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咸新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研究

2021-05-06李晨菁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咸新区应急

李晨菁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管理学院

当前,我国抗疫已渡过最艰难的“暗黑时刻”,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但这并不代表防疫工作的完结,反而为各行业,特别是对人口密集的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对聚集高素质人才的西咸新区高校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有效处理此类工作提供依据,成为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西咸新区高校的威胁

(一)高校人员密集,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

西咸新区是陕西高等院校和双创基地较为集中的地区,其辖区内现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密集的高校群带来的是庞大而高密度的人流,结合新区交通纵横、吞吐量巨大、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加上师生间聚集性高、交融性强,若危机发生,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极广,其危害扩散到社会上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高校应急管理尤其要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二)威胁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疫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带有突发性、损害性、扩散性、紧迫性,要求处理的时间紧、水平高、反应快,应急管理工作复杂性高、难度大。而疫情一旦发生会迅速对师生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且难以控制;不仅会给高校师生造成生产、学习、生活上的不良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严重威胁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

(三)进一步危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疫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危害一是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和生活秩序被打乱;二是其所带来的医疗、补偿、器材、人力等经济损失,一般都是由政府或高校投资方承担,这将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的正常运转;三是事件发生后高校因控制不力、管理不善必将接受政府部门的严格整治,这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四是声誉受损后,会引起社会对学校的次生质疑,直接影响到招生工作,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2]

二、西咸新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本文对西咸新区现已落成并运转的高校就疫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情况进行走访,并对其中一所高校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分析,发现具体现状如下:

(一)西咸新区高校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从西咸新区各高校的应对过程看,都是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均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领导班子形成应急小组,并根据《陕西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时高效的制定出符合各校情况的应对方案,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预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同时,各高校迅速对本校师生的身体状况及所在地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坚持每天测温汇报,实时监测;并迅速组织师生学习疫情防范知识;有序进行线上教学、科普、捐赠物资等工作。开学前夕,组织教师代表举行了防控应急演练。开学后,各高校组织人力物力对学生返校工作严防死守,各单位按照开学工作安排,实时监控、错峰上课、错时就餐、疏导人流,以确保学生生命健康,为有效控制疫情向学校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西咸新区高校应急管理模式普遍采用“一把手责任制”

根据疫情中制定的各类应急方案看,西咸新区高校应急管理模式普遍采用“一把手责任制”,即各部门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一把手对具体的疫情防范、应对处理等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全局性、关键性、重要性的疫情工作负有总责。具体在各高校是校长负责制,一般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处理应急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其中校长多为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使高校行政、保卫、后勤及卫生部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各二级学院也设有应急领导小组,由二级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支部书记、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并对各自管辖范围全权负责。

(三)西咸新区高校应急小组组织协调、分工明确

疫情期间,各高校根据应急预案成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应急小组,分别负责教学、学生、后勤、宣传、招生就业及督查督办等工作以确保高校安全、稳定运转。如教务处主要负责疫情期间错峰上课,毕业班、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体育活动、图书馆等相关运行秩序;学生处主要负责组织师生返校、封校、健康检查、错峰吃饭、疫情应急、学生信息报送等工作的运行与稳定;后勤保障处主要负责防疫物资保障、防控消毒、测温、校门管理、疫情隔离区设置等后勤保障、疏散等工作。各小组共同在学校总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恪守己任,在防控上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

(四)西咸新区高校应急管理机制较为完整且重点突出

西咸新区高校根据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过程将应急管理机制设置为预防、处置和恢复三大体系,结构较为完整,其中预防机制是此次应急管理的重点。根据此次危机特点及省教育厅统一部署,迅速制定符合校情的应急预案,并据此进行疫情科普和教职工防控应急演练,以提高自身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此外,高校还制定了疫情处置机制。危机一旦发生,应急管理小组将立即启动预案,相关责任人迅速赶到现场按照学生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事中协调工作,并立即将现场信息报送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给出指导方案并决策部署启动事后管理相关预案。

三、西咸新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

西咸新区对高校的应急管理格外重视,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应急管理体系。但随着具体的应用实践,也逐渐暴露出其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

(一)应急预案未进行大规模演练,实际效果预测困难

目前,高校应急管理机制虽已基本建成,且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付诸相关行动。如疫情中,各高校均迅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各类应急预案,但各高校的应急预案基本相似,且因完成速度较快,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大规模演练、实验与再健全等就仓促上马[3],难免出现考虑不周、操作不熟等错误,实际运行中部分步骤无法落实而仓促修改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实践检验,其实际效果预测困难。

(二)应急管理人员及技巧不专业

高校应急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其管理队伍也需要经过必要的应急训练。确保其能够凭借专业技能来准确的预测和识别突发事件的性质与类型,从而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并调配人员和资源,科学展开应急行动,在最大程度上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1]而现阶段高校应急管理的决策层多为校级领导层,执行机构是由各机构共同组建的应急小组,多为机构工作人员或教师临时兼职,并非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其中有些甚至并未受到专业的应急管理培训,更无应急管理经验,在决策和处理复杂多变、且紧急突变的问题时难免出现非科学决策,很容易贻误应急处理的最佳时机。

(三)理念陈旧,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应急管理理念并不成熟,未能做到危机教学常态化。此次防控也是在教育厅的指示下迅速响应并事后防控,而很少有高校将突发事件的危机教学常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的应急工作非常被动,多为事后紧急科普与演练。在应急管理模式上,大多为各系统的单独作战,很少出现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合管制。如若疫情在高校发生,高校应急管理与其医疗救治水平参差不齐,从送医确诊到师生安抚,再到社会支援管治,极易陷入混乱、缺失有效信息、浪费应急时间,延误有利时机,这将对病情诊断、疫情传播、秩序稳定提出极大挑战。

基于以上对西咸新区高校应急管理现状的调查,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完善高校应急管理干预全流程,提高应急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性,明晰高校应急管理的责任内容与问责的主体和程序,优化多元协作,促进校-医、校-企、校-政的协同管理等方面,以期迅速提高高校应急人力、物力、技术等水平;提高高校响应速度,有利于迅速控制事态,维护校园的稳定发展、安全和谐。

猜你喜欢

西咸新区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城市主题歌曲《我在西咸等你》正式发布
我在西咸等你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雄安新区的期许
唱好西咸“融城”记
双城之谋——“西咸一体化”15年发展历程综述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