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5-06王鹃陆青汪敏
王鹃 陆青 汪敏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广阔。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经济受损,旅游酒店业首当其冲。我国行之有效的抗疫措施使得旅游业逐步恢复,亲子游、营地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游、都市周边游、近程微休闲度假游等产品深受喜爱,新的酒店业态也随之出现。专家预测新冠疫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和人共存,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旅游的出游模式将会带来了较大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也会有一定改变。而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酒店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酒店必须在特殊非常时期做好防疫措施;一方面是国内大循环下,国内游客人数增长,对于私密性较好、清幽的个性化酒店需求激增。酒店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国际化标志,其内涵和技术深度相当高,对各部门员工的职业综合素养有较好及特殊的要求。在诸多因素下,作为培养酒店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也应该要有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酒店业的发展与需求。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现状
(一)人才培养数量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吻合
无论哪个地区与国家,酒店行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一线员工流失严重,中高层人才青黄不接。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都明显高于社会人员,因此酒店在实习生、毕业生方面都还是倾向于录用职业院校学生。但是在酒店业对于员工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却又不敢大量采用职业院校学生,尤其是管理岗位。首先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脱离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陈旧、培养方式保守创新意识不强,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在市场需求变化大的同时,每一家酒店还存在个性化的差异,适应能力弱的学生就无法适应酒店的岗位工作。以上造成了有需求有供给但是又无法供需对等的情况出现。
(二)专业师资欠缺、教师创新能力差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应该是1:18,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师生比却达到了1:30,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许多教师又教学兼行政,一身兼多职,无法专心研究教学工作。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一是从学历结构上看高职院校严重缺乏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高职院校在职的硕博学位的教师寥寥无几,与教育部门规定的比例相差甚远。二是从专业结构上看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缺乏“双师型”的教师,教师理论能力明显高于时间能力。三是从年龄结构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中年以及老年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教师队伍中老中青出现断层。
3.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教学任务繁重,甚至出现跨专业和课程授课,大量时间在备课、专研技能等方面。导致无暇顾及科研,且很多教师本身也缺乏科研探索的精神,更没有承担过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质量也不高。
(三)校企融合不足、岗课脱节严重
酒店的各部门岗位实操性,需要较强的技能与应变能力。这些的培养究其根源,还是回归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方向,方案主要由课程体系构成。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时俱进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能体现出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但是很多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常常生搬硬套别的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课程,在缺乏到企业调研与研讨、不考虑培养差异性等的情况下开设课程,导致课程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创新。学生去到企业后,学习到的知识不适用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企业觉得不好用,学生觉得不适应。其次,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由于课程的单一、重复,也没有考虑因材施教,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加之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来说,技能提升相应也慢,从而学生技能参差不齐。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一)掌握酒店新业态、深入产教融合
虽然因疫情造成影响依然存在,但是其环境催生酒店业在发生巨变的同时,也正在形成全新的发展态势。疫情过后,消费者的出行方式、出行地点、消费方式都有所改变,以亲子、父母、朋友等为核心的小团体的旅游需求更加突出,周边游和本地游成为热门,其中亲子主题更是后疫情时期各大酒店推出的新卖点。经历疫情后的人们,对于出行旅游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住宿房间,而更多的关注其服务和内心的住宿感受,因此民宿深受欢迎。而多样的消费者需求催生了酒店业态多元化。因而必须掌握新的业态,调整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再是单一的岗位技能和素养,而应该是要求集接待、销售、客服等多岗位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服务岗位。因此首先需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调研,实地了解新业态的变化与需求。其次成立由企业、行业、资深学者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与论证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引入新业态课程,如民宿服务管理、露营、房车、温泉等休闲度假接待服务。三是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将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优质酒店集团联合起来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供高品质合作基地。进一步提高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
1.多角度全方位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在后疫情时代新业态下,酒店专业课程融入新业态课程不是盲目添加,应该积极探索课程的改革,有效发挥课程最大作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开设综合素质教学、专业通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及岗位能力教学四大模块,并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为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等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对接智慧酒店、新媒体营销、研学旅行指导等行业新兴岗位教学需要。将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课证融通。
2.加强实训建设创造仿真教学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实操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中餐包房、客房商务套房、前台接待等仿真学习情境和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接待能力、沟通应变能力、营销能力等岗位能力。因此有条件院校应积极建设仿真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强化任务驱动。
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力度、提升网课授课水平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授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网络授课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教学的一种常见教学形式。通过较为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上传教学资料,向学生直接直播讲解课程内容等。但由于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技术掌握不熟练,对网络教学等现代媒体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不够,网路教学资源与各自院校实际开设课程不符等原因,使得线上授课效果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因此我们应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自己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例如微课视频、电子教案、题库等,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对网络授课的操作的熟悉度,找寻适合线上教学方式方法,达到线下甚至超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多渠道打造专业师资、提升师资教学创新能
高职院校对师资管理与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该校的师资的建设。因此集中精力抓好相关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提升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
1.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打造尽责担当的教师队伍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活动来说,需灌输立德树人理念,教师素质的培养。只有以身表率,学生才能效仿提高自身的品质与品格,才能更好地培养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活动,采取互相座谈会、示范课、说课比赛、技能展示等相互交流教学的经验和感悟,建言献策专业的发展。二是让教师走出去,去其他高职院校、企业等参加培训、去学习交流。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教师多面手
优化教师队伍是师资建设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比较单一。一方面需要引进具有高技能、高学历的更高层次教师,一方面从深化产教融合的角度,请合作企业选派优秀的实践老师来指导学生,为学生们提供更具有实践性的提高动手能力的课程。同时在对老师进行专业培养时,课适当进行其他方面的培养,例如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英语交流、化妆服饰等方面的提升与培养。还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及指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大赛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多方面打造多面手教师。
3.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目前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较多,多数为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兼职的教师多数只是上课,上完课不做过多的停留就离开,和校内教师、学生都去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因此需为兼职教师制定一些考核指标,全面进行进行考核。例如:安排随机听课,进行学评教,检查备课情况等。且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以更好地融入学校与学生。
随着全国高职院校迈入“双高建设时代”,专业建设要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和行业新动态中,后疫情时代对于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要积极探索与创新。科学合理建设专业、提升课程,探索打造适应行业新发现、岗位新要求的一专多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