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社会化保障对我军的启示
2021-05-05郭子龙顾因
郭子龙 顾因
摘 要:美军后勤社会化保障建设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军队,尤其在军事物流运用方面,依托民用企业成熟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运输装备升级改造,有效地弥补了美军战略投送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美国政府颁布新政,精简非战斗军事机构,推动国内后备役人才资源发展,利用民用物流解决全球战略性物资投送的问题。我军在海上军交运输保障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国家,通过分析美国民用物流在军事行动中的运用,借鉴美军海上信息化物资投送经验,找出有利于我军海上运输投送军民融合式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军交运输;社会化保障;军用物流;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E24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litary delivery usage of USA force has leading the world for the support of civilian enterprise in the logistic area, relying on the mature technical, vigorously upgrade and transform transport equipment, which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US military strategic delivery force. At the meantime, the US government promulgated a new policy to streamline non-combat military institution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reserved human resources, and use civilian delivery resour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lobal material delivery. PL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cover in according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maritime military transport support are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sage from US civilian delivery in military operations to learn from the US military maritime information material delivery experience, to find out is conducive to our military maritime transport delivery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Key words: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socialization support; military delivery; civil-military coordination
随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逐步渗透到军事物流、军需采购、仓储配送、装备研发等各个领域。美军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现今保障社会化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措施,其后勤保障社会化水平位居各国前列。
1 美军社会化保障发展道路
海湾战争中,美军80%的后勤技术保障人员是征召的预备役人员;34家地方航空公司提供了各种飞机115架,运送货物和人员占美军全部空运货物的22%和空运人员的69%。美国在海上调用后备役船只64艘,租用商船213艘,运送的作战物资占全部输送量的34%。美军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因为美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1.1 走军地协作的道路,充分利用企业和民用技术进行军事物流装备的研制生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就尝试摆脱传统的依靠政府的军工厂、兵站和造船厂研制、生产、保养武器装备的路子,转向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軌道。当时飞机第一次运用于战争,美军方急需此种新颖的作战平台参战,因而求助私营企业研制战机,这种作法事后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它既促进了美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又为军方利用私人投资、加快飞机设计进步开辟了道路。二战后,美军更加注重走军民兼容的道路。美军认为,走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之路,可以使军地双方均受益。对军方来说,确定研制方向后,与私人公司签署合同生产,可以直接利用地方雄厚的生产资本、先进的制造工艺和高级技术人员,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而对私人公司讲,承揽军方业务,既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创造了市场声誉,又扩大了公司影响。由于军方武器研制项目代表了产品的最新发展方向,促使私人公司努力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以适应军方需求,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进入这种供与求的良性循环之后,整个社会的制造业水平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普遍提高。这就是军地结合、军民兼容方式带来的巨大好处。近几年美军加大了依靠地方企业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力度,整个国防工业体系对地方企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2 健全法规和制度,依托民用运输工具,弥补军方投送力量的不足
美军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客观要求其必须具备充足的运输力量和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另外,自从美国将其军事战略重点由“前沿部署”转为“前沿存在”后,海外驻军规模和物资储量相对减小,战前的及时补充十分重要。因此,美军在加大自身战略运输力量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的战前军力投送,以此保证战备工作的正常运作。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先后动用了空运司令部的300多架战略运输机,空军后备部队和空中国民警卫队的341架运输机以及民航后备队的战略后备力量。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商用飞机每天飞行多达25架次以上来支援“沙漠盾牌”行动,与现役空军飞机等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强大的空运网,大大加强了美军的持续保障运输能力。美政府为鼓励民航公司,对其所征用的航空后备队飞机按每次飞行一个座位800美元予以补偿,也大大刺激了民航参战的决心。除空运外,军地结合的海上运输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海上调用后备役船只64艘,租用商船213艘,运送的作战物资占全部输送量的34%。
1.3 战时征召从事专业勤务工作的后备役人员扩充兵力
美军认为,在长期的国家建设事业中,具有军地通用性的各行业储备着大量技术人才,“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如仓储运输、医疗保障、汽车驾驶员等工作。美军从80年代开始,后备役部队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员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等都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战备水平和缩短了平时向战时转化的时间。
美国政府和军队动员后备役人员,不仅数量多、速度快、质量高,而且在制度上、手段上也比较灵活。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防部长办公室及时采取行动,争取国会修改《士兵和水兵民间救济法》和《老兵重新就业权法》,提高军人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征召的后备人员的待遇。各军种为了减轻后备人员与家人分离的痛苦,有步骤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家庭支援活动;同时还争取雇主们对那些应召入伍的后备役人员的支持,有的为他们保留工作岗位,甚至是部分薪金。由于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保障,国内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便发挥出来了。
1.4 将非战斗保障工作承包给地方私营公司,使军队更好地履行应尽职责
美军认为,军队的许多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那些非战斗性的保障工作,完全可以由市场承担,如社会服务、基地维修、搬运装卸、非战斗物资仓库运营等。美军后勤保障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承包的项目,军队主要用合同方式规范其行为。美军的军队医院比较少,如太平洋总部只有一所后方医院,军队平时的医疗保障主要是与地方医院签订医疗合同。
美军还利用本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仓储资源,多点存储战略性物资,以适应日益分散和机动的部队的需要,并能从世界任何地点进行投送,其提供保障的时间将以时或日计,将使未来的联合部队变得更加机动、多能,从而进一步减少部队对战区大量物资储备、大规模划区保障部队和后勤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同时利用信息优势和技术创新,设计研发“联合全资产可见性系统”和“全球战斗支援系统”等项目,使美军部队能够准确跟踪并及时转移包括正在运输途中的各种物资,从而加速所需的军用物资和其他保障力量的投送,使美军后勤物流更加精干、反应更加灵敏。
2 美军社会化保障经验对我军的启示
基于对美军社会化保障的研究,结合我军当前推进新时期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新道路,完成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对海上军事交通运输投送力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我军可以借鉴美军依托民用物流后备力量发展的经验,提升部队海上运输投送能力。
2.1 借鉴美军军事物流理论指导我军海上军交运输保障行动
美军军事物流是西方军事物流的典型代表,其战略目标是:以投送型代替传统的前沿部署型;以信息化、可视化代替传统单一的机械化;以速度型代替传统规模型;强调适时、适量、适用、灵敏、精确的物流保障;大力加强空运、海运、空中加油等战略技术和战略力量的投入。借鉴美军先进的军事物流理论,结合我军海上军交运输的现实情况,探求我军海上军交运输的先进理论,指导我军海上军交运输保障行动。
一是要借鉴外军的研究成果。美、英等西方军事强国,经过组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军事后勤行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军事物流实践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军事物流理论与方法。我们在海上军交运输研究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军的研究成果,汲取外军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军实际,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提出海上军交运输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取得海上军交运输研究的新突破,丰富和发展我军海上军交运输理论。
二是要借鉴民用物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国物流业逐步发展壮大,通过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竞争,我国物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我軍海上军交运输应吸收地方物流的先进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物流技术,提高海上军交运输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2.2 借助民用物流能力发展我军海上投送力量
要提高我军海上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就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借助我国庞大的民用运力,科学构建我军海上军交运输保障的大系统,将海上输送方式从传统的“万船齐发”向“运力精干管用”的方向转变,将海上输送的任务从近距离突击向战略输送保障拓展。
一是要合理配套,注重战略投送力量发展。当前,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是渡海登岛作战,将海上输送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近程突击输送上。然而从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军采用的快速海运船从美本土到海湾将近两万公里的海路最快只需12天,而我国无论是从鸭绿江口还是从北部湾口,到东南沿海地区的距离最长也不过2 000公里,如果我军战略海上投送力量发展到较高阶段,未来作战海上运输远程机动对我们是充分可行的。为此我们应借鉴美军经验,大力发展海上军交运输体系,适时调整部队输送方式与结构。首先,加强对海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平时用于市场运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战时征用为军港,为军舰提供战略支撑。其次,要合理规范使用战略支援船队,捋顺军地双方管理层级关系,明确权责使用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配套,全面提升战略支援船队投送能力。最后,要改善船舶类型构成,提高大中型船舶比例,选择有吊装设备或改装后能与卸载舷托连接的车客两用渡船、滚装船,用于输送两栖战斗车辆和自行火炮。
二是平战结合,严密组织民船海上演练。未来作战,我军自身海运投送能力较弱,届时必然动员大量民船。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借鉴美军成功经验,完善动员法规制度,尤其是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民船动员使用的激励补偿机制问题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动员地方船舶参加军事演习,提高其应变反应能力。美军的实践证明,平时动员民用船舶进行部队海上输送演习对提高国防意识、熟悉指挥程序和找出存在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将民船动员演习纳入部队的军事演习中来,紧密结合民船担负运输任务,创新民船动员训练演练的方法,使各级交通战备部门熟悉登岛作战民船动员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其次要加强教育训练,提高国防交通队伍素质。通过加强国防教育、组织军事课程和开展业务训练等方式,让其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有意识地摔打队伍、锤炼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加速革新,提高海上军交运输技术含量。世界新军事变革以惊涛裂岸之势奔涌而来,战争正向信息化形态快速推进。我军的海运建设也不例外,必须突出信息化作为海上军交运输保障系统各关节“粘合剂”的作用。面对未来作战各种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海运任务,特别是尖端武器装备的运输,也要求海运运力具有先进的指挥控制能力,以便对运输对象实施监控和追踪。通过随时取得联络,迅速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确保运输安全。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层次还不高,兼容性较差,与未来作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首先要适应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需要,将军事分析模拟技术运用于海上军交运输需求预测中,此举既可以大大提高运输保障需求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加强通信系统建设,加强对战略海运力量、民船和交通枢纽海上卫星电话、移动通信设施的维护、完善和配套,提高交通运输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通信保障能力。
2.3 物流信息化在海上军交运输装备中运用
信息化战场上,部队通常要在大范围、大空间实施机动作战,加上非线式的作战环境,现代化的舰船运输装备将在军事交通运输中发挥更大更显著的作用。
一是发展可视化的舰船运输装备。可在运输舰船上安装移动式物资跟踪系统,该系统包括射频卡、舰载微机、射频卡阅读器、无线电接收机。通过无线电接收机和通信卫星,所载的物资信息和舰船位置被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这样,无论是指挥部门还是前线部队,都可以随时了解运输舰船的航行情况和物资情况,使在航行中的运输舰船具有可视性。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对数百辆战术轮式车安装了新式移动跟踪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通信与跟踪能力,后勤指挥员能够适时了解车辆位置,跟踪行车路线并与驾驶员联络,指挥战场保障资产准确及时的流动与输送,可为运输途中的驾驶员提供保障对象的现实位置、可选择的最佳路线、道路状况、可能受到的威胁、下次集结地点和时间等信息。
二是合理改造民船,使其满足信息化作战需求。在积极研制新型运输舰船的同时,也应重视对现有运输装备的技术改进,以提高现有运输装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疊加、融合和渗透,实现功能的叠加,达到多功能化。现有运输舰船从货舱、吊装设备、操纵系统、动力装置到运输跟踪系统,都可采用现代成熟技术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军事交通运输的需求。通过成熟技术的集成化、系统化改进现有装备,既易于实现,又能节约经费,缩短研制时间。
三是设计军民通用的海上运输指挥信息系统。海上军交运输指挥信息系统,主要完成在运人员、装备、物资和运输舰船的类别、数质量、位置、状态变化、情况处置和运输组织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舰船运输的效果评估,运输舰船的管理,运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军用舰船运输指挥信息系统是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信息系统的分系统,对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信息系统提供运输业务支援,并接收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未来民用船舶力量补充进入我军海上运输投送体系,应研发海上运输指挥信息系统民用版本,可有效加强对预征民船的管理,实现对运输途中的物资进行动态跟踪、指挥调度,以及港口、装卸地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
3 结束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我军和美军在海上战略投送能力、后勤物流社会化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但运输投送力量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一般性,审视美军社会化保障力量建设的理论观点、分析其建设实践中的做法经验,可以为我军运输投送力量建设发展开拓思路和提供借鉴。我国经济总量蓬勃发展再创新高,民用运力也具备巨大潜力,只要我们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创效性地吸收外军经验做法,就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强军之路。
参考文献:
[1] 樊高月. 伊拉克战争—来自参战国军方的报告[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98-120.
[2] 符林国. 伊拉克战争—战略战术及军事上的经验教训[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25-32.
[3] 总后军交运输部. 伊拉克战争军交运输保障研究论文集—装备与技术部分[M]. 北京:总后军交运输部,2003:44-48.
[4] 总后科技装备局.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后勤装备与保障技术研究资料汇编[M]. 北京:总后科技装备局,200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