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志愿组织激励机制现存问题分析
——以乌鲁木齐几所高校为例

2021-05-06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志远张得婷王珂珂肖艳薇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机志愿问卷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朱志远 张得婷 倪 凯 王珂珂 肖艳薇

本文通过选取25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出发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始动机,同时结合大学生完成志愿服务期望所获得的奖励类型与实际所获奖励类型的对比、外部负面因素综合分析高校志愿组织当下激励措施的效果,指出当下高校志愿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的不足之处。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好大学生的作用对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志愿组织除了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完善组织建设,其所采取的各种激励手段也需要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让激励手段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力量。

1 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动机大致分为五类,按照需求低层次到高层次顺序,分别是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安全需要(Safety)、社交需要(Love/belonging)、尊重需要(Esteem)以及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该项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动机是由低层次逐渐向高层次过渡的,只有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因此应针对成员的重点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会让激励效果最大化。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

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和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模型,从需要、动机、行为结构分析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行为过程,同时设置对志愿组织的激励手段满意程度和外部负面因素两个调节变量,分析高校志愿组织激励措施效果,以此构建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心理过程模型图

2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2.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通过访谈法和文献法而形成,包括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妨碍参与的因素,参与获得的奖励类型等。调查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以及回答题。

排序题的计分公式如下:

其中,Y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X为被选择项的所有排序顺序的频数;a代表该一排序的权值,权值根据题目选项总数确定,排序第一的选项的权值最大,为题目选项数,依次递减;n代表本题的有效填写人数。

2.2 问卷发放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新疆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主要为大一、大二、大三群体。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3份,回收率91%,并经过甄选题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85%。

3 高校志愿组织激励机制现存问题

3.1 活动类型过少,不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动机多集中于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需求。现状表明,目前高校志愿者活动多为一些日常性、琐碎的简单性志愿服务项目,比如打扫卫生、搬桌椅等活动,不符合大学生的普遍需求和动机,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所长和创造力,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自身所需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3.2 激励奖励设置不合理

高校志愿组织所设置的激励手段没有充分贴合到如今大学生的需求动机,因而没有产生预期的激励效果。目前多数高校志愿组织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手段多是荣誉称号等精神报酬、义工时数量等传统激励手段,并没有科学合理的分析当下大学生普遍的动机和内在需求,依旧沿用传统的激励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差异来针对性地设置激励方案,反而采取“一刀切”式的激励方法,导致激励措施单一。

3.3 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在访谈中有同学反映,他们不能了解到自身服务所产生的具体效果。调查问卷显示,有40.77%的大学生认为激励效果不佳的原因还有志愿组织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准确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效果从而对志愿者奖励,这点同样在那些不愿意继续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相关调查中得到反映,其中有25%的学生认为这是阻碍其继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都表明一个问题,即目前高校志愿组织缺乏对志愿服务效果的较为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

4 对策与建议

4.1 志愿服务活动类型专业化、多样化

为更好的结合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和动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性、琐碎的简单性志愿服务项目。高校志愿组织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地区特点,结合现实情况,针对性地举办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贫困山区支教、基层医疗服务活动、农业技术扶贫等专业实践项目,或者积极配合各地举办的马拉松、世博会等综合活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志愿组织的优势,打造一批高质量、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

4.2 志愿活动考评体系科学化

为减少考评环节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高校志愿组织需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比如运用360度考评法,将项目指导老师评价、接受服务群体评价、学生自评及同学互评等多方面分数以一定权值共同纳入到考评体系,综合考评并计分,增加考评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以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能通过这个体系了解到自己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本次服务的不足之处,以此改善未来服务情况。

4.3 激励手段丰富化

高校志愿组织应该根据学生现实需求,针对性的设置奖励。不能单一采用荣誉称号或奖状等传统型激励手段作为主要激励手段,还应该更多采用如评优评先计划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志愿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同时高校也可以适度放宽奖励名额数量,让学生看到获得奖励的可能性,以此吸引学生踊跃参与。有学者提出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先进模式,依据大学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间和效果划分为一至五星志愿者,依据星级高低采用相应的奖励措施[1]。

4.4 培养“明星”志愿者

梅霞立足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优秀成果,分析了模范志愿者及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对于学生的感召力[2]。的确,一个运转良好的志愿组织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志愿者成员和普通成员的所有勤恳付出,同样是大学生,相比其他高校组织内部的“明星”志愿者,贴近身边的榜样更容易对周围同学产生引领作用,他们充满正能量的行为举止会被周围同学视作模范、榜样,进而会引导其他同学做出类似的行为,产生强烈的模范效应,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激励同学踊跃参与志愿服务事业中。同时,成为“明星”志愿者也会对其自身产生督促作用,激励自身向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

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大力发掘优秀志愿者“苗子”,为其提供更多的平台,将其培养为模范志愿者,以这些优秀志愿者成员为榜样,充分利用好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在高校内部宣传其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向身边的榜样靠拢。

猜你喜欢

动机志愿问卷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以志愿,致青春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动机不纯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