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群何时成了“压力群”?

2021-05-0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校责任作业

聚焦热点

近日,江苏一家长发布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了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家长共鸣。不敢屏蔽,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可又会经常收到一大堆没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无形间竟成为“压力群”。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近日,太原市教育局发文,再次强调为家长减负,明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对此,家长们纷纷表示“苦盼久矣”。

解读

1.明确家校界限,合作共创双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教育更为关注,也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责任。虽然三方都有责任,甚至有交叉之处,但是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明确三方责任分工,把作业批改收回学校,孩子的德育也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培养。养育孩子绝不是一方的事情,只有合作并且分工明确才能创造共赢局面。

2.分清责任主体,尊重才能和谐。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家长是需要督促,但家长不应该成为作业的批改者。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及时的批改,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制定更好的计划。当然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可这应当是家长的自主选择,不应成为一项“任务”强压给家长,这是需要学校反思的地方。

3.加强沟通合作,减负共行致远。目标一致、家校合作,是为了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携手并进、家校群聊,应该成为促进孩子迈向优秀的有效通道。加强沟通,让责任更加明确;谋求合作,让我们减负前行。不要让家校群变质,家校并不对立,加强沟通交流,才能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

视角

设立家校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可这种交流不应成为随时随地的“家长会”,也不该成为日复一日的“任务群”。家长向老师要成绩,老师向家长要管理。家长和老师在互相“逼迫”中,陷入窘境。回想一下,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是繁琐的任务吗?是互相的指责吗?是互相加重负担吗?都不是。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充足的知识为走入社会做准备。既然都是为了孩子,我们何不携手共进,加强沟通,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张鲡斌)

是什么让家校群变了质?我想,歸根到底是对孩子成绩的过分重视。在“分分必争”的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甚至是学生都唯“分”是从,所以,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要更强,对学生的考查要更为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压力,还能不断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减负。建家校群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能很好地交流与合作,不应变成讨好和点赞群,不应该有那么多不单纯的内容。批改作业、打扫卫生、点赞转发……将这些从家校群里清扫出去,还老师和家长一片清静的交流空间。

(作者:连高磊)

家长和学校不是对立关系。家长有想法可以和老师交流,老师在群里发布任务也应该有所说明,不要发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样,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家长教孩子是很正常的,而且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更高,但这不能成为学校对家长提出的一个要求。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始终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校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并坚持双方的界限,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不相互“折磨”,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好。

(作者:陈帅蒙)

频道

跑偏的“家校互动”,弊端显而易见。就拿孩子写作业来说,家长一旦全权负责,老师又如何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不足,怎样进一步因材施教?难度过高的实践性作业由家长大包大揽,孩子非但不能提升能力,恐怕还会养成万事依赖他人的毛病。更令人忧心的是,如今,家长的参与度、存在感甚至贡献率已成为某些学校的教学指标。此前有媒体报道,某学校老师直言“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可作为以后评选学生各项荣誉的标准”。

(摘自《北京日报》2020年11月1日)

所有人都觉得应该为孩子减负,然而面对教育部门推出的减负措施,不少家长却表示反对。究其原因,恰如一位家长所言:“孩子重负已经是一种社会生态了,如何解决,岂是严禁就可以的?”对这种学习减负的不信任,正是导致不少家长陷入焦虑的关键所在——他们不仅担心自家孩子减负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会悄悄“抢跑”,而且担心孩子现在所减下的“负”,将来会加倍承担。在考试成绩主导下的教育体系内,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客观存在。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减负”绝不仅仅是“作业减负”这么简单,如果不能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导致的竞争焦虑,即使作业减负能在学校不折不扣地执行,也难免会有人自行加码以期“堤内损失堤外补”。

(摘自“红星新闻”2020年10月31日)

观点

还家校群本真模样,共同托起明天太阳

中国自古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不仅仅重视家庭教育,也非常注重学校教育。《三字经》有言:“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对孩子教育,家长和学校的分工做出的最早的一个明确规定。近日,家长退出家长群视频的出现,让我们再次回归到这个问题上:孩子的教育,三方到底要负什么责任呢?明确分工,不越俎代庖,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把教育的重担从家校群中解除,让合作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家长必须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强调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教育要注重品德养成,家长在教育中亦不可缺失。“把教育寄托给学校,孩子的人生注定失败。”学校虽然是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它并不能够完全成为“教育”的代名词。家长们更不能用学校的好坏来判定教育的优劣。真正的教育是从家长开始的,“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在诸葛亮的《诫子书》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得到了彰显。

在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中,学校必须主动站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强调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教育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总结学生特点,促进学生成长。类似于“批改作业”等行为,应是教师的责任范围之内的事情,不能由家长承担。学生的作业反馈是学习情况的最好体现,没有这个过程的教师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高效地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呢?学生作业不应当变为“家长作业”,教师工作也不能变成“家长任务”。明确教师在学生教育中的位置,提高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入社会做最充分的准备。

拒绝“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混淆,应各司其职地为学生发展助力。视频中的家长退出家校群的事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所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教育的方式和着力点都有很大不同。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家庭教育侧重于教孩子做人。只有家校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收起“越俎代庖”的手,互相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还家校群本真模样,共同托起明天太阳。学校做学校该做的事,家长做家长应该做的事。

猜你喜欢

家校责任作业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快来写作业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