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
2021-05-01陈应富
代 福,赵 蔚,陈应富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现阶段,新增癌症患者逐渐增多,患者需要进行静脉途径化疗,防止使用高浓度以及刺激性的药物对患者外周静脉损坏,患者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1]。实施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其属于一种能够植入患者皮下,实现长期留置体内的输液装置,具有较少的并发症,维护上较为简便,患者的舒适程度较高,能够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中。现阶段实施这一植入途径,主要为颈内静脉或者是腋静脉,但是不同的植入途径也具有相应的弊端,经颈内静脉途径,这一方式皮下隧道较长,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影响患者的美观程度,患者的舒适程度不高[2]。现阶段使用超声结合DSA 引导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植入输液港,能够避免患者的颈内静脉途径导管反折以及皮下隧道较长的问题,降低患者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风险,能够保证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实施效果分析,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患者的手术实施时间分割,于2018年1月—2020 年11 月收集40 例实施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未实施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患者40 例资料进行对照组研究,对实验组40例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的基线资料为: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32 ~79 岁,平均年龄(55.5±0.3)岁;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为:男性20 例,女性20 例,年龄30 ~76 岁,平均年龄(53.0±0.2)岁。两个组作临床资料的对比,组间差异存在均衡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纳入标准:患者患有恶性肿瘤,需要实施化疗或者是长期静脉营养;患者自愿接受手术。
排除标准:患者预置部位有皮肤或者是软组织感染;预置血管存在血栓问题;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长期使用抗凝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手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患者手术中取仰卧位,使用超声探查其右侧腋静脉,头静脉以及腋动脉,确定其中的关系,检查患者的腋静脉是否存在血栓,确定头静脉后汇入腋静脉直至延续到锁骨下静脉点,对其全程标记,对患者体表规划具体穿刺位置,以及导管和(TIVAP)埋设位置。实施常规化消毒,主要区域是患者的右侧胸壁、腋静脉以及颈内静脉,患者完成局部麻醉后,使用超声导引,依据其之前体表规划位置,穿透皮肤,实现缓慢进针,监测进针角度、深度以及具体的针尖位置,防止穿破动脉或者是胸腔[3]。提示穿刺成功之后,使用导丝逐渐引入上腔静脉,导入器沿着导丝置入静脉后,退出内芯和导丝。完成20 mL 注射器回抽顺畅后,实现封管[4]。穿刺点的下方2 cm 处,切开患者皮肤直至脂肪层,制备皮下囊袋,规格为3 cm×3 cm,对患者进行充分止血;使用皮下隧道工具在穿刺点位置上方处制作皮下隧道,在DSA 超声透视下导管末端位置逐渐调整到上腔静脉以及右心房的连接位置,减去多余的导管,港体需要放置在囊袋合适位置,在患者回血顺利之后,使用肝素钠溶液封管;使用DSA 评估患者的港体位置,导管是否存在弯折、导管头部定位等。
1.3 观察指标
研究患者的术后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术后穿刺成功率分析
40 例患者中均成功植入TIVA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实施右侧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35 例(87.50%,35/40),其中5 例(12.50%)患者穿刺失败难以继续实施左侧腋静脉穿刺入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穿刺成功率分析[n(%)]
2.2 实验组术后随访现象分析
2 例(5.00%)患者腋静脉超声难以探及,2 例(5.00%)患者腋静脉血栓,1 例(2.50%)患者穿刺失败后局部血肿,其中3 例(7.50%)患者选择左侧颈内静脉入路,1例(2.50%)患者选择左侧腋静脉入路手术。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发生存在误穿刺腋动脉2例(5.00%),局部压迫15 min 后患者成功止血;其中出现气胸1 例(2.50%),患者为少量气胸,没有明显症状,在7 d 后对患者复查,患者的气胸消失;患者在术后未出现血胸、气胸以及严重性的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2.4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随访结果
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主要为术后14 d 患者切口裂开1 例(2.50%),经过缝合之后痊愈;感染患者1 例(2.50%),抗感染无效之后实施TIVAP 取出;其中出现导管移位情况患者1 例(2.50%),导管调整后短暂恢复实施TIVAP 取出。
2.3 患者接受度分析
在40 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实施,针对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持继续治疗态度,在术后3 个月患者均治疗效果提升,康复效果较好。对照组患者对术后并发症持续治疗态度并不显著,术后3 个月依然存在10 例患者难以康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8,P<0.05)。
3 讨论
TIVAP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逐渐广泛,TIVAP 经常用于穿刺,主要为颈内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其中上臂静脉以及腋静脉研究较少。在临床实际使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实施颈内静脉途径导管自港体引出,会经过锁骨进入患者的头颈部,之后反折进入其颈内静脉,导管会存在折角,因此极易形成导管阻塞以及血栓风险,并且皮下隧道在经过锁骨过程中,会降低患者的舒适度[5]。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4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后穿刺成功率为100%,实施右侧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35 例(87.50%,35/40),其余患者选择其他手术形式继续完成治疗计划,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在经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患者在术后未出现血胸、气胸以及严重性的并发症,在40 例患者中没有出现夹闭综合征以及导管断裂等。因此,患者的治疗意义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实施超声结合DSA 导引下经右侧腋静脉近侧段输液港植入术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