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的发展
2021-05-06林紫珊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林紫珊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一、疫情下的旅游业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全局性的负面冲击,无论是出入境旅游市场还是国内旅游市场,都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严重冲击。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关键支撑与运行主体,绝大多数为中小微型企业,规模小、现金流量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寒冬之后,大批中小微型旅游企业面临破产困境。随着我国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复工复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复苏的主力军,在寻求旅游复苏和发展中,旅游风险防控常态化、旅游产业智慧数字化、旅游发展模式多样化成为趋势。旅游业变革是必然,疫情只是催化剂。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向往和回归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青山绿水对长期处于城市高压下的人们极具吸引力,而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次,经济的增长带动汽车的普及,方便家庭周边出游,受疫情影响,社会公众已经认识到聚集性会提升公共安全卫生风险,因此更青睐于小团体旅游和家庭游会形式,乡村旅游符合疫情下避开人群、安全出行的要求,成为释放受抑制旅游需求和防疫要求间的平衡点。另有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持,近十几年间,中央出台关于乡村旅游的文件高达几十个,"十三五"时期累计投入旅游项目资金三分之一在乡村旅游上。并在多点试点,走出许多可供推广的成功模式。在政策助力加持下乡村旅游更加快速发展。
三、乡村旅游在后疫情时期的发展
(一)把握机遇,做好推广。疫情影响下的旅游需求受到抑制,,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大量旅游需求需要释放。乡村旅游具有休闲、亲近自然的特点,极具治愈感,符合避开人群,缓解疫情约束下人们紧张精神的需求。从后疫情时期的旅游消费热点来看,游客更偏向于生态环境好和质量等级高的景点,更加注重对旅游品质的选择,因此呈现出景点小众化、模式定制化、消费高品质的特点,这也使得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极为迅速。
首先,要做好市场研判。疫情中相关防控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把握消费者心理变化、旅游偏好变化等,旅游形象推广要迎合疫情,营造轻松、亲近自然、治愈的旅游地形象。只有做好深入调研,才能分析推出符合当前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而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其次,把握好宣传时期,在疫情严控限行下,出游受阻,这个时期依然要深化国民出游欲望,为疫情过后积累出游潜能。另外,把握好推广的切入点。本次疫情给国民带来强烈的心理恐慌,对于出游环境的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疫情期间的互帮互助、感人事迹等能产生极大共鸣,这些都可作为当地旅游宣传切入点。
(二)深挖资源,打好根基。在后疫情时期,青山绿水,生态休闲游是热点。乡村旅游发展要充分发展自身优势,贯彻绿色旅游理念,保护好自然环境,将自身环境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乡村还可依托特有传统手工艺发展文创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歌谣农谚能增添农村趣味性、农耕体验增强游客体验感,农业景观经过包装形成游客打卡的网红项目......深挖每个乡村独特资源,打造一村一特色,是营造新乡村旅游风尚的重点。
为确保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高质量服务,当地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首先可通过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标准规范运营,如出台符合疫情要求的卫生防疫统一标准,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的监督,依靠民间组织,成立质量监督委员会,确保乡村旅游产品、服务的质量保证。另外,疫情期间出境业务断崖式下降,这部分消费将转化为国内高质量旅游产品消费,要求发展乡村旅游要全面提高接待硬件设施,包括餐馆、酒店、娱乐等,数量跟上基础下还要多元化满足游客需求,延长旅游产业链,摆脱低经济效率的困境,做好乡村旅游中高端产品,摆脱乡村旅游低端化状态。
(三)农旅融合,创新产品。我国旅游业整体发展迅速,但随着社会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旅游服务要求的提升,供需错配、产品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限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缓冲空间。农旅融合,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是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一是满足疫情影响下消费者重视卫生、健康的心理,对目前乡村旅游农副特产进行改造包装,由粗放的产品改进为规范化统一标准生产,打造乡村自然健康形象的旅游产品。二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向专业化靠拢,对村民进行服务培训,加强村民经营意识,力求满足游客对高品质的要求。三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强化农旅融合,拓展乡村旅游产品,根据当地资源打造不同季节、时期的特色产品。将本地特色文化活动融入旅游市场,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比如揭阳玉湖镇的乡村红色旅游和茶资源想结合打造创新旅游产品。
总结:随着我国对防疫的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在这种背景下剖析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把握时机发展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