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内膜下肌瘤的疗效评价

2021-05-06

医药前沿 2021年2期
关键词:宫腔宫腔镜肌瘤

蒋 青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5)

子宫内膜下肌瘤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其常发于中年妇女人群[1]。目前此疾病的发病具体原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女性性激素有一定关联。患者在患病后,将会由于肌瘤的形成导致其宫腔增大、形态失常,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患者若未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则可发生贫血、乏力、气短等症状[2]。临床通常使用宫腔镜下电切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电切时产生的高热量,对病变部位以外的正常子宫内膜造成热损伤,术后宫腔粘连的风险随之增加。宫腔镜冷刀治疗是目前运用逐渐增多的一种疗法,其通过冷刀切除,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内膜下肌瘤的疗效,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我 院 于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 收 治 的子宫内膜下肌瘤患者48 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4 例,平均年龄为(31.33±4.51)岁,平均肌瘤直径为(3.85±1.76)c m;对照组患者24 例,平均年龄为(32.04±3.93)岁,平均肌瘤直径为(4.03±1.07)c m。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意采取手术方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宫腔镜冷刀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电切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将宫颈口扩大后置入宫腔镜,保持宫腔内压力为110 ~115 mmHg,充分膨宫后,进行宫腔内部探查,了解患者肌瘤大小、位置以及形状情况。观察组患者使用冷刀进行肌瘤的切除,由操作孔将单关节剪刀或双关节剪刀置入并在切开肌瘤包膜后,适当分离肌瘤与假包膜之间的连接,再将肌瘤分块为2 ~4 块,分块取出;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刀切除肌瘤。术后给予缩宫素、止血剂及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月经恢复状况及彩超检查结果、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低钠血症以及宫腔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所有资料输入SPSS 18.0 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s)表示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对比分别用χ2和t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率对比

术后1 月复查彩超,两组患者宫腔内膜下肌瘤基本均已切除干净,子宫内膜形态正常,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通过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比,观察发现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情况,研究组患者无宫腔粘连情况,对照组患者共5 例宫腔粘连,占20.8%,研究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所用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相差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月经减少人数情况,研究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3.讨论

子宫内膜下肌瘤常发生于生育年龄,且与女性的性激素有关,此类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子宫内膜下肌瘤形成后,可由于肌瘤导致其宫腔膨大甚至宫腔变形,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此时患者若未进行有效治疗,可能由于长期月经失血过多而导致贫血、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3]。当肌瘤逐渐坏死后,较易发生感染,导致不规则出血以及脓血性排液,而输卵管可因增大的肌瘤压迫而扭曲影响精子、卵子的游走、受精,甚至影响受精卵运行,同时可因宫腔环境改变影响受精卵着床,最终导致异位妊娠、自然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健康[4]。因此在患者确诊后即需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宫腔镜是妇科常用的内窥镜技术,其诊治是经人体的自然腔道( 阴道—宫颈—宫腔) 进行操作,利用摄像成像设备对宫腔内的病变进行诊治。在传统的宫腔镜手术治疗中,因宫腔狭小,病灶切除的同时快速、准确电凝止血等手术安全性的需要,电热能器械的使用应运而生。随着宫腔镜诊治技术的不断成熟,现阶段临床治疗子宫内膜下肌瘤主要采用宫腔镜下电刀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5-6]。但电切时产生的高热量,导致宫腔内膨宫液温度瞬时升高,对病变部位以外的正常子宫内膜造成的热损伤、术后宫腔粘连的风险随之增加,从而影响其后续的生育功能[7],降低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子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孕育胚胎,正常的子宫内膜是保证受孕的关键因素,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保护子宫内膜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妇科医生及患者的重视,所以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护子宫内膜。

冷刀治疗同样通过宫腔镜进行引导,所谓宫腔镜“冷刀”技术是相对传统使用电、热能器械的宫腔镜电切手术而言的,宫腔镜“冷刀”技术采用非能量器械进行手术,没有电、热损伤的风险,可在保持较高的切除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子宫内膜的损害以及电热损伤情况,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一月进行复查时,两组患者宫腔内膜下肌瘤均切除干净,子宫内膜形态均已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相差不大,手术时间基本相同,提示使用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内膜下肌瘤的治疗有效率与电切手术治疗有效率相差无几。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减少较研究组明显,究其原因,此类患者术后内膜厚度偏薄,且合并宫腔粘连情况明显增多,考虑电切时产生的高热量导致膨宫液温度瞬时升高,对正常子宫内膜造成热损伤破坏内膜基底层,引起子宫内膜硬化和粘连形成,佐证了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更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子宫穿孔、周围器脏损伤、低钠血症以及宫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刀治疗安全性与治疗效果均较高。

综上所述,使用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内膜下肌瘤患者,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及月经量减少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宫腔宫腔镜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