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发人才和银发经济之我见
2021-05-06卢国欣
卢国欣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创始人、董事长
读了《环球时报》于2020年11月18日刊登的《激励银发人才,发展银发经济》一文后,很有同感。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我所在的国欣总会也有不少60岁以上的老员工,继续在多部门发挥着骨干作用。
对于这些老员工或将陆续跨过60岁的员工,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总会继续工作,是个需要统一认识的问题。对于远远超过退休年龄的科技人才,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就积极鼓励他们干。像我十余年前就提出把刘春台、张德才、余宏章、候西峰视为总会的“院士”级人才'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健康干得动,就不让他们退休。
虽然86岁的老刘总一再坚持不要工资在总会干,堵住一些人说他“图在国欣挣钱”的议论。他连续两年找我并在网上发公开信坚持自己意见,说他每月有不菲的退休金,花不了。在总会这个平台上,只图自己能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对于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只能学习其精神而不能提倡其作法。再看82岁的张德才顾问,这几年连续选育出几个适合南方棉区种植的国审、省审新品种。81岁的佘宏章老师身体好,热情高,其在南方棉区的影响力有增无减。77岁的侯西峰是第二任会长,总会三位领导人之一,还是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他曾几次向我提出辞职退休,免得别人说他没什么用了,占着位子。我不准,说你只要不瘫在床上,就不能退休。再看我和金华、发然、建功、怀启等建会以来的老将们,仍然起着独挡一面的作用。
我们不是国企,为什么要自设门槛,套用硬性退休规定呢?像有丰富经验的祁朝同、陈建增等老场长;加工厂张师傅、刘师傅等能干的老师傅们,反聘他们以老带新是非常必要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在我们总会事业中是最佳组合,也是我们敬重选用老人才的聪明之举。
即便退休回到家里,银发人才也是对家庭、对儿孙无私奉献的人才;操办家务活,当家庭保姆,送孩子上下學等等。搭钱并尽心尽力,比上班还操心辛劳。
总之,充分发挥银发人才的作用,于国家、企业、家庭有很大的作用,人人都要看重。
再说说银发经济。
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国家普发社保养老金,自己也攒个钱,儿女也愿父母过好健康养老生活。只要银发人不过分节省,改变只挣钱、攒钱不花钱的观念,就要为自己舍得花钱。过好丰富多采的养老生活。包括旅游、访亲会友、文体活动、身体保健、读书阅报、种花养鸟等,都要量力消费,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昧。这都有利于拓宽服务业领域,促进社会消费,发展国民经济。
国欣总会明年实现“五年翻番”的目标,后年健康养老工程完工启用后,我们要免费先让老员工和年轻员工的老人体验组团养老的生活方式,提出完善意见。在收入连年增加的前提下。组团老员工到国外旅游,开阔眼界,观赏异国风光,也是老将们向往的事。
“高收入,中消费,有储蓄”是我家的理财之道。我认为:总会也要在持续创收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特别是提高孝敬老年人的经济能力。再就是不断做强做大再发展的平台,力促总会基业常青,长盛不衰。
(责任编辑/崔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