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5-06杨文雄郑永吴洁魏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后遗症溶栓血栓

杨文雄,郑永,吴洁,魏翔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云南 普洱)

0 引言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后数年,其自身瓣膜遭到破坏并且出现回流障碍而引起的综合症[1]。患者患病后,将会表现为患病肢体酸胀、慢性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溃疡、皮炎等症状,对于患者的行动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在确诊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2]。通常临床治疗此种疾病可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较为新型的手术方法,可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表现,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20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6.47±5.23)岁,平均病程为(11.26±2.49)d;对照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7.36±4.96)岁,平均病程为(12.04±1.98)d。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审核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患者同意后,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经腘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肢深静脉DSA造影+PTA+Stent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取俯卧位,路径引导下局麻后穿刺左腘、左股总静脉后,插入7F鞘,鞘内造影提示左侧腘静脉、股浅静脉、股静脉、股总静脉可见断断续续性显影,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未见连续性显影,造影剂分布欠均匀,管壁毛糙,盆腔内可见大量侧枝显影与对侧髂静脉相沟通,下腔静脉未见连续性显影,造影证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其后在导丝导管引导下反复比较顺利通过左髂股静脉狭窄段至下腔静脉,导管内造影证实导管位于下腔静脉内,分别取Reekross 5 mm×220 mm、Rival 7 mm×60 mm及AT 12 mm×40 mm球囊依次扩张左侧股静脉、髂外、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扩张过程中可见明显腰形切迹,扩张直至切迹消失。鞘内造影可见左侧髂股静脉原病变段可见细线样显影,遂取Wallstent 12 mm×90 mm及E-LUMINEXX 12 mm×120 mm及12 mm×60 mm支架依次定位左股总静脉至左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原狭窄闭塞段,在透视下准确释放,支架释放后取AT 12 mm×40 mm球囊依次扩张支架狭窄段,扩张过程中可见明显腰形切迹,扩张直至切迹消失,扩张后再次造影提示左股静脉、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可见连续性显影,支架无移位,造影剂无外渗,盆腔侧支显影较前明显减少。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患者无明显不适。拔出导管鞘,左腘静脉压迫20 min后加压包扎后安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与治疗指标情况。其中治疗效果使用我院自制表格进行调查,该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恢复情况越好,80~100分即为有效;60~79分记为一般;60分以下记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患者数×100%。治疗指标将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溶栓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数据输入SPSS 18.0软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以及溶栓率相互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 )

组别 例数 溶栓时间(d) 溶栓率(%)实验组 10 5.67±3.15 75.31±10.61对照组 10 6.44±3.63 69.40±9.82 t 0.507 1.293 P 0.619 0.213

3 结论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患有深静脉血栓,并由于患病时间较长,导致其深静脉回流出现障碍,并且长时间静脉处于一种高压状态,或是由于静脉瓣膜遭到破坏,出现静脉倒流情况,并最终引起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病[3]。

患者发病后,将会出现患侧肢体酸胀、慢性水肿以及浅表静脉出现扩张或曲张等症状。此外由于患者静脉倒流或回流障碍,还将引起其皮肤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疾病,导致患者病情复杂化,影响治疗效果[4]。

因此在患者确诊后即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持续恶化。通常临床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采用方法较多,可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5]。其中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华法林等药物,可有效防止患者血栓的形成,但由于治疗效果有限,并且部分反复发作患者需要终身用药维持,对于患者折磨较大,整体效果不佳[6]。

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即是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较新型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将支架置入患者静脉狭窄段,从而达到静脉扩充的效果,改善患者静脉回流甚至倒流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与溶栓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差无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使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并缩短患者溶栓时间以及提高溶栓率,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采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并改善各项治疗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症溶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春天的“后遗症”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