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1-05-03赵龙祥袁德彬
赵龙祥,袁德彬,许 进
(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盐城 224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由于脑部功能的特殊性,如何早期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神经外科被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多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本研究着重分析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0 月—2019 年2 月于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6 例,术前均经CT 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排除标准:有严重颅脑外伤和脑卒中病史;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有其他脏器重大疾病史;术前发生脑疝及呼吸、循环衰竭。本研究经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单,通过头颅CT行头皮手术标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方式打开骨瓣后,经颞叶皮层入路清除脑内血肿;观察组采用翼点入路,用铣刀铣出1 个小骨窗,约4 cm×4 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后予以悬吊,在显微镜下打开外侧裂,显露岛叶,腔内仔细清除血肿,注意保护脑组织,控制吸引器吸力,严密止血。血肿破入脑室,术前可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两组患者均予脱水、抗炎、抑酸和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CT 检查结果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见图1。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癫痫、脑梗死)。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
图1 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前后头颅CT 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25,P=0.032),见表3。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均予保守治疗。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血肿形成后6~8 h 即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产生各类炎性因子加重脑水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产生不可逆的损伤[3]。出血量巨大或GCS评分很低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一般较差,但仍可通过手术挽救生命;出血量较多但意识障碍较轻者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关键[4]。
目前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常用的是传统骨窗经皮层入路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传统开颅手术方式在清除血肿的同时起到去骨瓣减压效果[5]。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方式创伤小、速度快,但其减压效果较差,在患者形成脑疝前使用为宜,否则仍需行去骨瓣减压;经外侧裂入路较经颞叶皮层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通过天然腔隙进入血肿腔也更加顺利,有利于血肿清除[6]。研究[7]显示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预后得到改善。本研究发现早期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副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其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脑内血肿。故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外侧裂间隙,在熟练掌握外侧裂血管解剖及分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较低的吸引力在血肿腔内缓慢吸除血肿;活动性出血的血管应充分暴露后再予以电凝,血肿壁上附着较紧密的血凝块忌强行吸除;整个操作过程需严格保护周围脑组织[8]。
综上所述,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可减少脑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