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一座怎样的思想富矿
2021-05-04张广武
摘 要:《傅雷家书》被确定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必读篇目以后,备受关注。叶永烈认为这是一座“思想的富矿”,值得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笔者认为这部书首先是一组不朽的家书,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书中傅雷父子的相关探讨,接受文学艺术方面的熏陶与启迪;同时,它还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傅雷一家炽热的爱国情感,并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以傅雷为代表的中国旧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精神历程,触摸他们的灵魂,了解那个时代。
关键词:《傅雷家书》 傅雷 家书 知识分子命运
《傅雷家书》被编排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必读篇目,进一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叶永烈说:“《傅雷家书》是一座思想‘富矿。广大读者还可以从美学、音乐、文学、哲学等角度加以探讨,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滋养。”a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1966年之间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往来家信近二百通。这是一本特殊的家书集,正如楼适夷的《读家书,想傅雷》(代序)中所写到的那样:“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b那么,《傅雷家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能从这座“思想的富矿”里获取到哪些“精神滋养”呢?
首先,它是一组不朽的传世家书。
《傅雷家书》里倾注了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浓浓爱意,同时也提及对未能很好地教育小儿子傅敏的忏悔。对两个儿子的不同教育方式,也正体现了傅雷“因材施教”的英明教子观念。他敏锐地发现了傅聪自小就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并遵从孩子的性格爱好,极力促其成才成家;而傅敏尽管哭闹着要像哥哥一样学音乐,却遭到了父亲的断然拒绝。虽然也有经济压力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是考虑孩子的禀赋和发展前程,傅雷坚持认为他更适合做一个老师。最终两个儿子都如傅雷所愿,成为父亲给他们所设想的行业中的翘楚,一个荣膺“钢琴诗人”的美誉,一个成为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在具体的教育中,傅雷秉承着严格、细致而又平等的教育原则。傅雷本人的性格,促使了他对儿子的教育也注定是严格甚至是严苛的,以至于傅雷、傅聪父子也曾经出现过矛盾,特别是在傅聪出国前的那段时间。基于做人第一的原则,他要求傅聪不骄傲,不放纵,谦虚谨慎,严守伦理道德,不能容许他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他告诫儿子一定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坚持正义,诚实无欺,严格自律,勤劳耐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傅雷的严格施教是建立在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之上的。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堪为儿子的榜样,并且不断地反躬自省,现身说法。他与儿子一起从小事做起,小到信封上该写多大的字,邮票该贴在哪里,该如何签名,再到平时的衣食住行和接人待物等细节,都叮嘱入微,一丝不苟。
作为一名父亲,除了在做人、学业方面对儿子无微不至地关照外,傅雷也精心地为儿子的生活问题进行了考虑,在恋爱、婚姻、生育等方面都提出具体建议,给予儿子许多有益的指导。
当然,傅雷在家书中更多地表现出了与儿子平等交流的关系,越到后期便越是明显。他把傅聪当作自己的镜子和心爱的“艺术品”,借助书信以谈话的口吻与儿子展开交流,既浸透了傅雷的教育本心和深沉的父爱,又不乏朋友般的平等与坦诚。这种促膝谈心、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本身就有着无穷的力量,也必然成为傅雷教育儿子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次,它是一部高品位的谈艺录。
除去家庭教育层面的“家书”意义之外,《傅雷家书》更多的是傅雷与儿子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讨论,诸如音乐、文学、绘画、哲学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等问题。从书中,我们又看到了两位志趣相投的知音在侃侃而谈,探讨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的美妙。傅雷促成了傅聪在钢琴艺术上的成功,也在儿子身上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傅雷家书》又不愧为一部关于艺术的谈话录。
为了让儿子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傅雷不断地给儿子寄去中外文学经典和各种书画作品;他还鼓励傅聪走进自然,去参观大英博物馆。他希望儿子在学养上博取广收,能够真正融汇各种文化艺术之优长,从而在音乐领域里开疆辟土,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文化艺术者。
同时,傅雷还希望利用写家信的方式,来训练儿子的文笔和思维能力,做到自我反省,并不断创新。书中,傅雷给傅聪和弥拉推荐了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下二十本(篇),反复提及的有《约翰·克利斯朵夫》《人间词话》《世说新语》《艺术哲学》(丹纳)、《卓别林自传》等,对于我们今天读书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无论是对人生、对音乐,还是对文学修养,傅雷都给儿子以许多有益的启发,并有效地促成了傅聪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傅雷认为,多写信,多讨论问题,多检查自己,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会,既可以纠正自己的缺点,又可以将许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说,书信是一种很重要的交流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运用。
再次,它又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1982年2月18日,胡乔木同志在一封信中谈及《傅雷家书》时写道:“傅雷的爱国爱党之心,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慨不已。”确如此言,傅雷一家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赤诚的爱国者,《傅雷家书》中洋溢着他们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傅雷夫妇一直告诫傅聪要珍惜出国留学的机会,要心怀国家,为民族的荣誉而有所作为。他时刻提醒儿子谦虚谨慎,不负国人的期望,要把对祖国的感激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当得知傅聪在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中获奖后,傅雷当即去信祝贺,称赞傅聪“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尤为可贵的是,不管遭受怎样的磨难,傅雷一家人都始终心怀“赤子之心”,从未动摇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即便是长期身处异国的傅聪,也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他始终没有说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话,更没有做过此类的事。直到1979年,他初次回国,到了香港。那时,还有人替他担心可能会产生麻烦,劝他暂时不要急着回来,但是傅聪毅然选择了相信祖国,也相信祖国会给他以信任。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所给予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绝对不能分开的。傅聪不仅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艺术家,还如父亲希望的那样为培养祖国的钢琴人才做着不懈的努力,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到各大院校做兼职艺术教授。
最后,它还是一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命运交响曲。
《傅雷家书》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们既可以从中读出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汲取音乐、美术等艺术养分,悟到文章写作的技法,感动于傅雷一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从中感受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灵魂。
傅雷因为性格耿介,不谙流俗,便闭门书斋以翻译法国文学艺术作品为业,毕其一生的勤奋和才学,重点翻译了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和梅里美等法国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他翻译的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名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等名著,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极其深远,为国人了解和研究法国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仔细研读《傅雷家书》,我们不难感到这近二百封家信所包含着的傅雷那一代中国“旧知识分子”的隐痛。他隐隐感受到了那些不易被他人觉察到的命运变迁法则和对现实充满理性思考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恰恰是一个文人对历史的真切体察,也是五四运动以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知识分子身上的烛照。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家信和日记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比较真实地记录历史的书写形式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是当年傅雷为《约翰·克利斯朵夫》所写的译者献词。一语成谶,他践行了海明威“人尽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名言,展露出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读来令人扼腕!从这个意义上说,《傅雷家书》又有其在当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
《傅雷家书》所体现的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奏响了那个时代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他们共同的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以及对实现生命价值的深切思考,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阅读《傅雷家书》时,可以从亲情、藝术、教育、社会、人生和历史等方面着眼,确立一个或多个兴趣点,努力去发掘这一思想富矿里蕴含的矿藏,进而有效地汲取我们需要的各种养分!
a 叶永烈:《〈傅雷家书〉——一座思想富矿》,《上海教育》2015年第1期。
b 傅敏:《傅雷家书》,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2019年2月重印),第17—18页。
作 者: 张广武,教育硕士,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高级教师(语文)。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