APP下载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对比性研究及对特异度的影响

2021-05-06孙健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4期

孙健

【摘要】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对比性研究及对特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的患者5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确证酶联免疫法结果,RIBA法确证化学发光法结果,比较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RIBA法确诊的阳性标本为11例(1.9%),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阳性标本为65例(11.4%),化学发光法检查结果,阳性标本为34例(6.0%)。化学发光法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准确度、特异度高于酶联免疫法,通过化学发光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监测准确度,但是对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均存在可疑现象时,需使用RIBA再次进行确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特异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ce (CL) 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tibody and its effect on specificity. Method: A total of 568 patients tested for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ELISA and CL. Recombinant western blotting (RIBA)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results of ELISA, RIBA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results of CL.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and CL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ere 11 cases (1.9%) positive specimens confirmed by RIBA, 65 cases (11.4%) positive specimens confirmed by ELISA, the chemiluminescence were positive in 34 cases (6.0%). The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of CL metho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ELIS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5). Conclusion: 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the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of CL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ELISA. C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reduce the missed diagnosis. However, if there are suspicious phenomena in the detection of ELISA and CL, RIBA sh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again.

[Key wor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hemiluminescence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Specificity

丙型肝炎主要是由丙肝病毒(HCV)引发的慢性严重疾病,该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肠道外传播;当患者感染该病毒后肝脏组织也会受到损伤[1]。且患者感染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不容易及时发现病情,当发生明显的症状时已经处于病情较为严重阶段,有的患者还会演变为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等。故对患者及时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十分重要。但是在检测患者的时候选择更加经济、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非常关键。当前很多医院都是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随着方法的不断增多,化学发光法逐渐使用,该方法的特点是线状范围宽、灵敏度高[2],但是两种方法究竟谁更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院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治疗,目的是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的56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法與化学发光法检测。纳入标准:(1)无其他传染性疾病;(2)未合并甲型、乙型肝炎。排除标准:(1)部分临床资料缺失;(2)血清检测标本损坏或者变质。男331例,女23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5.6±3.5)岁。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1)样本采集: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10 mL,后在4 h之内分离血清后保存在4 ℃条件下,第2天使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检测。收集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和可疑的标本,0.9

1.3 观察指标 (1)分析RIBA法确证酶联免疫法结果。(2)分析RIBA法确证化学发光法结果。(3)分析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IBA法确证酶联免疫法结果分析 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阳性标本为65例(11.4%),RIBA法确诊的阳性标本为11例(1.9%),见表1。

2.2 RIBA法确证化学发光法结果分析 化学发光法检查结果,阳性标本为34例(6.0%),RIBA法确诊的阳性标本为11例(1.9%),见表2。

2.3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析 化学发光法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临床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可以通过性传播、母婴、血液等方式传播。大部分丙型肝炎感染后的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这就容易使得患者病情恶化,延误治疗,最终可能会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7]。因此寻找有效地检测方法及时对感染患者检出及时让其接受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血液中会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临床上常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患者病毒感染情况,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临床上逐渐使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进行检测,但是两者之间到底哪个最好还是不确定的[8]。因此,本次研究对两者的检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希望可以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依据。

丙型肝炎主要由患者感染了HCV引发的疾病,当前临床上将HCV分为了6个不同的基因型,同一个基因型又会分为不同的亚型,且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我国主要是1b型[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感染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约为3%,每年新发生的丙型肝炎患者在不断地增多。我国的丙型肝炎感染率、人数都在不断在上升,且丙型肝炎对人身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慢性炎症坏死发生,有的患者还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0]。因此,尽早检出丙型肝炎患者对抑制病情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临床上检测HCV感染的方法较多,主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與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比较复杂,试剂检测费用也较高;而血清学方法操作比较简单,试剂检测费用也较低,临床上大部分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11]。初筛试验中临床上多使用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使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中的抗HCV进行检测的期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假阳性,同时可能还会因为灵敏度较低导致假阴性出现[12]。

化学发光法检测中主要是使用苯并荧葱(发光底物),该配方可以有效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将HCV抗体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检出[13]。此次研究中血清标本没有发生溶血、脂血,且是第二天进行检测,防止了血球沉降不充分的影响因素。国外相关报道显示,S/CO≥3.8的患者可能是真正的HCV抗体阳性,而S/CO<3.8的患者可能是假阳性,国内相关报道显示,不管是酶联免疫法还是化学发光法检测S/CO较低的标本时应该慎重,必要时可以辅助RIBA法确证,以便排除假阳性[14]。

此次研究显示,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阳性的标本为65例(11.4%),化学发光法检查结果,阳性的标本为34例(6.0%),RIBA法确诊的阳性标本为11例(1.9%),化学发光法检查结果与RIBA法复查结果更相近,这就说明,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化学发光法的优点为检测方便、灵敏度高、有效期长、多样化标记物、抗体纯度高,与酶联免疫法检测相比较,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更高[15]。因此,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更准确。

肝炎病毒在临床上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丙型肝炎是比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与急慢性患者相比,更危险[16]。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约为3.2%,且感染HCV病毒后存在慢性化,大约有75%的患者会最终演变成慢性感染,并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发生[17]。该疾病在临床上没有比较有效地预防疫苗或者是特效治疗药物,尤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范围增大、人数增多等,使得传染性肝炎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对人群传染性指标感染情况掌握更有利于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更有利于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18]。因此,对健康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是控制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HCV病毒主要是要通过器官移植(供给人员感染HCV)、性传播、母婴传播、医务人员不小心被手术刀剪或者是注射针头刺破传播、手术操作(外科手术、牙科治疗、内窥镜检查、美容、纹身等)、肌肉注射或者是静脉注射毒品、血液透析、临床输血、使用公共用品等[19]。因此,为了尽早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早期让人们接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及时发现病毒携带人员,将传染源进行控制。

使用酶联免疫法对人群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虽然临床特异度较高,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因此需要特定的仪器与多种试剂,检测时间也更长。因此,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化学发光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更简单、所需时间更短、检测更快速。最重要的是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最终的检测结果更准确,还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0]。此次研究显示,化学发光法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酶联免疫法,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在进行初筛实验时一般会选择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这是因为在对HCV感染检测的期间,机体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血清标本同时还会受到影响,检测结果也由于人为原因不准确,酶联免疫法受到的影响比较多,最终假阳性率更高。同时,因为试剂本身灵敏度更低,还会出现假阴性。这是酶联免疫法最大的缺点,而化学发光法可以有效弥补酶联免疫法的缺点,故在临床上逐渐越来越受欢迎。化学发光法由于各种优点在临床上有更高的使用价值,且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尽早发现并预防、控制丙型肝炎病毒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化学发光法的效果值得肯定,但是必要时还是要有RIBA法的辅助,以便提高临床检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准确度、特异度高于酶联免疫法,通过化学发光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监测,降低漏诊,但是对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均存在可疑现象时,需使用RIBA再次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张海萍,闫惠平,陈小三,等.不同免疫方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对比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3):203-207.

[2]彭及良,陈亮,李丹红,等.速冻低温倒置离心法去除血浆乳糜微粒的效果及其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11):1250-1252.

[3]杨浩,程龙球,黄建芳,等.重金属铜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5):584-590.

[4] Lapa D,Agrati C,Scognamiglio P,et al.GB virus type C cross-reactivity in clinical samples with a low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positive response[J].APMIS,2019,127(2):109-111.

[5]缪礼锋,沈月兰,苏斌,等.安徽省艾滋病监测哨点HCV筛查抗体阳性样本补充试验与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5):496-498.

[6]洪阳宁,孙芳,张和轩,等.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效果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21):2080-2086.

[7]王欢,陆惠慧,尚琴,等.PIVKA-Ⅱ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筛查HCC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2):62-65.

[8] Navarta L M,Espul C A,Acosta-Rivero N.High prevalence of a variety of autoantibodies in a popul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infected individuals[J].Apmis,2018,126(6):515-522.

[9]杜玄,赵燕英,刘骥,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P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现代食品科技,2018,34(4):264-269.

[10]陈永忠,何磊良,王纳纳,等.呕吐毒素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4):79-84.

[11]孟繁君,王利新,王琦,等.HCV核心抗原的化学发光法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8,38(6):479-482.

[12] Hübschen J M,Charpentier E,Weicherding P,et al.IgG antibody prevalence suggests high immunization needs in newcomers to Luxembourg, 2012[J].Vaccine,2018,36(6):899-905.

[13]郭永灿,姚娟,赵容,等.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临界值及可疑区间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4):380-383.

[14]叶燕,胡志刚,李梅,等.丙型肝炎抗体Eu3+、Sm3+双标记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8,38(10):677-680.

[15]缪希莉,高贵民,徐瑞,等.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9):1371-1373.

[16] Pierre A M M A,Feldner A C D C A,Carvalho-Filho R J,et al.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delta virus among hemodialysis and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2018,41(3):171-174.

[17]高曉红,郝晓芳,景鹏,等.索非布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5):395-396.

[18]刘义庆,杨帆,李丽,等.山东地区人群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情况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10):1389-1391.

[19]任珊,徐鹏,张莹,等.血清AFP水平和组织GPC3、VEGF蛋白表达在丙肝相关肝癌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8,39(19):2890-2894.

[20] Cheah B C,Jane D,Singh G R,et al.Sub-optimal protection against pas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here subtype mismatch exists between vaccine and circulating viral genotype in northern Australia[J].Vaccine,2018,36(24):3533-3540.

(收稿日期:2020-05-25) (本文编辑:刘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