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1-05-05陈艳玲靳荣利

物流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互联网教学模式

陈艳玲 靳荣利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巧妙的处理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已发展成为了职业教学的特色。互联网+能够突破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实现理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方法。互联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五个阶段的改革,即:课程结构项目化、教学内容类型化、教学实施结构化、教学过程数据化、教学评价即时化,逐步改进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grative teaching skillfully hand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and has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vocational teaching. Internet+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power.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internet+needs five stages of reform, namely, project-based course structure, typolarized teaching content, structur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data-oriented teaching process, and real-time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et+;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teaching mode

“三教”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核心[1]。教法解决职业教育课程怎么教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经历了从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再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阶段,必须正视现阶段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面临的困境,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困境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2]。理实一体化能够架起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理论融入实践,用实践来反馈理论,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

1.1  教学场景难打造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强调以项目化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工作场景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理实融通。完成一个项目化的任务需要与之配套的教学场景,如专业化的设备、仪器、工具和特定的情境。这样的教学场景因价格昂贵、体积巨大或情境再现困难等原因在实训室、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中难以打造。因为场景因素的制约,只有部分课程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范围受限,广度上打了折扣。

1.2  教学实施受局限

教学实施受教学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方开展教学。课堂教学重点解决方法问题,即如何做的问题,往往解决不了熟练度的问题。熟练的掌握一项业务或技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练习之上,学生课后脱离教学场所,无法进行额外的练习。因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缺少足够的学习机会用于巩固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容易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深度上打了折扣。

1.3  教学过程难监控

理实一体化注重知识的应用,强调学习主体在实践体验中展开反思性学习。然而,在学生学习能动性普遍不高的学情下,教师缺乏有效的工具去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做不到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部分学生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效果上打了折扣。

1.4  教学反馈不及时

师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互动的效果取決于学生的参与度。即时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数据难收集、打分汇总难、评价展示难等问题。以匿名互评为例,本身是同伴互学互评的好方法,但实施过程中,随机分发和成绩汇总耗时低效,导致实用性差。提问、讨论、展示等教学活动缺乏即时反馈,造成一种做完就可以了的印象,浪费了及时纠错的反馈学习机会,无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上打了折扣。

2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突破路径

面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困境,互联网+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创造信息技术条件,从教学场景、教学组织、数据监控、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突破口。

2.1  构建虚拟化的教学场景

不少课程因为难以创设工作场景或者存在工作场景中存在危险性等原因,导致不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避开实训场地各种因素的局限,打造各种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还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扩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领域。因为是虚拟仿真场景,实践中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甚至不一定需要教师现场指导,尤其适合远程在线教学,教学灵活性大大提高。

2.2  采用平台化的移动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理实一体化课程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为课外学习创造了条件。学习活动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生通过终端设备,便捷地完成课前自主性学习和课后巩固提升。期间遇到问题可随时与老师或同学互动交流,拓展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学活动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的同时,惠及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或能力拓展,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弹性。

2.3  运用可视化的数据监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和普及,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完成的学习过程等数据被完整的记录和存储[3]。互联网+便捷的数据捕捉功能能够将教师的教学资源、任务发布、活動组织、在线指导、师生互动等情况自动记录下来,为教师查看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事实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学习特征均能依据量化呈现,形成学习轨迹报告,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教师也能够据此进行因材施教。

2.4  引入智能化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能够及时反馈导致学习过程无法形成有效闭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动评分是实现即时评价的有效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评价系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功能整合,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同一个课程教学平台;二是自动评价,根据教学活动和结果成效自动打分;三是即时展示,能够将教学评价结果的各项数据实时展示给师生,立即出现的反馈会让学生或是兴奋或是遗憾,激发他们由结果去反思过程,实现学习过程的复盘。班级同学之间分数的高低,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竞技氛围。

3  基于互联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教授泊位计划、堆场计划、配载计划、闸口操作等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码头高效率运作是以多个岗位协作配合为基础的,因此码头业务具有情境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这也是本课程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3.1  课程结构项目化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在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按职业活动规律将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的一种教学形式[4]。理实一体化课程要以实际学情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为核心,以职业活动规律为路径,开展项目化的课程结构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高度分工的背景下,任何岗位都不是孤立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以全局观、大局观和系统思维的能力。在课程项目化改造过程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全局性。全局性原则要求各项目在设定的时候,处理好各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目与课程目标的关系。(2)独立性。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项目与项目之间是有边界的。(3)进阶性。进阶性原则要求项目设置上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序化,既考虑到业务发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也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4)可评价。每个项目都能够运用一定维度的量化指标进行打分。部分实际工作任务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也有些任务因为对设备操作要求高、业务复杂、业务发生的需要特定条件等原因,往往不能直接用于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工作任务要求以及现有教学环境,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二次加工,打造成适合教学环境的学习型工作任务。

3.2  教学内容类型化

基于项目化的工作任务确定以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完成该任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学者徐国庆按照对情境的依赖程度将理论知识分为情境独立性理论知识和情境依赖性理论知识。前者指纯粹的理论知识,它要求学习者脱离具体情境来进行学习以获得纯粹的概念;后者则要求学习者结合具体情境来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5]。技能是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根据技能训练的条件可分为情境独立性技能和情境依赖型技能。情境独立性技能是去情境化的,跟环境关联度弱。情境依赖性技能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呈现和习得。

3.3  教学实施结构化

情境独立性的理论只是以微课的形式制作学习资源发布在课程平台上,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课、测试、课前任务等形式完成自主学习。情境依赖性理论和实践是理实一体的主要内容,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的融合,宜放在课中,通过教师演示、模仿训练等形式完成学习。情境独立性的实践部分一般指关键的技能点。这些技能点需要足够的训练量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在课后进行专项练习。

以装船部分为例,集装箱装船是将集港的集装箱放在船上,事先需要根据配载的原则和方法完成装船配载计划、根据码头机械和配载情况制作装船计划。配载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航运安全和装卸船作业效率,因此是本部分的重难点。配载需要用到的船舶结构知识、船箱位知识以及配载原则知识属于独立情境性知识,做成微课让学生课前自学,并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中如何配载、形成配载计划,以及验证配载计划的是理论知识具体应用的过程是核心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课后,学生自主探究特殊箱的配载计划的编制方法,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3.4  教学过程数据化

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比如讨论、抢答、提问、测试、任务等环节,涉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内化、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是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教学反思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数据不仅能够被采集,还能实现自动统计分析,生成学习反馈报告,供师生评估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5  教学评价即时化

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平台,通过在线测试和虚拟仿真系统的自动监控评分指标形成自动即时评价,解决评价的时效问题。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過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分别占比60%和4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项目完成情况,包括知识考核(方案设计)、技能考核(方案实施)和素质考核(德育表现)。终结性考核主要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成果考核,考核内容为进出口业务全程作业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4  总  结

“互联网+”技术和教学平台可以解决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问题,理实一体化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问题,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可以解决线上实训和线下实训的衔接问题,三者的结合是专业特色的体验。基于互联网+的理实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聚焦以下三个要点:(1)以学生为中心。随着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生源的差异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叠加效应,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愈发突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不同,要求以往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新时期新特点的学习者。课程内容紧随企业实践,通过学用一体来增强课程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者动机。(2)以素质为内核。专业技能决定了学生能走多快,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能走多远,俨然成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以结果为导向。学习结果不仅是课程考核的依据,也是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更是后续教学开展的学情基础。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学习成果是可展示可评价的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在灵活的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结果,力争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王仁田,梁建超,林清辉.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以中职建筑专业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5-48.

[2] 王素霞,郭瑞莲. 基于“模拟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及教材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3):26-29.

[3] 安鑫,杨亚芹. “互联网+教育”:内涵、趋势与推进机制[J]. 中国成人教育,2017(3):31-32.

[4] 吴珊珊,胡国兵,徐坚. 高职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18(5):52-58.

[5] 史文晴,匡瑛. 知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内容设计[J]. 教育与职业,2020(9):88-94.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