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供应链整合探讨
——以云南和贵州两省为例
2021-05-06陈元荧中国人民大学
陈元荧 中国人民大学
云南和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上,低纬度高海拔,河流纵横,茶区水域湿度大,茶树生长过程受紫外线和红黄光线的辐射,茶芽芳香物质就能够形成。同时由于云雾缭绕,日光透过水汽形成漫射光,增加紫色短波光,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的循序渐进,增进茶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多酚类等物质的积累贮存。云贵四季温差小,日差较大,垂直变异显著等气候特点,适合茶叶生长。种植茶叶要考虑背光度和光照,尤其是土地的水分、酸碱性、微量元素,这里的砖红壤、红壤、黄壤和黄棕壤都非常适宜种植茶叶。但是云南和贵州也有先天的不足,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大山阻挡,水流湍急不适合航运,在云南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就是靠马、骡子和人力等来运输茶叶并销售的,国内主要是卖到云南、四川、西藏、广东等省份,出口的主要方向是锡金、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运输到北方和北部沿海少之又少,好的茶叶都只能供朝廷享用。
一、目前云贵两省茶叶供应链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顾名思义是一个链条,它涉及茶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一条供需网络。在这个链条上有物流、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通过供应链打造和优化,可以做到供应链各节点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目前云南和贵州两省茶叶供应链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和各环节断链。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一)销售环节中断链的问题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缺乏链接,缺乏协作,价格不透明,买卖双方的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举例来说一些的茶叶批发市场,由于茶叶中间批发环节多,价格就会被加价,一些老批发也有闪失的时候,即便付出的是高价也未必能拿到真货好货,也有用机械加工的茶叶冒充手工加工的茶叶,也有以次充好的茶叶,还有品牌欺诈的茶叶。在网络销售中,存在线上线下割裂的现象,表现在用户的结构错位,线上面对的是年轻的网民,茶叶消费群体却集中在中老年人,难以实现线上的销售,线上茶叶价格低,但品质参差不齐,线下有较多的保障,但没有价格优势。我国茶叶市场的库存量巨大,生产销售信息断链,未能及时得到终端市场的信息,造成库存积压,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造成社会和企业资源浪费。此外销售环节和顾客没有链接,信息不共享不透明,再加上茶叶本身就是“三无”(无地标、无企标和无陆标)产品,消费者对茶叶好坏很难判断,购买风险非常大。
(二)生产环节断链问题
在制茶环节,传统工艺和现代生产比较而言,传统的制茶工艺有特定的优势,但很难实现批量生产,而现代制茶技术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很容易实现批量生产,但是会失去传统工艺所保留的茶叶独特的味道。由于生产各环节的断链和缺乏整合,现代制茶技术缺少标准化与质量保证体系,而传统工艺缺少信息化,导致生产质量不稳以及质量的判定缺少依据。在种茶环节,没有现代技术的融入,缺少监控,茶农喷洒农药标准不清晰,使用农药的类型、次数和使用时间都不在监督和管控之下,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在包装、检验、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车辆设备、搬运条件和仓储设施与管理对茶叶的质量好坏都有影响,物流没有标准化,缺少集成跟踪、信用体系的建设,信息不对称,这是生产环节、物流运输环节缺少供应链整合所产生的问题。
(三)缺乏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因而无力统领整个茶叶产业供应链
这里以云南为例,云南省有129个县(市、区),其中有110个县(市、区)生产茶叶,茶园面积超过万亩的县(市、区)有49个,参与种茶、制茶、售茶的人口达1100多万人。云南茶叶重要集中在临沧、思茅、保山、德宏、西双版纳、大理和昆明。云南现有乡以上初制茶厂4500余个,精制茶厂300余个,茶叶年产量200吨以上的企业98家,1000吨以上的企业33家,3000吨以上的企业3家,在重量级企业每个企业都有1-2个品牌、市面上有多达260个茶叶品牌。但是在云南缺乏真正的在全国叫得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从而导致整个产业链缺乏带动链条运转的主体企业。茶农与茶企的相互违约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没有全国知名的品牌,茶企只好把茶叶当作中间产品卖给外省茶商。变成了外省品牌茶的原料供应基地,大大减少的云南地区的产业附加价值的提升。如果有规模的供应链网络能够被打造和优化,有利于云南茶叶形成集团优势。
(四)不能精准把握市场变化
云南普洱茶在前几年有大量的积压,就是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准确,缺少前端信息,销售数据无法快速反映到精制厂和茶农那里去,有个时间差。如果把茶农、精制厂、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连接在一个网络,就能够做到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反应及时、合作愉快、满意,这样出现巨大的库存的可能性就减少。另外,不打造自己的专业销售平台,利用他人的销售平台的不利就是别人屋檐下矮三分,处处被动,海量信息,很难实施企业的市场渗透战略,顾客很难发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可心的和性价比高的茶品。
二、云南和贵州茶叶产业供应链的打造和优化
(一)打造云南和贵州茶叶供应链,形成一个有效的价值增值星系
价值星系它来源于天文学,它是指恒星,行星与其卫星构成的一个系统,拿太阳系来说,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他们又各自能够自转,行星与其卫星又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子系统,在这个星系中有两种力在起作用,一种吸引力,另一种是逃逸力。以太阳和行星的关系为例,若太阳吸引力过大,行星将会被太阳吸入,反之,若吸引力过小,行星会离太阳而去。只有在这两种力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行星才能既围绕太阳运转又能自转。价值星系是指一个企业引力集合,它包括作为“恒星”企业,这个企业有可能是茶叶生产商,也有可能是茶叶经销商甚至是茶场、茶农,成员通过组合进行角色与关系的重塑,经由新的角色与新的协同关系再创价值。
(二)形成一个或者几个龙头企业
拿贵州来说,2020年,贵州茶产业整体呈现持续向好发展势头,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全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的15.2%。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260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84家,茶叶企业及合作社5746家。湄潭县成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凤冈、石阡、都匀、黎平、正安、余庆、金沙、普安、西秀、思南等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这些茶叶的龙头企业一方面是连接批发市场、超市等大型中间商甚至散户的零售商的茶叶精制厂,另一方面是要供给茶叶初级加工厂或者精制厂原料的茶场、茶园。要改变过去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以及下游零批商之间非常简单供给和销售关系,就需要构建一个相互依存合作、信息共享程度很高,可以保持长期合作稳固关系价值链网络。龙头企业的相互合作以及合并重组就成为组成新型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抓住历史机遇,将大数据等新技术成果融合到茶叶产业
2018年贵州省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有8000个。阿里巴巴和腾讯先后投资贵安数据中心、贵州省与高通成立“华芯通”。贵安新区形成以苹果、华为、电信、移动、联通、腾讯为基础的“6+N”规模较庞大、结构较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近年来,贵州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形成大数据企业集群,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大数据具有数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真实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有数据抓取、比对识别、统计预测、可视化查询和实时共享等处理能力。大数据的发展已经融入了很多的产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产业的升级,茶产业也不例外,大数据可应用在茶园的环境监测与加工车间的监测中,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上传茶园的PM2.5、负离子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及雨量等数据。还可以3D虚拟呈现茶园,产区的实景,溯源产地,使得上下游企业了解产地的状况,茶叶生长状况,土壤的微量元素,日照时长,病虫害情况,监控农药的使用等。同时可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到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茶叶的重点销售区域。虽然贵州产茶叶与大数据的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前景非常广阔。
(四)通过茶园生态环境的建立为起点,打造绿色供应链
茶产业还可以与旅游业、康体产业、科研产业相结合。茶园可以成为旅游康体和科研基地。例如可以成为大中小学院校的实践基地和课堂,成为环境保护、养生保健的教育课堂。比如在茶园中可安装视频和检测系统,对茶园进行实时的,全面的监控和检测,从而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大大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可以打造旅游、休闲、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合理的利用茶园。茶园的发展要符合绿色生态的理念,例如在茶园的杀虫环节尽量利用天敌来维护茶叶的生长,或者利用环保生态的办法,如太阳能杀虫灯,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另外还有一种人为的破坏,如茶山旅游中违背生态发展理念的行为,一些茶园会存在当地人开车到茶山进行家庭烧烤,发现此行为要警告和罚款。
(五)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助力
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是云南省农业厅内设的茶叶管理直属部门,在拟订茶业的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茶叶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组织实施茶产业重大项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地方政府从推动茶叶生态标准的建设,将茶叶从“三无”变成“三标”(地标、企标和陆标),为茶行业上下游提供标准、交易、文化、金融四大服务,助力产业升级,产销对接,到为茶企提供“五入驻”,(入所、入仓、入网、入馆、入展),为茶终端提供“五赋能”(标准、产品、系统、培训和文化)等所做的努力都是企业的福音。另外贵州的大数据建设,网络运营商和信息服务企业的大量入驻,使企业获得一个高速度的网络和高科技的平台。云南和贵州茶叶企业有机会得到政府的赋能和助力,对打造和优化茶叶供应链,和上下游企业甚至和国内外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优化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云贵茶叶更高级别的品牌无疑都是有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