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外伤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5-06赵爱华赵凤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脑外伤差距意义

赵爱华,赵凤英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脑外伤是常见的临床外伤性疾病之一,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永久性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血肿、恶心、眩晕以及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做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还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4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43.44±6.09)岁。对照组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43.51±5.97)岁。两组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脑外伤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积极参与治疗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进行脑外伤的相关知识教育,指导患者按照要求进行用药,对患者生活、饮食以及睡眠等方面的进行指导,关注患者围术期的生命体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生活护理: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保证身体的健康,预防感冒等疾病出现,使病房保持的安静舒适,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夜间将不必要的仪器关闭,营造宁静的休息环境,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②心理疏导: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由于手术治疗以及外伤的影响会产生焦虑等各种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病人反馈解决其情绪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常鼓励患者,并且指导患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览书籍以及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习惯,结合其目前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均衡的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等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③分级护理:根据患者的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重度脑外伤患者给予更加细致的护理,同时合理的制定交接班制度,保证患者有需求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④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在家按时用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改善身体质量,主要不宜过度疲劳,劳逸结合。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的心理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说明生活质量越低。

根据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将SPSS 18.0统计软件用来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况

两组的心理情况(SAS以及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理情况( , 分)

表1 心理情况( , 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3.04±5.29 37.76±2.14 54.31±5.19 40.52±2.38对照组 52.96±5.34* 43.67±3.52** 54.20±5.26* 47.64±3.55**组别

2.2 生活质量水平

两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生活质量水平( , 分)

表2 生活质量水平( , 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社会职能 情绪状态 身体质量 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53±5.45 71.54±5.34 58.94±4.62 70.62±5.61 57.93±5.40 71.33±5.74 57.93±5.48 68.65±5.53对照组 58.72±5. 59* 66.84±6.05** 59.07±5.86* 65.53±5.86** 58.14±4.85* 64.26±5.87** 58.04±5.57* 64.19±4.87**组别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出现不满意患者1例,一般满意患者17例,非常满意患者22例;对照组出现不满意患者8例,一般满意患者16例,非常满意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相比对照组(80.00%)明显更高,差距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n, %)

3 讨论

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外伤性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生的可能,通常是由于外物造成的明显脑部伤,一般分为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以及颅内组织损伤,脑外伤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永久性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后果[4]。脑外伤患者的症状主要与外伤的具体部位以及严重程度有关,通常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血肿、恶心、眩晕以及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5]。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外伤患者主要以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轻度脑外伤患者通过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若出现有脑淤血、脑出血等情况,必须尽早进行手术治疗[6]。经专家学者证实,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脑外伤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更有助于医患和谐[7]。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事故的不断增多,再加上自然环境导致的一系列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对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手段对社会有积极意义[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心理情况(SAS以及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满意患者1例,一般满意患者17例,非常满意患者22例;对照组出现不满意患者8例,一般满意患者16例,非常满意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相比对照组(80.00%)明显更高,差距有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脑外伤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突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了心理情况,增加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效果突出,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情况,增加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脑外伤差距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针灸治疗轻型脑外伤康复期失眠46例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诗里有你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