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时哭闹的影响

2021-05-06杨世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光疗防撞黄疸

杨世云

(拉萨市人民医院 儿科,西藏 拉萨)

0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较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新生儿期疾病,其致因复杂,可对患儿皮肤、巩膜等造成黄染症状,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发育[1]。蓝光照射是一种对新生儿黄疸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光疗期间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导致患儿哭闹不安,故而光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2-3]。本研究就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护理资料展开进行分析,旨在寻求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光疗时哭闹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抽选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共83例,均由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纳入标准:①血清胆红素(Bilirubin, BIL)≥17 μmol/L;②符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4];③患儿家属知情,且均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先天性疾病;②合并心肺/肝肾疾病;③胆道闭锁等问题引起的直接性胆红素上升。按照随机非盲法归为两组,A组40例,男婴22例,女婴18例,早产儿14例,足月儿26例;胎龄31~42周,平均(38.32±1.79)周。B组43例,男婴24例,女婴19例,早产儿17例,足月儿26例;胎龄30~42周,平均(38.29±1.83)周。将A、B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处理,包括给予患儿光疗处理、严密观察有无异常发生、每日按时测定胆红素水平等。

B组在常规护理下开展鸟巢式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为患儿准备32 ℃的蓝光箱,将注射用水加入水箱内,同时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保持平稳、轻柔。每次给予光疗前先沐浴,并穿戴好尿不湿与眼罩,每照射4 h对患儿的基础体征进行1次检测,采取静脉留置针为其输液,并做好口腔、脐部等护理工作;(2)使用无菌布仔细包裹防压疮塑形枕头,并将其置于暖箱内患儿的头肩部下;自然弯曲患儿四肢,使其与患儿身体中线靠近;利用防水海绵材料制作13.5 cm×1.0 cm(高×厚)规格的防撞条,并置于暖箱内边四周,构成防撞鸟巢形状,同时适当调整防撞条,使其适合暖箱及患儿的实际情况;(3)在测体温或喂养期间,若患儿有明显躁动不安的现象,需注意检查其臀背部、肢体关节等部位是否出现擦伤或红肿,对于皮肤紧贴鸟巢接触面者,需为患儿提供新的防撞条使用,以尽量防止损害患儿皮肤;防压疮塑形枕头、防撞条等应保持清洁,累计使用>12 h应尽早更换,以防引发感染。

1.3 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患儿的入箱哭闹率、每日哭闹时间以及每日睡眠时间,其中入箱后持续哭闹>10 min或间断哭闹>20 min,即视为哭闹[5]。

在护理前与护理后第3、5天,测定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此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哭闹行为及睡眠时间记录结果

相比A组,B组患儿入箱哭闹率降低更明显,每日哭闹时间缩短更明显,每日睡眠时间延长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哭闹行为及睡眠时间记录结果[n(%), ]

表1 两组患儿的哭闹行为及睡眠时间记录结果[n(%), ]

组别 入箱哭闹率 每日哭闹时间(min)每日睡眠时间(h)A组(n=40)13(32.50) 55.87±5.91 18.03±2.18 B组(n=43) 6(13.95) 43.28±4.28 20.26±2.53

2.2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结果( , μmol/L)

表2 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结果( , μmol/L)

观察指标A组(n=40) B组(n=43)TBIL IBIL TBIL IBIL护理前 208.13±26.59 187.41±23.05207.33±27.52 187.92±23.24护理后第3天 175.43±18.66 154.82±14.19 137.28±16.09 128.17±12.38护理后第5天 151.42±20.03 133.64±16.50121.85±15.78 118.24±10.79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即可发生,并有血清BIL持续上升或消退后复现的特征表现,此种情况下会严重破坏患儿体内的红细胞,增加缺氧、感染等发生风险,同时对于患儿的健康发育也有明显的危害[6]。

光疗是一种利用波长400~480 nm光线将IXaZ型BIL转化为IXaE型BIL,再将其通过胃肠、尿液等渠道排出体外的治疗手段。其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光疗期间患儿需佩戴眼罩做好防护,此种做法会降低舒适度,使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问题;同时患儿离开子宫置于暖箱内,环境的改变也会对其构成一定的不良刺激,降低其安全感[7];若患儿持续哭闹,肢体活动频繁,还可导致手套、足套等脱落,碰撞箱体而导致皮肤擦伤,甚至导致光疗被迫中断[8]。因此,在黄疸患儿光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具有重要意义。

鸟巢式护理(Nest Care)是现代护理学倡导的一种新型新生儿服务模式,该护理模式能够利用海绵材料、塑形枕头等为患儿构建一个类似于子宫内的环境,能够提高患儿的安全感、舒适感,进而减少患儿躁动、哭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患儿机体紧贴鸟巢、肢体保持自然弯曲,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有效避免擦伤,确保光疗顺利完成[9]。本研究中,我们在做好常规光疗护理的条件下,对部分黄疸患儿开展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构建舒适的“鸟巢”后,加设防撞条,进一步避免患儿肢体发生擦伤;同时为预防皮疹的发生,每次光疗前先给予患儿沐浴。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经此护理后发生入箱哭闹的概率更低(P<0.05),每日哭闹时间更短(P<0.05),患儿每日睡眠时间较A组明显有所延长(P<0.05),与张玉霞[10]研究观点大致吻合。同时,护理后第3、5天的血清TBIL、IBIL检测显示,B组该两项指标较A组均有更明显的下降(P<0.05),患儿在更舒适、安全的“鸟巢”下接受光疗,肢体活动较少,吸收蓝光效率更高,光疗效果也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患者光疗期间开展鸟巢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哭闹现象的发生,改善其睡眠质量,并且对光疗效果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光疗防撞黄疸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铝合金在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中的应用
一种汽车防撞保护装置的设计
直升机载毫米波雷达高压线防撞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