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师生交流为渠道打造初中历史互动式课堂

2021-05-04李喜梅

考试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初中历史

摘 要:在综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传统课堂“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单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失,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师的讲解中,就会致使学生发展不全面,学科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是需要展开以教师与学生交流为主的课堂,才能将历史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关键词:师生交流;初中历史;互动式课堂

互动式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整体课堂活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效进行知识的传递。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学生是否能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营造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环境,让学生更主动地进入教学情境。基于此,接下来的文章将围绕以师生交流为渠道,打造初中历史互动式课堂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 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之一,其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自己作为互动课堂启动的前提,在讲解新的课程时,为学生解决认知障碍,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激起探索历史的欲望,主动地参与到与教师的交流中,并从中学习和理解历史。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跟学生讲解关于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历程,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中,比如青铜器、相关人物,先让学生对古代物品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再利用图片和录像来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形状,让学生在更直观的学习和感受中,以此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再进一步跟学生讨论在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名称以及形状的不同之处,每个时期的工艺手工制作过程的区别等。在梳理完每个时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将一些特征明显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放出来,让学生猜测它的名称以及出现的时期,比如司母戊鼎、利簋等青铜器,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以此加深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产物印象。

以上案例表明,教师作为互动式交流课堂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在教学时,以自身引导作为课程启动的前提,激起学生学习探索历史事件的欲望,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则积极地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中产生疑问,进而踊跃地发表个人观点,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有效提高互动式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以学生感悟为基础,提高交流层次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学生都是课堂中最主要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对历史的感悟为基础,加强与他们交流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历史水平,在交流中产生不一样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活跃。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引入课题,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场景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的感受,让他们进入思考,进一步感受当时的春秋动乱下的战争之苦。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个故事发生时,关于天子、诸侯国在战争中采取的政策和计谋,谈谈在春秋时期诸侯国的争霸存在哪些利弊,以此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感悟其中的影响。

在课程所有的知识梳理完毕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可以举行一场故事会,比如,让学生收集资料,编写一篇关于春秋时期的小故事,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然后让学生利用A4纸来进行拟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春秋战国时期故事感想,指导他们表达技巧,然后让每个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教师在倾听学生分享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认可,使他们对自己的感悟充满自信,进而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更愿意去表达和分享,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层次,使得历史教学更轻松地进行。

以上案例表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对等的,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放低自身的姿态,和蔼地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交谈,使得学生敢于與教师进行交流,然后激励他们分享感悟,并从感悟的过程中掌握历史,铭记历史。

三、 构建小组合作,加强互动主体地位

互动式课堂除了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不同学习水平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是创新的最好培养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学生作为互动课堂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带动式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成立小组后,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完全脱离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指导,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他们自己进行组内讨论合作,进而找出答案。在分配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水平来分配,比如A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农业的发展部分,学习相关的技术、气候和地区等相关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B组的学习任务是“手工业的兴盛部分,学习南方和北方不用的手工业产物发展”,C组的学习任务是“商业贸易的繁荣部分,学习宋代商人是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去发展商业的,具有怎样的影响等”。

在学习任务分配完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分析,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并发表个人观点,在相互协作之间梳理知识点,清晰地了解宋代每个产业的发展以及他们的经济影响。而教师仅作为辅助作用,在这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讲,教师听和总结”的模式,使得学生作为自己交流主体的意识更强烈,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学生充分地学习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分析,然后教师做出评价,点评学生在总体的学习过程中优秀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给予建议和改正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进一步深刻的记忆知识。

以上案例表明,教师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交流具有促进作用,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所产生的效益是明显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思维都不一样,他们对问题的创新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 组织交流活动,激发互动激情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单纯的问题讨论和回答老师问题是无法满足知识的实践性,学生的互动激情也是较为薄弱的,基于此,教师要学会积极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交流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互动激情,有效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知识内容,通过组织活动与学生之间产生交流,比如创设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在角色扮演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在这一课程中,主要是唐朝在每个发展时期的人物建设的学习,教师可以选取其中较为经典的片段来扮演,比如教师可以扮演唐太宗,学生扮演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人,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性格,进而了解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成就,再结合主题进行思考,充分地掌握唐太宗治国的思想和政策措施,更清晰地了解唐朝的发展局势。

以上案例表明,组织交流活动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中的一种手段,学生对角色扮演情境具有挑战欲望,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畅所欲言的状态以及互动激情,让他们在与教师的活动中逐渐掌握教学主题,进而提高交流水平,加强历史的学习能力。

五、 加强学习效果展示,展示互动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对互动式课堂的反馈,也是检测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是否成功的一种表现,为此,教师要充分地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汇总能力,掌握重点信息的技能,使得学生的自主个性得到培养。

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课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理解关于工业革命的概念,梳理其发生的国家和时间,掌握蒸汽机的诞生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教师在充分讲解以及与学生充分交流后,进行课堂训练的开展,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效果,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总结。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知识的题目来进行课堂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加强知识的实践性,使得学生在互动式课堂学习中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关于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合作探究的形式提问,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发展”?“为什么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还可以设计讨论形式,比如“在工业革命发展后,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然后再与学生交流和分析他们的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反馈能力。

以上案例表明,通过设计课堂训练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对交流互动式课堂的一种检测,可以充分地反映學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否完全,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意识,有效加强他们学习的欲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以师生交流为渠道,打造互动式课堂的教学任务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不断构建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寻找能激发学生交流激情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中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历史不断地产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历史在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得到进步,有效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也进一步使得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学生与教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让学生知道历史、铭记历史。

参考文献:

[1]洪丽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138-139.

[2]张海燕.初中历史课堂融入互动式教学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15):92-93.

[3]王科霞.互动式问题导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天津教育,2019(18):132-133.

[4]杨云菊.注重师生互动,打造初中历史和谐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2):52-53.

作者简介:

李喜梅,甘肃省金昌市,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初中历史
体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职高英语教学中对多元化评价的运用
如何促进生生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