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的商务印书馆

2021-05-03张守涛

同舟共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张元济严复商务印书馆

张守涛

诚如学者傅国涌所言,辛亥革命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开民智所致,其中出版业举足轻重,如當时最具实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就对辛亥革命及其后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

“本馆经始于民国纪元前十五年丁酉正月,赁小屋三椽于上海英租界江西路德昌里,购印机二具,从事印刷……”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清心书院四位工读生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通过集资自主创办了一家印刷厂,取名为商务印书馆。它的创立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出版的新篇章,1901年拥有了现代自动化印刷机械,首次在中国使用纸型印书。1902年清朝翰林、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张元济加盟商务印书馆,初任编辑所所长,后长期担任总经理或董事长,极大促进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1905年商务印书馆注册为中国首批股份公司之一,迅速成为辛亥革命前后乃至民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据张元济后代张人凤表示,商务印书馆素来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它为近代中国的革命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等著作在晚清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严复自己认为开启民智最为重要,戊戌变法后他便“惟以译书自得”。严复的大部分著作都由张元济组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从1903年出版《社会通诠》开始,商务印书馆给予严复四成的版税——这可能是至今中国最高的版税了,这保障了严复安心译书。尤其是1905年出版的《天演论》,至1927年共印行了32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及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了《天演论》,英国政治学家密尔的著作《论自由》引介到中文世界的翻译工作,也很能体现严复的立意高远。严复1899年开始翻译这本书,最初手稿命名为《自繇释义》,1903年出版时将其书名改为《群己权界论》。书名《On Liberty》按照意思应该直接翻译成《论自由》,严复却创造性地翻译成了《群己权界论》,因为在严复看来,自由的要义在于明确群体和自己的权利界限关系,个人的自由不能影响他人的自由。这样的“误译”体现出了严复“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也体现出了他的翻译旨在“开启民智”,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自由”,对国人的思想启蒙影响深远。

商务印书馆原先以印刷英语读物为主,张元济加盟后便开始转型,主要出版学术、文化类著作,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重要引擎,某种程度上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培育了思想土壤。如近代翻译家杜亚泉在《记鲍咸昌先生》一文中所言:“维新同志,皆以编译书报为开发中国急务,而上海各印刷业皆滥恶相沿,无可与谋者,于是咸踵于商务印书馆,扩大其事业,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

辛亥革命爆发后,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了《辞源》《新字典》等工具书,“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丛书,以及朱光潜、钱穆、冯友兰等人的学术著作。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学术著作,几乎是所有学人的梦想。

“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张元济在戊戌变法前就创办过通艺学堂,后又任南洋公学代总理,但他在办学中逐渐认识到仅仅精英教育是不够的。他之所以加盟商务印书馆,是想通过编纂出版教科书来普及教育,所以他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施行“葵卯学制”,商务印书馆意识到这是重要商机,立即编纂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次印刷的4000册三四天就销售一空。此后十多年,它的发行量占到全国教科书发行量的60%,销售共上千万册,如学者汪家熔在《张元济》一书所言:“《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在我国教科书的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直到辛亥年,商务印书馆不仅出齐了初小各年级、高小各年级和中学各年级的各科课本,而且初级学校有供各种不同类型学校选用的课本,高级学校各种学科都有不同人编的课本可供选择。除了课本,商务印书馆还编辑出版10册初小的《最新修身教科书》及众多教学参考书。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摒弃三纲,而以理性检验五常五典和思维,爱国、平等、博爱,还有勤奋、自立等”,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

革命爆发后,张元济虽然立即组织编写出版了粤、鄂、川三省革命记及革命党小传等,还自己作为汤寿潜的代表出席了“各省都督代表会议”,但在教科书方面却过于谨慎没有及时变更,给了陆费逵创办中华书局的机会。陆费逵原先在商务印书馆任职,当听闻武昌起义消息后,他敏感地意识到一个新时代来了,认为教科书必定会随之变更。于是他暗地里与人编辑新的教科书,在中华民国成立的当天创办了中华书局,并立即出版了合乎共和体制的“中华教科书”,打出“养成中华民国国民”为出版原则的旗号。此教科书立即风行全国,从此中华书局成为商务印书馆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中华书局推出“中华教科书”后,商务印书馆也很快修订出版了《共和国中小学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新时代教科书》等新的教科书,继续占有最大份额的教科书市场,其中65册的《共和国中小学教科书》重印300多次,售出七八千万本。除了讲授知识外,新教材更加注重公民教育、共和教育,如《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中有《自由》《博爱》《平等》《中华国民》等课,之后还出版了《新法公民教科书》《新学制公民教科书》《小学公民训练之理论与实际》《公民教学法》《好公民》《初级中学公民》等专门的公民教育著作,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公民等理念。商务印书馆的这些努力极大地促进了普及教育,如蔡元培所言:“于是印刷之业,始影响于普通之教育。其创始之者,实为商务印书馆。”

190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东方杂志》,以“启导国民、联络新亚”为宗旨,开社会风气之新,杂志出版历史之久,直到1948年才停刊。《东方杂志》之外,《外交报》是我国最早介绍国际知识的专业刊物,《绣像小说》是我国最早的小说杂志之一,《教育杂志》是我国最早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杂志之一,这些杂志对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催发革命也有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后,商务印书馆根据形势要求,一方面改革原有刊物,如《东方杂志》部分开始采用白话,另外一方面又创办了新杂志。其中,1914年7月创办、出版的《学生杂志》很能体现商务印书馆的宗旨与本色。《学生杂志》刊登五花八门的中学生课外知识,“学艺”栏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技击”栏讲解如何锻炼身体的武术,还有中国和世界的每月大事记,以及鼓励学生读书报国的短论。《学生杂志》在学生中备受欢迎,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生刊物。1935年上海《青年界》杂志开设了“我在青年时代所爱读的书”栏目,很多读者投稿的书单中都提到了《学生杂志》。

商务印书馆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如蔡元培、蒋维乔、杜亚泉、茅盾、蒋梦麟、叶圣陶、郑振铎、周建人等都曾在这里工作。仅1921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就有160名编辑。茅盾刚参加工作就在商务印书馆,北大预科毕业后由表叔推荐,张元济亲自接待了来报到的茅盾。因为英语水平较高,茅盾刚开始在英文部工作,后来编书、译书,还给商务印书馆及外面的各种杂志供稿,并协助编辑《學生杂志》。因为太过活跃,他还被商务印书馆内部调查过,说“此君月薪四十八元,办事精神尚好。唯担任外间译件不少,近又充共学社社员,终恐不免有分心之处……此后成绩或可稍佳”。或许经过这番调查,商务印书馆认识到了茅盾的能力,茅盾后来被聘请主编《小说月报》。茅盾对《小说月报》进行了大幅革新,刊登了文学研究会的大量新文学作品,使得《小说月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平台,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巴金的长篇小说《灭亡》、丁玲的处女作《梦珂》等都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茅盾一边从事出版工作,一边积极参加革命,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曾担任直属党中央的联络员,商务印书馆也因此成为党中央的联络站。陈云也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来担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职工积极参与示威游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了《公理日报》支持五卅运动,张元济、王云五、高梦旦等商务印书馆领导者各自捐了100元资助经费,《东方杂志》也出版了《五卅事件临时增刊》。1926至1927年,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是上海历次工人起义的骨干力量,周恩来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指挥部便设在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内。由此可见商务印书馆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商务印书馆在引进西学、编撰教材、出版杂志等方面建树良多,引领思想文化教育潮流,极大影响了辛亥革命及中国历史进程。

当然,除了商务印书馆,在辛亥革命及中国思想文化的巨变大潮中,还有其他很多出版机构充当弄潮者。辛亥前,有文明书局、开明书店、广智书局、群学社等出版机构成立。辛亥后,随着出版和商业、技术等的进步,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等纷纷成立。

正如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所言:“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切人类大事皆以印刷纪述之,一切人类知识以印刷蓄积之,故此为文明一大因子。”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张元济严复商务印书馆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张元济“犯傻”
商务印书馆120年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联墨双馨二
商务印书馆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