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豫剧精神文明培育探究

2021-05-05王闪闪钟小石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豫剧精神文明传统文化

王闪闪 钟小石

【摘要】豫剧作为传统文化资源中一部分,凝聚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与价值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1]豫剧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观,作为精神文明的豫剧发展到今天具有历史意义,更能反映时代特征,豫剧文化以其思想与表现在进行文明价值观培育方面有着优越性,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进作用,从而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豫剧;传统文化;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86-02

一、豫剧概述

(一)豫剧

豫剧,属于中国五大传统戏曲剧种,[2]和评剧、京剧等有着不同风格,是河南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源于明朝中后期,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旧时称为“河南梆子”“河南高腔”,西方人称其为“东方咏叹调”,[3]经过多个时期的创新发展,在2006年,豫剧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豫剧已经形成了自身优势,豫剧团更是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世人所熟知,不断影响喜爱传统戏剧的后代积极投入到建设戏剧文化精神文明的队伍中去。

(二)豫剧发展现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豫剧的传播并没有跟上,除了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还能看到豫剧表演,在其他网站上很少有,就连在中国戏曲网上也基本不见豫剧的身影,大多是京剧曲目。豫剧发展前景堪忧,投入资金少,导致演出者变少,更是很少出现知名豫剧演出家;豫剧的受众者大多是一些老年人或河南农村地区的人们,青少年很少,这不利于豫剧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散。

二、党的领导人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5]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文明观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状态,随着实践的发展使其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总的来说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6]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三、豫剧对于培育文明观的优越性

(一)巩固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豫剧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的发展与繁荣都与国家意识形态有着自然和必然的联系;作为舆论载体,对人民群众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著名戏剧家夏衍提出:“戏曲就是对人们生命历程的写照,舞台上表演的情节都是压缩了的人生。”[7]豫剧作为时代产物,浓缩了社会发展特征,紧扣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回应当下的关切,成为时代形象鲜明的文化象征。因此,为了继续发挥豫剧育人功能,提升人们的思想素质,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发扬中国戏曲文化,增加对戏曲各方面的投入。无论是文明观还是豫剧都是观念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的产生、发展、确立都离不开国家推动,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文明取向,提升人格修养

从豫剧的表演形式来看,豫剧通过对人们的行为或事物进行模仿与创作,以其高度自由的虚拟化表演形式反映出对人们的行为的价值评价,促使人们有选择地传扬价值观念,同时这种自由的表现形式为文明观的培育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从豫剧的内容上来看“寓褒贬,别善恶”一直是其表达的主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表演形式和价值取向下,戏曲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推动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豫剧所拥有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历代作家创作的初心,也是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借以运用的重要方法,更是建设精神文明所必需的。

(三)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对于厚植于民间土壤、反映基层群众思想感情及审美情趣的豫剧来说,以人为本的情怀更是不言而喻。豫剧“人民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的三个方面。“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有三个含义:一是豫剧的创作离不开人的构思与创造;二是豫剧演出离不开人们的表演;三是戏曲的受众多是普通群众,这为豫剧发挥其舆论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以人为目的”即豫剧给人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使人发现自身的生存价值并提升自己,王国维在论及戏曲的基本特征时指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8]豫剧表演方式的综合性和形象化特征推动人们对机制观念的理解,只要仔细体味豫剧就会真正感受到它的人民情怀,从而实现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新时代豫剧精神文明培育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要包括文化育人法、理论和实践教育法、自我和疏导教育法、环境熏陶法、典型和感染激励教育法等等。[9]本文主要讨论理论和实践教育法;文化育人法和环境熏陶法;感染教育法和激励教育法以及典型教育法等。

(一)运用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发挥豫剧精准务实、紧贴人心的重要作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教育法,即理论灌输和学习的方法,是思政工作的从事者有意识有策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学习、教育,形成正确“三观”的教育方法。[10]实践教育法是思政工作者组织人们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方法。[11]

豫剧的发展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作品内容中,通过表演的具体实践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主流思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运用文化育人法和环境熏陶法,发挥豫剧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育人法即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优秀文化融合,通过文化影响人,实现人的自我教育。育人化人是豫剧的固有使命。在进行文化育人的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环境,即环境熏陶法,就是教育者營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来达到教育目的方法。

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的,所以,环境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与豫剧有关的产品、活动等都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积极传递人生追求,提高精神境界和培养生活情趣,用科学性、思想性、观赏性三者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其“寓褒贬,别善恶”的精神,通过豫剧自我提升实现其文化育人化人的功能。

(三)运用感染激励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发挥豫剧怡志养神、培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感染教育法是指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的方法。激励教育法指激发人们的自觉自主意识,鼓励人们努力实现正确目标的方法。典型教育法指通过榜样来教育人的方法。三种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感染激励受教育者,三管齐下达到育人目的。豫剧在进行创作时要选取典型人物或者事例,潜移默化地使人民群众体会豫剧的真情实感,通过精神激励来推动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就如每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一样,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的人民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五、结语

豫剧作为一种特殊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其中的文明,还体现了富强、和谐、爱国等等价值观,因此,豫剧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加强内容创新;二是推进表演形式创新;三是选取和培养优秀人才。因此,推动豫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路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将豫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手段,是在两者统一的基础上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豫剧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马龙.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4,(05):12.

[2]汪燕.传统戏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探析——以安庆市黄梅戏为例[D].东华大学,2016.

[3]郭二艳.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及旅游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刘丹.豫剧在河南新郑市小学音乐教育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5]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01).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N].人民日报,2014-3-28.

[7]王冠平.中国传统戏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

[8]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10][11]鄭永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8,03,134.

作者简介:

王闪闪,第一作者,女,汉族,河南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钟小石,第二作者,男,汉族,江西人,南昌航空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豫剧精神文明传统文化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