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2021-05-06孙晶晶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消费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失灵

孙晶晶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我国经济法在30年的成立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将经济法建立在了社会整体利益之上,社会各个领域也对此给予了认同的态度。自从经济法诞生以来,人们对经济法的讨论从未停止。从立法初衷角度出发,经济法设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自有的法律形式和经济方式来规范性地分配社会财务,保证社会实现和谐统一。所以,分析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社会整体利益的概念

社会整体利益代表着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叠加。社会整体发展也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中,社会整体利益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对公共秩序安全提出要求、对经济发展提出要求、对公共资源分配提供要求以及维护基本的公共道德[1]。

社会整体利益不光代表着法学概念。最早在20世纪,法律体系的主要中心都是围绕着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进行的。那时候,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处于平等的位置,双方被一致认为是平等的,人们认为当个人利益有所提高时,社会利益也会随之增加。有学者认为,设立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整体社会利益,法律的根源也就是社会利益的创造者。此想法的提出使法律作出了改革。到了20世纪末,社会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了法律当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国家和个人都要以此为标准。同时它也成为了司法判决的重要依据。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确立起来,并慢慢成为了社会本位思想的基础保障[2]。

二、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调整经济法的目的

对经济法做出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失灵产生的问题。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机制不能进行自我调整的状态下,出现了低效率运行的状态。市场失灵一般都是由于一些社会中的个体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进而做出了损害社会公益的事件,而在这个时候,经济法能够重视社会利益,将改变和调整作为目的,从社会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使社会经济得到安稳的维持。

(二)经济法调整的目标

在经济法的调控范围内,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则是主要对象。市场失灵会导致市场经济失去原有的平衡,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问题。经济法在这时就需要对宏观调控做出调整,其中包括财务税务、金融以及计划等方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做出调整,经济法能够保持社会拥有一个安稳的经济秩序[3]。从微观角度来看,市场中如果制度失灵,那么政府就会出现失灵。这就需要经济法来对市场规则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不正规的竞争关系都要进行调整和约束。

(三)经济法的特征

经济法自身包含了经济性、政策性、行政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法在市场秩序维护中的应用,它掌握了市场整体的经济效益。将社会整体利益当做出发点,更加符合经济法的特征。

三、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中的作用

(一)保证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安稳发展

所谓的经济自由,是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能够拥有自行控制经济的权利。经济自由并不会受一些非法因素的干涉,这也就代表着在市场环境中可以自由进出某种行业[4]。民间资本进入到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中也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这又与公共事业限制经济自由产生了矛盾。所以一部分学者认为,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分离,也是经济法中重视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表现。

(二)能够公平公正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限制市场秩序过程中,经济法需要对个体间的权利义务进行调整。以弱势群体为代表的社会资源匮乏群体,通常是指消费者、劳动者和小企业经营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社会的共同责任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当中也规定了一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将对消费者给予双倍的赔付。这从侧面也证明了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特殊照顾。同样,一旦存在弱势群体,就必定存在强势群体,二者之间的利益差距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社会秩序的公平性,这也就说明,经济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所以,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三)能够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共利益

国家有规律的宏观经济,能够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且社会个体经济利益的提升也会及时得到反馈[5]。这种良性的经济循环需要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在经济法调整下的产业结构能够将干扰社会的现有产业氛围鼓励类型、限制类型和淘汰类型,这样能够为产业经营者指定明确方向。同时,在经济法的作用下,投资者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劳动者也会因此获得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法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法就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出现的,经济整体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大部分人的利益得到维护,要通过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解决问题。主要是涉及到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容,都需要专门的法律部门来进行维护,这也体现了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当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措施

(一)宣示经济法

为了使社会整体利益和经济法维护作用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通常将经济法作为基础的政策标准,依靠宣示经济法来使法律维护的整体利益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6]。在经济法中,基础政策的数量较多。巩固经济法地位时,可以参照经济法中的这些基础政策,以强制宣示的方式来提高人们对经济法的认知程度。

(二)调节社会整体结构

从策略角度出发,经济法能够通过宏观角度来对社会整体做出调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会跟随经济发展的方向,依靠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本进行正确的流动,为一些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样能够有效扩张市场范围,对社会整体利益起到间接的维护作用。例如:一旦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那么经济法可以依据产业政策,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出的要求,给予足够的资金和优惠发展策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以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效率。

(三)彰显经济法责任制度

为了能够使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可以通过经济法的责任制度来对那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法乱纪的行为作出应有的惩罚。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经济法可以联合其他法律法规,在责任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对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作用一样的法律法规进行联动,以此来当做经济法维护社会利益的基础。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的赔付制度;在《食品安全法》中也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了召回制度。所以,以上法律法规都可以与经济法进行配合,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事件作出相应的惩罚,进而对社会整体权益提供良好的维护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会在此法律基础上得到良好的约束。其次,通过利用刑事责任,站在立法的角度来发挥经济法的保护功能,对待损害我国集体利益的行为,要提供完善的纠正策略,由此可见经济法能够有效降低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事件的发生概率。

(四)通过社会个体来维护整体社会利益

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过程中,一定要始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为了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而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经济法应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社会整体利益,同时通过对社会利益进行微观的调控,可以对个人利益进行合理的掌控,保证个人利益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这样才能对社会整体利益起到维护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利用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能够保证经济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强化立法和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等策略,加强人们对经济法的认知程度,在市场经济中巩固经济法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害。

猜你喜欢

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失灵
失灵的指南针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方式
浅谈我国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积极意义
“幸运拍”失灵了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试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经济法与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分析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