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4例的疗效分析

2021-05-06文明阿其拉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穿针夹板肱骨

文明,阿其拉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 引言

肱骨髁上骨折在我国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肘部骨折类型[1]。该骨折发生率在所有肘部骨折类型中位居首位,多发于5~8岁儿童群体[2]。对于该类骨折疾病的治疗,应首先实施有效的复位治疗措施,方可保证患儿骨折部位的良好愈合和复位[3]。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将手法复位治疗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有利于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本次实验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1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讨论和分析,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疾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骨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方式)与研究组(64例,采用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8例,男性36例,年龄2~11岁,平均(7.52±1.4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29例,男性35例,年龄3~12岁,平均(7.64±1.52)岁,所有骨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 方法

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方式),研究组(64例,采用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方式),指导患儿取仰卧位等合适体位,握住患儿上肢,保证其肘关节能够完全伸直,临床医师握住患儿腕部,并沿其肱骨纵轴方向牵引拔伸。矫正患儿骨折旋转移位与重叠情况。在临床医师完成矫正后一只手保持牵引,另一只手放置在患儿肘前,大拇指置于内上踝位置,虎口朝向患肢的远端,两手对抗用力挤压远骨折块,对患儿的尺偏移位进行矫正。后双手拇指从肘后用力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环抱骨折向后拉近端,同时让远位助手在牵引下屈曲患儿的肘关节,双手能够感觉到骨折复位的摩擦音,复位结束后采用微创穿针夹板对患肢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和关节功能评等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患儿治疗的效果主要分成几个部分,即无效、有效与显效。其中无效症状包括:患儿的骨折畸形愈合或者未能愈合,存在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有效症状包括:患儿骨折愈合但复位欠佳,存在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显效症状包括:患儿骨折愈合且复位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各项临床数据经计算后得出百分率,将有效率和显效率相加得出总有效率。患儿的关节功能评分主要包括活动能力、疼痛情况、稳定性、活动范围等方面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有效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8.0软件)中,经由t、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更佳(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1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比较[n(%)]

2.2 1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活动能力、疼痛情况、稳定性、活动范围等关节功能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128例患儿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分)

表2 128例患儿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分)

组别 例数 活动能力 疼痛情况 稳定性 活动范围研究组 64 91.45±8.29 88.83±8.64 91.55±8.36 88.65±8.47对照组 64 85.52±8.35 82.36±8.42 84.46±8.34 83.55±8.39 t 3.798 4.290 4.524 3.416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生活伤、运动伤与交通事故等外部间接性暴力[4]。肱骨髁上骨的发生率在所有肘部骨折类型中位居首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患儿经由外部间接性暴力冲击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容易造成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5]。对肱骨踝上骨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患儿较为容易发生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6]。因此,采用适合患儿实际情况的手术方案对患者的治疗与术后康复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对于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治疗,应首先实施有效的复位治疗措施,方可保证患儿骨折部位的良好愈合和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作为个性化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式,其主要通过握住患儿腕部沿其肱骨纵轴方向牵引拔伸。矫正患儿骨折旋转移位与重叠情况。双手拇指从肘后用力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环抱骨折向后拉近端,在牵引下屈曲患儿的肘关节。患儿在手法复位后,可进行屈伸腕关节与握拳等活动。手法复位可减少对患儿骨折断端的软组织破坏,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此次研究经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更佳,研究组的活动能力、疼痛情况、稳定性、活动范围等关节功能评分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更佳,有利于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示,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在此次研究中比仅行常规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的作用更佳,对于改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促进术后愈合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猜你喜欢

穿针夹板肱骨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穿针引线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张英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