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1-05-06覃沛沛中国海洋大学

消费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海洋公园生态旅游原则

覃沛沛 中国海洋大学

一、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开发现状

(一)区位与概况简介

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属于我国建设国家级海洋类型特别保护区的一个批准点,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北海新区,以它独特的海蚀地貌地质景观而称奇。总体面积为4.46km2,其中海域面积为3.2km2[1]。团山海洋公园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地质地貌、生态系统而形成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条件,其海岸线长达42km,天然的位置使其处在河海交汇处,优势的地理区位条件使团山海洋公园成为了发展渔业的天然基地,形成了典型的北方海域特征,同时也成为位于滨海旅游带上的一处“神来之笔”。

(二)团山海洋公园开发现状

团山海洋公园的发展在依托于奇特的海蚀地貌的基础上,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与“龙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同时借助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型手法”,孕育了出“龙宫一条街”的宏伟的地貌景观,成为园内最富有价值的旅游吸引物之一。

海洋公园的建设是基于大自然的孕育而生的景观与历史底蕴丰厚的文化建筑相辅相成的,目前园内有海蚀崖、海蚀拱桥、红海滩、九龙泉、烽火台、北海禅寺、古船陈列走廊,以及结合现代旅游体验热点的玻璃栈桥项目而建筑的“海石天街”,在园内游客既可感受大自然的撼动之美,也可体验一场旅游网红打卡之行。

二、基于生态保护的开发原则及举措分析

(一)拟建期重点规划功能区

在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的长期准备工作长达16年之久,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地方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开发区进行观察及调研工作。2005年,营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对团山海洋公园进行了规划、管理和保护,划定了开发的核心范围、缓冲区、实验区,以此对海域的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及海岸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海蚀地貌保护工作。在进行建园时,确立了明晰的分区原则,要求系统界限的明确性及显著性[2],并保持各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基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旅游需求,并秉承生态可持续原则将建设功能分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及适度利用区。

基于对重点保护区现状维持效力的原则,禁止一切开发活动,重点保护区仅用于游客短暂的观赏游玩用途,制定园内各项管理条例,对凡是在此功能区开展开发的活动施以管理措施,以此保护海蚀地貌景观等来与各项生态目标相协调。生态与资源恢复区结合团山海洋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天然形成的各类贝类、鱼类等种质资源,保持利于其发展的资源条件,除明确可以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外:如生态养殖业、休闲渔业等,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初建期生态旅游的优化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工作作为首要工作,而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在进行初建及开园阶段,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原则下,严控生态保护行为,优化生态保护措施。

作为团山海洋公园最具价值的海蚀地貌,由于它的不可再生性及稀缺特点,考虑到开发的旅游观光价值,在进行规划建设时,仅在陆域部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如观景平台、观景广场等,而于2020年竣工的玻璃栈道项目,正是出于“生态保护+观光体验”完美结合的角度为游客提供一场视觉盛宴。

在长度约为6km的适度利用区,此位置为园区建设的衍生休憩、娱乐场所,将对自然植被的改造而成的植物园与上下五千年文化长廊结合,从而形成富有浓厚历史底蕴的生态旅游项目如北海禅寺;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为游客提供生态观赏价值,也要具备休闲、娱乐体验,沙滩区的建设便是滨海旅游带上旅游发展的基本举措。

(三)扩建期基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在未来园区建设的规划中,根据生态优先原则,将重点放在对旅游资源的容量评估反馈上。坚持自然生态资源、海蚀地貌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在资源容量范围内进行可持续地开发行为;坚持舒适安全的原则[3],为游客提供高满意度体验的旅行,保证旅游过程的安全、舒适及便利;坚持旅游资源容量规模的有限开发原则,在对园区的资源利用强度、开发目的上,如科学考察、观光游憩等,要始终将园区的生态环境效益标准处在可持续发展线上。

三、结语

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及开发原则,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重视由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生态区位敏感性,旅游开发的整个动态过程都体现出对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生态原貌维持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的尊重。作为整个生态旅游发展而言,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中,要坚持适度、合理的开发原则[4],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生态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海洋公园生态旅游原则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精彩的海洋公园之旅
设计作品
情牵候鸟 守护童年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香港海洋公园之旅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