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生计方式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以淅川县大坪新村为例
2021-05-06黄俊莹高畅
黄俊莹 高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过程中,脱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如今,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生态移民搬迁后的生计方式发展工作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本次课题主要研究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生计方式可持续发展对策问题,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SLA)在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给出相关建议。
生态移民也指环境移民,指居住地民众在原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而无法长久发展,不具备生存条件或者条件微弱,从而搬离原居住地到符合发展的地区并且定居的人口迁移。
“可持续生计”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现在可持续生计框架将生计方式划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物质、自然、人力、金融和社会资本。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帮助人们认识生计,特别是穷人的生计状况的一个工具,它是对与农户生计尤其是贫困问题有关的复杂因素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生计方式变化现状
(一)大坪新村基本情况
2020年8月,本调查小组前往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坪新村,联系了当地镇委书记和村支书,主要以大坪新村生态移民者为研究对象而进行挨家挨户的实地调查,以便收集数据资料。
根据调查访谈,大坪新村共有662户村民,共2357人,其中涉及生态移民搬迁的共有120户人家,搬迁后主要集中居住于村里“丁”字主干路周围。大坪新村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处于深山区到浅山区的过渡区,一度被称为“尽头村”,但是70%的农户居住于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势起伏大,水资源缺乏,农户居住分散,为响应国家精准脱贫计划而前后四次生态移民,历经四年搬出80%的农户,大坪新村初具规模。
(二)生态移民生计方式转变
1.支柱性产业的变化
第一阶段,在搬迁前的村民居住分散于深山区,落后使当地村民仍然按照传统农业种植生活,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农户是依赖传统农业种植生存,所以搬迁前的支柱性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第二阶段,在搬迁后,各种资源的丰富使农户开始发展工业,尤其是当地大理石资源丰富,农户便依山而建大理石粗加工工业厂,共有34个企业,当时劳动力丰富,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当地积蓄了经济资本。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理石加工厂销往广州、上海、天津、黑龙江、台湾以及韩国和日本等地,主要是大理石的切割板面粗加工,至于精加工并不在范围内,最兴盛的时候年产上千万。同时也有经济作物种植业等发展,但主要以工业为主。
第三阶段,近几年响应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大理石加工厂因为对环境影响大,截止2020年陆陆续续已经全部倒闭关门,当地村委会在2019年作出规划五年乡村振兴,种植业、手工业、制造业与旅游业多种发展方式共存规划。产业转型也是其中一部分规划,一部分大理石加工厂倒闭后寻找新的产业转型,例如木材加工厂、装饰品车间等。
2.进城务工劳动力增多
生态移民生计方式转变的同时,进城务工劳动力增多。传统农业的难以持续和大理石加工厂的倒闭,使得大多数村民失业在家,不得不寻求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这也是在新时代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大趋势,大量劳动力向外流出。我们实地调查时有接近一半的人家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三、目前当地生计方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农业难以持续
搬迁后的大坪新村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算完全平坦的地区,整个村子呈现狭长的特点,而且村内的道路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分可以种植的土地都被覆盖成房屋居住,所剩下的土地大部分为深山区的分散坡道,不仅距离村子远,而且还非常少,现在村子里留下的劳动力也少,农业基本还是中年老年人在坚持,体力也跟不上。根据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户拥有土地量非常少,平均每户不足一亩地,而且每户人家人数大多在四到六个人,大坪新村本身所拥有的土地资源非常少而且大多是贫瘠之地。在土地资源匮乏和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传统农业种植难以持续。
(二)多种发展生计方式难以壮大
在2019年大坪村村委会针对村子的未来发展规划了五年计划,分别是打造旅游小镇和产业转型的设想,利用当地纯朴的民风,发展金华山道教圣地旅游、水库旅游盛地、黄鹿泉、林果采摘以及河道系列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例如草莓大棚、香菇种植、白玉蜗牛养殖;也发展产业转型,例如艾制品车间、木材加工厂、装饰品车间等。
尽管这样的规划,可是直到我们去当地调查这些生计发展方式还是没有系统的运行起来。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当地不熟悉这些方式,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当地农村长期适用于农业、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转型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单单一纸空谈,还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第二个制约因素就是行业竞争力大,基础薄弱。林果采摘与养殖业与附近地方重合率大,竞争优势不明显,还是从工业转型来做,基础都太薄弱,知名度不高。正如大坪新村村支书所说:“要论大理石加工,咱这个地方可是很出名的,但是换个领域,大家都知之甚少了。”
(三)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缺乏
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带来的是当地劳动力大幅度减弱和人口老龄化现象,这无论对于转型还是发展来说都不是个乐观的情况,根据当地走访,一个小卖铺老板告诉我们:“年轻人都出去城市里打工去了,现在留下来的大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家里也没有地了,身体也跟不上了。”当地还有很多五保户,村委会建成“幸福大院”给这些无儿无女无妻的老人养老,截止2020年我们去调查时还剩38人。
四、可持续生计发展建议
在对大坪新村生态移民生计方式变化的认知基础上,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从五个方面的生计资本来分析对策,并且给出相关建议。就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来说,短时间内一个地区不会发生大变化,大坪新村的搬迁是从深山区搬到适合居住发展的浅山区,这两个生计资本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本文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建议主要从其他三个方面来说。
(一)扩大政策扶持,发展金融资本
无论是创新还是发展,金融资本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坪新村前期的工业发展为“五年乡村振兴”计划积蓄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但这些积累还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转型发展,因此金融资本的缺失也会成为制约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根据当地来看,发展金融资本主要有两个方面。
1.加强政策扶持。政策具有导向性,引导生态移民的金融资本发展,并且金融资助也是增加当地资金流动,缓解资金缺陷的有效方式,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或者年限免息,给予当地金融扶持。
2.拉动社会资助开发,在本身资金无法增加时,选择拉动社会各方资助开发,将开发项目招标社会资源,凸显当地优势,吸引外来建厂形成经济带动发展,同时又发展金融资本。
(二)培养新的劳动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本
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的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当地可持续性发展有很严重的制约影响,所以人力资本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培养新的劳动力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育培育。人才培育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重视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设立正规学校,教育资源倾斜投入,树立积极现代发展观念,不断培育新一代人才。
2.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生态移民从深山中来,知识水平不高,并且大多不具备各种职业技能,虽然现存劳动力少但质量并不高,要想充分利用当地现存劳动力,可以对其进行职前技能培训、在职培训和职业发展理念培训等,使其拥有新的劳动工作技能,形成新的劳动力资源。
3.吸引新的人力资源。前两种方法从本质上讲是当地人力资源再造,而第三种则是利用劳动力流入带来的新的人力资源。当地产业转型形成产业链发展,扩大产业优势,吸引周围的劳动力涌入,再加上技能培训,发展人力资本。
(三)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发展社会资本
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的同时,生态移民的生计发展也离不开与社会、市场的紧密联系,即社会资本。要使生态移民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赶上时代发展大列车,就要逐步加深社会关系网络,从而起到帮扶发展的作用。
1.调动乡村能人的带动作用。乡村能人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必然比寻常人多,也与社会市场有着紧密联系,可以利用这些人的现有社会关系资源来带动发展当地经济状况,带动生态移民生计方式的转变。
2.形成优势产业,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大坪新村前期大理石加工厂资源在这个领域的知名度,吸引来大批社会资源投入。那么同样的,加强生态移民的扶贫工作,凸显地域特色,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资源,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
五、结语
大坪新村的生态移民地理位置的搬迁并不能让他们脱离贫困,从可持续发展框架(SLA)来说,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搬迁前后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缺乏让人力资本发展略显困难,更多时候当地人注重的是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往往会缺失掉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对于地处深山的村民来说,社会资本本身的无形性让他们感受不到社会关系网络的匮乏,这不仅会让他们错失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会让生计方式的转变固步自封,始终周旋于这个小地域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机会渺茫。所以要想实现生态移民生计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三个资本方面缺一不可。希望本次课题可以给大坪新村和相同境遇的生态移民带来一些借鉴作用,当地可以实现生态移民生计后续扶持的目标,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