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5-05白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腰间盘孔镜椎间

白涛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具有较高的复发几率,主要是由于腰间盘各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再经过外力的作用,使腰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使得相邻的脊神经根遭受到刺激与压迫,从而使神经根产生水肿,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或表现为肢体麻木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本研究将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并探究其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男38例,女25例),年龄47~70岁,平均(58.6±4.3)岁;63例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男36例,女2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1±4.5)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即椎板开窗术,患者俯卧于手术台,将腰部垫高,实施全身麻醉与消毒处理,手术切口于腰椎纵向切开,将腰椎间盘突出部位暴露在视野范围内,观察椎间盘突出部位,将神经根分离,去除髓核组织,术后清理手术切口,实施止血并缝合。

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患者俯卧于手术台,将腰部垫高,实施全身麻醉与消毒处理,将椎间孔镜定位器置于腰椎上,观察病变部位,并建立穿刺操作孔,使用椎间孔镜穿刺针装入造影剂进行穿刺,椎间盘造影完成后抽出穿刺针,将导管与导丝插入,在椎间孔镜作用下观察神经根与病变髓核组织,并将髓核组织清除,最后取出导管,止血并缝合。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中药汤药治疗与牵引治疗,中药药剂包括牛膝、川穹、芍药、杜仲、当归、甘草等,牵引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腰部进行牵引练习,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牵引带距离。

1.3 疗效标准

(1)治疗效果:以显效、有效和无效来判定治疗效果,显效指的是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有效指的是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有部分消失,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指的是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都没发生改变,甚至病情更加严重[3]。

(2)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对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分低于3分表示存在轻微疼痛感,评分4~7分表示中度疼痛,高于7分表示重度疼痛,评分越低则疼痛越轻微[4]。

(3)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经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侧肢迟钝、黄带硬膜囊粘连或术后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2.0软件,疼痛评分用t和()检验及表示,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98.4%)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 分)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 分)

VAS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3 7.73±1.15 2.51±0.53对照组 63 7.34±1.26 3.58±0.86 t 1.185 8.407 P 0.474 0.001组别 例数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试验组(3.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腰椎间盘遭受到伤害和改变,这些因素包括外力的作用,或者是遗传的影响,破坏了纤维环,使患者的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常常会造成患者的腰部产生痛感,或出现肢体麻木等情况[5]。腰间盘突出一旦发作,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这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也较长,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以及传统的保守治疗方式,但都不能根治,而且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甚至损伤到脊柱,影响术后的恢复,还会使病情反复发作[6-7],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椎间孔镜技术不同于传统椎板开窗术,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而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能够通过椎间孔镜将髓核组织彻底清理干净,从而有效避免病情复发,还能改善预后[8]。但是椎间孔镜技术也会受到适应证的限制,不能用于椎管内粘连或存在脊滑脱患者的治疗,只是用于对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9]。由于该项技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要求专业医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需要具备专业解剖的理论知识,加强对手术操作者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还可避免术后出血、黄带硬膜囊发生粘连等现象。

综上,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腰间盘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