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2021-05-06柏宁

关键词:感官水果写作能力

柏宁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形式,但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让学生套用作文模板,学生只能按照作文模板写作,导致作文像流水账,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感。学生将作文当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抒发思想感情的渠道,对写作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感觉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强调在教学中开放学生的感觉,让学生根据个人情感写作,还原作文中的真实形态,让作文更有生命力。本文探讨感觉教育视野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并结合作文教学原理以及学生在外界刺激下的感官功能,指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提升综合素养。

一、感觉教育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感觉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感觉教育视野下,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感知与认识外界事物,还可以通过个人活动积累经验,两种不同的获取知识渠道,都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因此感官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感觉教育的理念是系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以及判断能力,以此获得更加客观的感知能力,从而有效抒发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因此感觉教育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可利用感觉教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感觉教育的意义

感觉教育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几种能力的促使下,学生才能够快速明确写作思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作文中表达独特的思维。

首先,观察力是帮助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而学生在写作中也离不开社会和生活经验。如果学生能够仔细观察,产生独到的见解,作文内容会变得更有个性,能有效培养创新精神。其次,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維与观察的事物有机结合,写作时可以更好地结合个人体验,拓展作文深度,写出有内涵的文章。最后,写作是表现个人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能够将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写成作文,写作过程会更加顺畅。

二、在感觉教育思维影响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官是学生接受事物和学习知识的主要媒介,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去感知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例如,在“我最喜欢的水果”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植物,除了要观察水果的外观,还要用手体验水果的触感,用嘴尝水果的味道。通过感官的参与,学生会对自己喜欢的水果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作文内容也会更加深刻具体。在生活中,学生见到的水果是已经成熟的水果,所以对果树的认识并不充分,也不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选一节课,或者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到果园观察。如果当地没有果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一个最喜欢的水果到教室。通过最直接的观察,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变得丰富。

2.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学生写作热情最高的时候是正处于某一教学情境中,想要表达观点的时候。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独到的观点表达出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写作对象,积累写作素材,主动写作。

例如,六一儿童节活动后,学生对儿童节活动印象深刻,仍然津津乐道地讨论。此时学生正处于写作欲望最高的时候,教师可布置写作任务,将自己最喜欢的活动过程写下来,要融入真情实感,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真实且感情饱满的作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限制字数,而要让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自由发挥。这样学生就不会将写作当成任务,而是将其作为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渠道,有利于调动写作积极性。

3.布置开放性作文,让学生大胆想象

在感觉教育视野下,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作文,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将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可以不设置写作主题,而是结合写作要求,寻找与之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影视作品,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改写和续写,不要提出过多的限制和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充分的联想,写作内容会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总之,感觉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与实际体验,教师应利用感觉教育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让学生挖掘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写作时跟着感觉走,提高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感官水果写作能力
感官训练纸模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感官训练纸膜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写日记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