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新特征
2021-05-04吉俐涛
吉俐涛
摘要: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 数字沟通 学科交叉
2020年12月27日,“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这是浙江大学着眼数字传播与新闻传媒学科的交叉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的一次尝试。将数字与智能相融合,构建全新新闻传播媒介,这在未来将会改变现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交往关系,重构人们感知信息和生活的方式。而数字沟通研究,正是着眼于这一全新沟通方式的深入研究。“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的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
一、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定促进学科发展
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浙江大学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沿。2020年12月底,“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反映出浙大在推进新文科建设和加快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上的坚强信心。通过建设“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该校希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1.加强传媒人才培养,鼓励产学研相融合。作为浙江省最早开办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科研院系,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学术成果以及师资配备等硬指标排名均居国内榜首。2006年,以新闻与传播学系为前身的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正式成立。2014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就与浙江大学签订了协议,双方协力共建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部校共建传媒学院院务委员会,不断完善浙大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
为培养出更多务实创新、面向世界的数据领域探索者,浙江大學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现已签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行业与前瞻-2020中国数据内容大会”上,两校宣布将合办“2+2”本科生双学位项目。密苏里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拥有新闻学院的高校。如今两所高校跨越万里,携手合作,为“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浙大打造全国一流传媒专业,培养高素质传媒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次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周睿鸣老师带领该院学生共同撰写的《2020中国数据内容发展报告》白皮书首次发布。这份白皮书描述了数据内容行业现状、困境及发展趋势,首次定义了数据内容,颇具指导性意义。这同时也表明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引领国内数字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坚定决心。在院校的精心培养下,浙大传播专业学子已在国内各类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亮眼赛绩。例如,2020年12月中旬,被国内高校视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来自浙大传播专业的两名学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加强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仅注重课内知识传授,更聚焦课外行业实践,强调拓展学生全球化视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建数字化示范学科,聚焦前沿着眼跨界。要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必须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进多学科交叉发展,强化校企以及学界与业界等双边合作关系,开拓新领域,引领新研究。眼下,新闻传播方式和社会沟通形式都正因数字媒介发生改变,未来新闻传媒人掌握的技能也要与时俱进。自2017年起,浙江大学就将“全球传播”列为了优势特色学科,计划建设世界一流传媒学院。2020年,在双一流高校建设首阶段收官之际,该校将“数字全球沟通”列为下一阶段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具体说来,浙江大学将打造出数字新闻、数字沟通和数字文化三个学术高地,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派。浙江大学办学124年来,形成了多学科优势。与全国其他高校传媒学院相比,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有条件利用自身学科特色,把多学科发展转化为独特办学风格,从而强化高校办学影响力。实际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早已开始部署学院数字媒体教育。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该院领导表示,要提前进行数字化战略部署,强化新闻传播学科与计算机、数字媒介等学科交叉,培养懂编程、懂算法的传媒人才,逐步成为国内数字化传媒学科建设的先行者。
3.校际合作经验交流,共筑交叉学科体系。数字新闻既是新闻学科重大创新,也是未来高校实践、教育发展的显著趋势。新闻学界和业界都已经意识到,传统新闻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对当下新闻现象和新闻业态的解释力。因此,集体反思、通力合作是共同促进新闻学研究革新的动力之一。自2006年宣告成立至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已逐渐成长为驰名中外的传媒教育院系主力军,与国内多家知名传媒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学习并提升学院教学管理经验这条路上,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始终秉承对外交流、相互借鉴的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2020年12月初,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省级传媒实验中心一行前往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进行考察。此次考察行程是浙大“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前夕的一次经验交流之旅。浙大考察团受到深大校方的热情接待,参观考察了深大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方就深大实验室运营和管理经验进行了细致交流。实验室里专业的媒体设备与模拟演播室展现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课上实操训练为学生们从校园到职场做好有机衔接。此行对“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后期发展起到了启示作用。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向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赠树,这象征着未来两校将在数字媒介与新闻学科发展上共同努力,为数字沟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范式。
二、力促各方思维碰撞,打造特色话语体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学教育转型、升级、改造带来了新的可能,也提出了新要求。新闻学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其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学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携手同心,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和学术体系,才能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借数字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之势,汇聚各方力量,共商传媒发展大计。
1.主办专业学术论坛,共商未来体系构建。2020年12月27日,“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隆重举行。该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多个高校、各部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与会各方一同讨论了未来要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这一话题。除此以外,浙大还举办了多场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不少学者在论坛上发表讲话,为未来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例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尹建伟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以“IT技术赋能数字媒体”为主题的演讲,勾勒出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与数字媒介融合的美好图景。“浙江大学数字溝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也就“数字沟通: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方向”这一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内新闻学科教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引导,坚守正确舆论导向,也要借力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媒介等新技术,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就在演讲中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新闻学教育升级改造将会是一项巨大工程,这项工程将持续数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和努力。浙大主办的学术论坛充分彰显出该校在促进学界业界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上的决心与行动。
2.总结理论运用实践,携手地方推广创新。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浙江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该省新闻传播领域革新创造了机会。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893.9亿元,占该省GDP比重增长至10.7%。数字化在浙江省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后,将着力于探索当今社会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趋势,着眼于数字沟通问题,重点围绕数字沟通研究理论及方法、数字沟通与媒介历史变迁、数字沟通与社会综合治理、数字融媒体新闻、数字全球化沟通以及国家话语权等话题展开详细研究。这些议题都与浙江大学未来新闻传播学科数字化、跨学科建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撑。新闻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等各类沟通样态。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信息类自媒体日渐兴盛,传统机构媒体则相对式微。
因此,数字新闻学将会是新闻传媒学科在信息时代的重要范式革新。数字沟通媒体研究是对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体系建构的一次示范性探索。未来,“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还将为国家和地方数字化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例如,随着教学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心将总结出数字城市沟通力、数字社会交往等理论,运用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为国家和城市发展助力。
3.协办行业主流会议,激励反思共迎挑战。就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前夕,“行业与前瞻-2020中国数据内容大会”在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办。来自业界和学界的领军人物齐聚杭州会场,与外国学者通过连线方式,一同探讨了数据内容产业发展前景。作为国内首届数据内容行业会议,大会充分聚焦“数据内容与可视化”这一当前业内流行的叙事模式,助力可视化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创新和在国际上的交流学习。该会议强调,当下,数据与内容正走向深度融合,这是智能媒体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新闻业正在经历数据化转型,新闻内容创作者要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构建数据内容叙事规范,关注公众利益。新闻传播教育要着力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大众更易理解的内容,反思数据内容,实践社会价值,直面数据内容行业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伴随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媒介生态环境持续变革,数字技术不断颠覆传统新闻产业生产模式,各类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新闻出版、分发形式、职业形态和职业理念。同时,数据新闻摆脱了传统新闻中简单的数据罗列,成为了新闻研究与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对“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在新闻实务课程改革方向实现突破,打破原有新闻边界,向数据新闻扩张。同时,数据新闻创作者还要敢于发现和阐释社会公共议题,为未来新闻生产和编辑注入更多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
三、结语
立足本学科规律特点,结合其他学科优势,为新时代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新闻学是学术创新的历史使命。开展数字化时代新闻学学科体系探索创新,对于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发展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为首批“双一流”重点高校,浙江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各类特色专业,并已成立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方重点研究基地。进入新时期,浙大重新审视自身资源优势,响应中央号召,设立“数字沟通研究中心”,通过跨学科交叉强化院系综合实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此外,通过搭建学界、业界对话交流平台,浙大“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吸引了多方参与和关注,这对进一步强化高校新闻传播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张雯嘉.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传媒论坛,2020(23).
[2]董小玉,何健.全球化·数字化·融合化——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三个关键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5).
【编辑:朱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