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04朱克和余干县人民医院江西余干335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5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出血量胆囊

朱克和(余干县人民医院,江西 余干335100)

胆囊结石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黄疸等,但其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察觉,部分患者急性发作可导致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病情危急[1]。目前,临床治疗本病方式较多,以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其中药物保守治疗见效较慢,患者症状短时间内改善不明显,且对于顽固性结石,药物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手术可快速取出结石,减轻患者痛苦,成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重要方式,胆囊切除术是经典术式,但传统手术对机体损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高,不利于术后恢复[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用于胆囊结石中,其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近年来备受临床医师及患者青睐。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 龄27~60(40.35±4.32)岁;体 质 量 指 数19~25(22.03±0.98)kg/m2;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59±0.37年;结石类型:21例单发结石、23例多发结石;结石直径1.5~2.8(1.98±0.24)cm。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8~59(40.39±4.31)岁;体质量指数19~25(22.06±1.02)kg/m2;病程1~4(2.53±0.36)年;结石类型:23例单发结石、21例多发结石;结石直径1.5~2.9(2.01±0.26)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3]中相关诊断;(2)腹部超声确诊;(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腹部手术史;(2)难以耐受手术;(3)凝血功能障碍;(4)存在精神障碍;(5)脏器功能严重损伤。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全麻后,右上腹直肌纵形切口,长度为8~10cm,行逆行或顺行胆囊切除,术中探查胆道有无结石,并根据患者情况留置T形引流管。

1.3.2 观察组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平卧位,全麻后建立气腹,压力维持12mmHg左右,行四孔法操作,待腹腔镜置入后仔细观察腹腔内具体情况,定位胆囊组织,充分暴露胆囊管与胆囊壶腹交界,抓取胆囊,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分离其与周围组织,双钛夹关闭胆囊管,钛夹关闭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待器械全部退出后,关闭穿刺孔。根据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冲洗,若腹腔渗出较多、粘连严重,需留置腹腔引流管。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总计10分,患者自行打分,得分高则疼痛强烈。(2)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肺部感染。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n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P术中出血量(mL)31.28±6.94 78.47±10.59 24.723 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21.05±4.39 27.51±5.84 5.865 0.000手术时间(min)35.19±7.13 48.25±8.34 7.895 0.000住院时间(d)4.85±1.06 7.54±1.68 8.983 0.000疼痛评分(分)4.36±1.01 6.25±1.19 8.032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5例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发病较为复杂,临床认为肝硬化、肥胖、久坐、高胆固醇等均可引起胆汁分泌紊乱,胆汁成分改变,促使胆汁内析出结晶,并逐渐钙化形成结石,诱发本病[4]。目前,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已久,可有效去除胆囊结石,改善临床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但其切口较长,对患者肌肉、血管及神经组织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且术后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不利于机体恢复[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微创手术,凭借恢复快、痛苦轻、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已逐渐替代传统手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术式[6]。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手术及住院时间短(P<0.05),疼痛评分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表明腹腔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中疗效确切,利于减轻机体损伤,降低术后疼痛,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仅需做3~4个0.5cm~1.5cm小切口即可进行手术,对机体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出血量,术后恢复快,疤痕小[7,8]。同时,腹腔镜术中视野清晰,便于操作人员观察胆囊区域具体情况,结石清除更加彻底,利于提高疗效。较传统手术而言,腹腔镜静脉麻醉下近乎无痛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感轻,且术中操作更为精细,利于减少对胆囊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并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空气暴露,可降低创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9,1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6~8h即可下床活动,12~24h排气后便可流质进食,患者肠机电活动性功能恢复好,利于增强胃肠功能。此外,腹腔镜术可缩小手术瘢痕,更加符合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利于满足对现代化手术的高质量需求。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出血量胆囊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