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藏于右任书法研究
2021-05-04张蒙李建文郭强
张蒙 李建文 郭强
新乡市博物馆位于河南新乡,书画藏品颇丰,有于右任行书书法三件(套)。
于右任行草《诣翠亨村》七言诗轴(图1),纸质,纵63厘米,横24厘米,为二级品,状态完整,内容为“山围海绕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世界劳民思救主,同来瞻拜圣人门”。有款“□□老兄法家正之,于右任”。朱文方印“关中于氏”。缺失两字。
于右任行书《南溪别业》诗轴(图2),纸质,纵142厘米,横39厘米,为三级品,幅面微残,有水渍,内容为“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绿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同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上款“醒洲仁兄正之”,下款“右任”,朱文方印“于思”。行书内容为唐代诗人蒋冽诗作《南溪别业》,行书作品中漏写“树交花两色”的“交”。
于右任行草《前辈余波》五言联(图3),纸质,纵131厘米,横32厘米,为二级品,状态完整,内容为“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上款“叔英先生正之”,下款“于右任”,朱文方印“右任”。
于右任生平?
于右任(1879—1964),祖籍陕西泾阳,生于三原,原名伯循,字诱人、右任、于思,别号“骚心”“髯翁”,笔名神州旧主、关西余子等,晚年自号“天平老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于右任幼时家境贫寒,7岁入私塾学习,受业于三水老儒第五先生,从帖学开始书学启蒙。后回三原就学,读经史,学诗文,且学书法。此时于右任接触王羲之的草书《十七帖》,对其之后的书法道路影响深远。于右任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1895年16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之后遍求名师,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受教于朱佛光、毛俊臣、刘古愚先生,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1898年叶尔恺入关督学,于右任参加岁试,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被称为“西北奇才”。
于右任曾作《半哭半笑楼诗草》且印行,记载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慈禧和光绪帝出逃西安事件,涉及革命言语和对当局执政者的辱骂之词。1903年于右任以第十八名成绩中举,第二年到开封应试礼部,因《半哭半笑楼诗草》被清廷以“逆竖倡言革命大逆不道”革除举人,且密令“拿获即行正法”。李玉田是于右任父亲的朋友,经常资助于右任读书,他听闻逮捕消息后雇人解救了于右任,帮助他逃到上海,并结识了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在上海期间,于右任化名刘学裕,在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学习。1905年,在马相伯牵头下,于右任等人共同筹备创立复旦公学,即现今复旦大学的前身。
1906年,于右任赴日,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意志。于右任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撰写文章,针砭时弊,反响热烈,为革命思潮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8年在西北革命党人的邀请和孙中山委托授意之下,于右任几经辗转回到陕西,接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陕西靖国军是当时北方唯一响应孙中山废弃《临时约法》、解散国会的军事力量,于右任临危受命,稳固了一团散沙的靖国军内部,壮大了革命力量。
1922年10月,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先后当选、出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1932年秋,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49年于右任随国民党去台湾,终日思念家乡故土,渴望叶落归根,于1962年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作《望故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1964年在台北去世。
于右任书法风格
赵朴初先生在《回忆于右任》文中曾写道:“三原于右任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也是我國近现代书坛上的一颗巨星,他在广泛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于体,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于右任初学“二王”、赵孟頫,研习帖学,字体肥厚舒展。在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期间,常搜集访求碑碣摩崖。20世纪30年代,又搜集到以北魏为主的碑志380多方,因其中有7对夫妇墓志,遂自名斋号“鸳鸯七志斋”。1936年委托杨虎城将这些碑志全部捐献给西安碑林。这一时期于右任认真研习碑学。从1932年始,于右任将大部分精力从行书转移到草书上,成立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四大原则,倡导标准草书运动。于右任的书法历程大致经历了帖学、碑学、草书三个过程,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
1.研习帖学
因科举需要,于右任自孩童启蒙学书,便以帖学为主,研习“二王”、赵孟頫,《于右任年谱》中记载:“先生自十岁起,学书临帖至今未间断,功底扎实,书艺大增。”但于右任自言早年求学,书法“无意于求工”,对技法重视不足,所以书法用笔简单,结体草率,形式粗糙。此时期书法作品有《赠辉堂世伯》四条屏、《延长感事》轴、《渭水秋天白》诗轴等,都无年款。
2.研习碑学
清代末期正是碑学勃兴、尊碑抑帖之时,碑学开阔雄浑的张力一扫帖学萎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于右任临危受命,到陕西接任靖国军总司令。且钟明善在《于右任的书法艺术》中提及“魏碑有尚武精神。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愈加腐败,国力日衰,中华民国受到列强侵略,就是缺少尚武精神,所以他喜欢粗犷豪放有尚武精神甚至有几分野气的北魏碑志书法”。1918年于右任任靖国军总司令时,常于闲暇之际访求墓志、碑碣、摩崖、造像,并根据不同的风格面貌进行取法,最终逐渐完成了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化。这一时期书法起笔不停滞,落笔不作势,纯任自然,线条沉郁,浑厚苍雄,在结体上由竖到横势,宽博开张,字字独立,注重布局,极具金石之气,产生了重拙大的书法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较多,如楷书《赠召卿》四条屏、楷书《朗抱高文》五言联、行书《树德立节》五言联、行书《持身力行》五言联等。
3.专注草书
于右任对于草书有不一样的情怀。他说:“我喜欢写字,我觉得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感到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处,但这种神妙只有在写草书时才有,若是写其他字体,便失去了这种豪迈奔腾的逸趣。”对于年少时以“半哭半笑”为斋号、有豪侠之气的于右任来说,草书的确更具备抒发性情的功效,因而在1932年之后,他便不断致力于将标准草书理想化。他制作的《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30多年间共发行9次,对学书者和草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然而草书的精髓在于肆意,如若标准,便失去了韵味。于右任专注标准草书推广,反而损害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他曾自言“我后段(专注草书阶段)太不争气,年谱不生色,为世人所轻”,虽不至于“为世人所轻”,但的确不如致力于金石碑版时期出彩。此时期作品较多,有草书《文天祥正气歌》六条屏、草书《顶天继往》四言联、草书《海纳壁立》八言联等。
馆藏于右任行书赏析
新乡市博物馆藏三件(套)于右任書法,根据风格来看,应属于前两期作品。
行草《诣翠亨村》七言诗轴应为研习帖学时期所作,内容为“山围海绕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世界劳民思救主,同来瞻拜圣人门”。翠亨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于右任作此诗,将孙中山先生比作“圣人”,可知他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之情。另有《翠亨村纪事诗之一》:“山围海绕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闻道家人述家世,儿时耕牧履无根。赠伯敏贤甥。”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幅作品属帖学系统,用笔放达飘逸,字体错落有致,有洒脱之意。
行书《南溪别业》诗轴应为帖学与碑学过渡期,内容为“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绿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同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朱文方印“于思”。1917年至1918年,于右任曾在上海鬻字,使用“于思”印章。“于思”出自《左传》“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于思即多须之貌,可见当时于右任已有美髯之意,另外当时于右任政治受挫,革命道路任重道远,也有“弃甲复来”之决心。“醒洲仁兄”应为志同道合之辈,然囿于资料,难以查明“醒洲仁兄”名号,如有知者,请指正。该幅行书作品处于帖学与碑学过渡期,极具行书洒脱之意,又注入金石笔法,逐渐突出横势,用笔含钝感,些许字如刀刻。
行书《前辈余波》五言联应为研习碑学时期所作,内容为“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上款“叔英先生正之”。凌有章,字叔英,号素行,浙江海宁人,工八分书,尤喜治印,为晚清金石书画人士。于右任赠送给叔英先生的还有另外一幅行书五言联作品,内容为“美花多映竹,高木自成林”,曾在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辛亥百年名人书法专场进行拍卖。该幅行书作品用笔纵横挥洒,纯任自然,结体宽阔开展,字字独立,通过字体大小、位置正欹、墨色浓淡等对比关系产生动态的美感。此时期因习碑学,注重金石之气,所以运笔时加大力量,产生重拙大的艺术效果。
新乡市博物馆藏三件(套)于右任早期和中期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屈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