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5G金融反欺诈平台的设想
2021-05-06罗岸海舟山农行
罗岸海 舟山农行
当今世界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的改变了现代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以网上贷款、涮单、网购、投资等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国内互联网欺诈形式严峻,欺诈风险成为互网联交易型银行和投资者资金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近两年,随着高科技侦测技术的应用,公安机关在打击欺诈防骗案件中,成效显著,但相对于犯案者的手段,还是存在着被动滞后,延时难追的困难。如何构筑5G金融网络下的反诈防骗平台,通过跨行业联防联控,甄别潜在高危客户及欺诈交易,达到事先预警,智能化自动防控的主动反欺诈的目标,以保护受害人的资金财产免受侵害,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反欺诈平台,既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欺诈义务,也是预防和打击互网络欺诈的现实需要。
一、构建5G金融反欺诈平台是网络化犯案趋势的需要
通过对Z市近年新型网络诈骗犯案的案情回顾和分析。新型电信网络欺诈案件居高不下,日益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
2020年,Z市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82起,案件损失总金额2382万元.其中贷款类诈骗案件占362起,发案数位居第一,而杀猪盘式的诈骗损失金额为1046万元,位列损失金额第一位。全市1562名受害人中,受骗人群主要为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
1.消费金融网络化,移动支付已经融入新生代的日常生活,消费金融业务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借助于金融科技的力量,电商经济发展迅速,网上消费规模日益扩大,网上购物的非接触式消费已成为新生代的主要的消费模式。支付宝和微信的快捷支付与银行帐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风险具有了跨市场扩散的可能。而年轻的消费群体更易受到欺骗上当,财产遭受损失。
2.网上社交平台的互动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QQ、微信,多媒体视频,虚拟场景下的社交平台活跃。许多新生代宅在家中,通过社交软件,移动支付,就能完成购物,充值、转帐、投资,贷款转移资产的方式。这种封闭式的宅经济,全天候的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场景,为作案者提供了有利实施诈骗的平台。
3.受害人金融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互联网金融业务活动大多是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空间进行,对交易者的身份和交易真实性带来了验证难度,互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带来了实时、快速、的线上体验,也由此埋伏了容易诈骗上当的隐患。木马软件泛滥,黑客攻击猖獗,钓鱼网站众多,消费者电子支付操作不当,都是构成资金财产损失的成因。
4.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作案隐蔽性强,资金流向复杂,涉及跨界跨行业跨区域,给公安机关侦测破案带来了难度。据公安机关披露,全球七大洲、除了南极洲没有针对中国人的诈骗窝点,60%的诈骗人员的窝点在国外,尤其东南亚国家,更是诈骗分子的窝藏地。由于涉外司法程序,引渡条约的差异,无法对涉外分子进行有规模的收网、引渡。
二、构建5G金融反欺诈平台是提升办案效率打击案犯的需要
(一)近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的工作成效及掣肘
针对国内诈骗的严峻形势,2017年2月成立了国家反诈中心。据人民公安报披露,近三年,通过反诈平台,共研判打掉了15个国家地区的诈骗窝点228个,抓获嫌疑人7330名,共打掉境内诈骗窝点1.9万个,为群众挽损3000多亿元。但由于犯案分子大多通过国外网络在国犯事,在抓捕、引渡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另外,由于技术原因,众多欺诈案件还达不到预先侦测,及时跟踪,示时报警的理想状态。
(二)通过对所驻Z市反诈中心金融机构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效统计分析。
自2016年5月,Z市成立了反诈中心,先后入驻工、农、建、中、邮储五家金融机构,经过对其近三年的嫌疑人查询数,止付成功数,金额冻结数统计,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又以工行、农行、建行三家为多,这与三行网点多,发行的卡数量多有很大关联,三行的银行卡和注册的帐户也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犯案载体。
(三)现今Z市反欺诈中心入驻的金融机构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扰
1.金融机构相互之间信息资源无共享性,权限不一,各自独立
入驻的金融单位机构,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储备自成体系,读取权限不一,相互间业务流程差异大。由于系统各自独立无共享性,数据录入、储备、读取采取的标准、规范、监管也难以统一。由于信息资源不共享,因资料权限不一,读取年限不同,同一案件需要多头查询,并难以翔实统一,需要重新到各金融网点进一步确认核实,影响了办案的效率。
2.金融机构难以及时有效对受害人的帐户进行止付和冻结。
每一次的嫌疑人财产的止付和冻结是跟时间赛跑的过程。现今网上支付是全天候的,不法分子从受害人处骗得财产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从帐户中划付出。金融机构受理后,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能有效挽回受害人资产。这期间金融机构大多要走录入、复核、授权流程,等操作完成,受害人的资金早已划付转移,这不免让人心生遗憾。
3.金融机构业务各成体系,资金遣返难以统一规范,在途滞留时间长。
大多数案件所涉案件资金,牵扯到多地受害人,相应参与办案的各地公安机关也多,涉案帐户往往有多地经办案件的公安机关多头冻结,这为涉案资金的及时清理划付产生了障碍。案件受理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滞留,经多地公安协调才能厘清遣返金额。又因各行处理规范,格式不一,程序有异,给经办人员增添了冻结资金遣返困惑,对是否能及时返还到受害人帐户中,添加了变数。
三、5G金融的反欺诈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探讨
2019年以来,移动通讯第五代技术日渐成熟并在全国加以推广,5G具有高速度、大容量、低延时的技术特点。5G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5G做为一种结合性技术,是提升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计算力的关键通道,也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核心。在数字经济浪潮下,5G应如同“信息高速高铁”为庞大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高速传输通道,不同领域的多主体协同推进态势正加速形成。5G时代的到来,为整合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下的关联分析,建立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欺诈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的平台。金融机构可利用5G技术平台同所驻的通讯公司、公安技侦部门实现大数据共享,建立丰富的多维度的数据检测模型,按各种可疑因素分子结合形成数据云,并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涮选、分析、归类,提前识别和预防可能的交易风险。
首先可利用金融机构多年沉淀的客户数据,建立风险检测模型,对帐户设立风险等级。中国的几个大型国有银行通过几十年的经营,已拥有海量的客户数据积累。可以建立以客户的身份、年龄、单位、消费为要素的风险体系,通过对客户信息的读取、分析、归类,建立帐户等级。按等级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现在银行卡不管开卡者信息如何,信用怎样,普遍以全天候的秒到读取存取服务为宗旨。如能以客户帐户等级信用进行适时延迟服务,那对拦截止付受害人资金无疑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其次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客户的设备信息、IP地址,建立风险侦测敏感源。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及硬件设施,是最有条件跨入5G通道的金融机构,只要通过软硬升级,完善数据信息的搜集、涮选渠道,根据敏感源及时跟踪识别,并对可疑目标进行欺诈检测,自动隔离新的风险和欺诈诱因。
最后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造金融可疑数据信息云,同时做好数据的权益归属和隐私保护。在5G时代,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在国内5G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以金融大数据为基础,结合通讯公司、执法机关、互联网巨头各类信息打造反欺诈生态平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达到快速甄别风险苗头,把可预防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5G金融环境下反欺诈平台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各金融机构的数据对接兼融,合作生态的搭建涉及的软硬件设施升级及管理
我国各大国有商行几十年来各成体系,在设备建设,软件应用,业务流程,监管规范都已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模式。反欺诈共享平台,必需打破原有的客户信息壁垒,既要有兼容的数据平台,也要有兼容的硬件设施。各大行必须在已有的资源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涮选出据有共性的类似风险因子加以汇聚。同时加强数据处理交换中心,数据计算存储监管平台的基础建设。
(二)反欺诈平台建设中的共享数据的责任和规范
5G时代是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的共同汇聚,高速流通转换的时代。数据服务的核心是服务与共享,由于利益藩篱,数据共享牵扯到规范标准和责任认定。管理权限的认定,职责的划分,必须要有条例规范,达到相互监督,共同担责的目的。
(三)反欺诈平台维护管理的风险和监管处理的法律依据还需要完善
5G时代影响是跨界跨区域的,必须明确数据的权属,数据权利,数据保护,数据利用的法律规范。金融机构各自把原来的独立的客户信息链接到共享平台,存在着客户泄露隐私的风险,如有闪失,必会给当事机构带来巨大的声誉损失。在已有的《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方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互联网的立法基础上,还须构建信息数据共享安全保障法律体系。
五、结语
反诈防骗之路,任重道远。2021年2月1日,在国家反诈骗中心的指导下,支付宝安全中心设立的公益反诈防骗平台“安全学院”正式登录支付宝。自2020年9月试运营以来,通过短视频、反诈防骗必修课云上课堂、防骗答题专场,协同公安机关帮助用户增强防骗意识,降低诈骗案件发案率。在线上众多短视频亮相的同时,线下更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走入社区和公众平台。在公安机关不遗余力的多重高压和打击下,欺诈的空间越来越小,可再密的网也会有露网之鱼。预警防患,打击追查丝毫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