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能力视角的专创融合培养路径研究

2021-05-06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陈立军杨晓燕吴桂芹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过程能力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陈立军 杨晓燕 吴桂芹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基于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专业教育新的内涵,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实质是通过多元化培养路径赋予学生更高阶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由智力、创新素养和创业潜能组成的综合能力培养梯度模型,探讨了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分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培养路径模型,通过专创融合的课堂教学,多维立体的实习实践平台,高质量的三师型队伍确保培养路径的有效实施。

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从效仿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以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模式,一直在寻求与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专业教育模式[1]。教育的本质既要认识其个体面向,又要具有宏观视阈,但高等教育不能忽略为社会培养心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责任。因此,高等教育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教育阶段,更意味着教育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能力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是真正的高等教育才能达到的[2]。因此,聚焦于学生能力,立足于学校资源,尊重能力形成的过程化规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学生能力达成的培养路径尤为关键。

1 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梯度模型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并非一定要将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企业家,而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层次性目标: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对创新素养的培养,以及获得有价值的创业知识;对大多数大学生培养基于专业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少数的大学生培养其创业能力成为创业者。因此,双创教育的实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创新的几率,有效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而不仅仅是独立创业。因此,经过培养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徐奇伟基于Timmons模型探讨了高校过程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3];张凤都基于教育过程观探讨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4];刘雄基于“过程-结果”关系探讨了教育目的;孙文琦在探讨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并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5]。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梯度模型。

图1 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梯度模型

能力培养分三个梯度,包括智力培养、创新素养培养和创业潜能培养。最底层是智力培养,包括知识掌握和思维形成,不仅包括专业的知识掌握和思维形成,还包括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掌握和思维形成。创新素养是创新能力的日常化体现,具体表现为一种在教育、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个人素质,其内容包括和创新相关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业潜能是在智力培养和创新素养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并逐步形成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创新是其最主要的内容,尤其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创业不是低水平的简单创业,更需要在专业基础上进行创新,把所有的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并进行创造,进而实现创业。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是表现在三个梯度的能力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是表现在要尊重能力形成的过程,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因材施教,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三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大学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智力的培养是基础。在知识掌握中,创新表现在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个人智慧发展;在思维训练中,创新表现在从已掌握的知识中发现“未知”的知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学生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更多是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专业或创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建立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格式塔”,通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碎片化知识走向结构化知识,知识的系统化是知识进化为智力的重要过程。而在思维训练中,从掌握的知识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是在运用科学的思维将创造性具体化。因此能够超越已掌握“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成为主动学习者,是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而创业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了机会识别与把控能力、风险担当的意识、创新进取的态度、卓越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等,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出众的沟通协调能力等诸多超越专业的能力和素质。创业精神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精神并非遗传,而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能力。创业精神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显现的,也是创业教育对人的影响最深刻、最深远的要素之一。

2 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分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培养路径模型

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阶段目标相匹配的“分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培养路径中,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教育是一个过程,培养方案设计要尊重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

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教育经历了一年级通识教育-二年级基本专业素养培养-三年级专业初步能力养成-四年级专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路径。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也要与学生教育阶段匹配。双创教育也遵循一年级双创通识教育-二年级双创理论技能训练-三年级双创模拟实训-四年级创业指导培训的培养路径。即分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双理论双实践(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双创理论教学+双创模拟实践教学),通识课程体现学科交叉和视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要体现创新和融合,专业教育阶段和双创教育阶段匹配,通过实习、实训、大赛等多维立体实训实践平台的训练,与课堂教学良性促进和互补,服务于学生从智力、创新素养到创业潜能的能力形成规律,发挥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和创业导师三个团队的协同作用,将学生培养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专业角度的创新视野和创业技能,使学生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企业就职,都是能满足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综合能力培养路径模型

3 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质量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

课程教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高质量的实施是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尤其是大量的专业课程中,如何让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训练思维,形成智力能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思和创业精神,促进创新素养和创业潜能的形成,是专创融合的关键内容。

(1)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检索学科前沿信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养成始终关注专业、学科以及相关行业的创新的前瞻性的眼光,并形成思维习惯。另外,教学内容要融入行业、企业生产信息和企业文化,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中。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真实课题,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能力形成。另外,按照真实问题解决的工作逻辑将模块化的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可通过技术发展史的探究,了解每一次技术创新的情境。或让学生自己了解课程领域中的成功创业案例,并让学生分析案例成功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本专业技术领域也具有创业机会,训练创业潜能。

(2)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创新活动。仅仅依靠课堂传授的教学方法只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综合使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PBL)、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C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TBL)等进行课程组织,核心就是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研究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感悟到知识的更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素养,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智能+时代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紧迫性和便利性。

(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关注知识掌握,还要关注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关素质,如热情、责任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问题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这就需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考核,以激励学生创新素养的自我培养。对于高年级某些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还可以通过学生参加专业大赛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另外,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参与方不同引入不同的评价主体。如在采用TBL教学方法的课程中,任课教师可以给定评价框架,任课教师之外的实验教师、学生互评甚至将学生自评也作为成绩的一部分,无论是互评还是自评,学生都需要进行理由阐述,阐述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维升华的过程,可以从他人的方法、思路中,获得更多启发自己思维的信息,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自我调节。总之,根据课程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参与到考核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生长的动机和主动意愿。

4 多维立体实习实践平台训练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1)打造多维立体实习实践平台。并不是所有层次的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资源,因此充分重视实践平台在学生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打造从专业创业系列讲座、社团、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创业实习实训、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创业指导、校外实习基地的多维立体实践平台,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形成常态化环节。

(2)分年级分阶段通过多维立体实习实践平台训练学生,渐进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在入校时加入各种学生社团,积极承担学校里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活动。充分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根据学生所处阶段,安排暑期实践活动内容。学生在经过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即将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组织学生专业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对专业有感性的认识,对未来有初步的定位。专业创业实习实训贯穿整个专业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低年级的学生,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不强的创新创业大赛,高年级学生,可以鼓励甚至要求他们参加专业的大赛,并形成奖励制度。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创业指导。

(3)实习实践平台训练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循环改进机制。同时可以形成课程中以赛定成绩或将比赛成绩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机制。通过比赛学生发现自己不足,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并可根据检验的结果来调整教学内容甚至是培养方案,形成一个循环改进机制。通过实践平台的训练,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提升了能力,在比赛过程中锻炼和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专长,进而促进专业的学习,更早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明确就业甚至人生规划,实现校园和社会无缝对接,四年美好的大学教育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

5 高质量的三师型师资队伍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保障

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里三师是指课程导师、企业导师和创业培训导师,学生所有培养环节的落实都要依赖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请进来”是指邀请企业家或企业技术管理者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尤其是可以邀请在专业领域创业成功或工作能力出色的毕业校友,让他们回学校担任企业导师或创业导师,可以走进专业教学课堂,或者定期举办专业讲座,校友们既有热情又有说服力,对在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给予及时的辅导,以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派出去”是指可以派专业导师参加培训或进入企业在岗实习实训,亲自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完整流程,提升他们的创业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既具有专业能力有具有创新创业知识的双师型甚至三师型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