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2021-05-06石艺哲王金宝古纪欢胡展华刘小通甘世祥
石艺哲,王金宝,古纪欢,胡展华,刘小通,甘世祥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广东 深圳 518104)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尤其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创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一般表现为出血、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发热、呼吸困难等,组织器官结构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通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院选取了2016 年6 月—2020 年5 月于本院治疗的120 例严重创伤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另一组给予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6 年6 月—2020 年5 月于本院治疗的120 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各60 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24 ~65 岁,平均年龄(45.18±3.67)岁,其中25 例为交通意外伤,15 例为坠落致伤,10 例为斗殴致伤,10 例为其他致伤;对照组患者男性28 例,女性32 例,年龄25 ~66 岁,平均年龄(46.20±4.12)岁,其中30 例为交通意外伤,15 例为坠落致伤,5 例为斗殴致伤,10 例为其他致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严重创伤诊断的患者;患者与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目的等表示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过敏史者;伴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基线资料信息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急救模式,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遵医嘱进行救治,积极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观察组给予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包括:(1)组织管理:成立急救小组,配备需要的急救车、抢救室、手术室及医护人员,急救车配备急救设备,医护人员经过相关科室培训。(2)信息管理:为确保危重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治,接到电话后立即让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可以与120 指挥系统联网,密切追踪救护车动态,患者到达后,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实施急救与手术。(3)院前急救:由具有较高水平急救护理技能、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基本状况作出全面评估,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反馈给急救中心。快速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异物堵塞呼吸道,必要时进行吸氧,同时对患者的伤口及身体状况进一步了解,观察患者情绪,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命的伤口简单快速的进行处理。(4)院内急诊科抢救:患者到达医院后,即可进行救治,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意识变化),院内医护人员密切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转诊前,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状况、急救措施等告知相应的科室。在对患者进行转诊时,备好急救器材与急救药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未愈三项,完美抢救成功,患者脱离危险评为治愈;基本抢救成功,患者较抢救前情况好转评为好转;未抢救成功,患者情况较之前无改善甚者恶化评为未愈;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调查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 分,90 ~100 分为非常满意,70 ~89 分为满意,70 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于SPSS 21.0 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s)进行描述的计量数据之间比较行秩和检验;以(%)进行描述的计数数据之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的比较
相比对照组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与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的对应时间显著为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的对比( ± s)(min)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的对比( ± s)(min)
组别 n 急诊抢救时间 辅助检查时间 多科会诊时间 急诊到手术时间 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 60 18.58±1.36 10.32±1.10 4.38±0.51 6.29±0.31 39.82±3.24对照组 60 28.17±2.08 15.71±1.42 9.87±1.42 11.08±1.28 64.25±6.25 t 20.15 20.09 26.42 41.03 23.83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1.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讨论
创伤多是由外部各种非疾病因素引起的[4-6],包括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坠落、跌倒、火器伤等。创伤创面一般会遭受污染,如果污染严重,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加之免疫功能降低,很容易发生感染。正确的救护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减轻病人痛苦[7-8]。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时间的把握是关键,应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改善抢救效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存在护理职责不明确,各护理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且科室之间缺少交流,配合性较差,无法对患者病情作出快速、全面的评估,进而延误最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9]。而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是讲是将信息网、现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抢救、专科治疗等融为一体的急救模式,这种急救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信息化及整体化,该急救护理模式将患者急救时的抢救现场前置,实现了各抢救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缩短抢救时间的同时,可及时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抢救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短;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可见,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其在缩短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急救护理模式。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由此可见实施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等的患者实施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的效果显著,且能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较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