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头坏死行CT 与X 线检查的意义

2021-05-01许小兰郭振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征象股骨头硬化

许小兰,郭振光

(1 日照市中医医院CT 室 山东 日照 276800)

(2 日照市中医医院骨五科 山东 日照 276800)

股骨头坏死是以髋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一些患者发病后可能存在局部疼痛症状,例如大腿根部、臀部等,若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股骨头坍塌,甚至有罹患骨关节炎风险,严重弱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一般该病以老年人为好发群体,临床认为关联因素主要为老年人机能退化、骨质疏松等[2]。针对该病,早期治疗的重要前提是采取有效诊断方案对病情进行可靠评估。本次为探讨不同诊断方案在老年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时间内于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57 例,分别行X 线、CT 检查,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时间内于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57 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者;②年龄达到60 岁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本人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者;②脏器官功能严重缺失者;③研究中途退出者等;57 例患者中有31 例为男性,26 例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60 岁,年龄最大的为77 岁,均值(67.41±4.19)岁。

1.2 方法

X 线检查:选择DR-200 X 射线摄影系统,患者检查时持续仰卧体位,足尖内旋,充分暴露股骨头、股骨颈,适宜标准髋关节正位片检查以及股骨头轴位片拍摄。

阳性征象:患者股骨坏死病灶处存在较为明显的高密度硬化表现,且骨小梁形态有异常,可见塌陷,股关节间隙较为狭窄,存在高密度影,多呈现为斑点状[3]。

CT 检查:选择GE Hispeed Fx/i 型号的CT 扫描仪,患者检查时维持仰卧体位,同时将双上肢举高,连续扫描患者的髋臼上缘至股骨颈区间,具体参数设定如下:窗位=200 ~300,窗宽=1500 ~2000,层厚=5 mm,层距=5 mm,矩阵=512×512,行骨算法重建。

阳性征象:患者的股骨、骨小梁处边界相对较为锐利,且缺乏均匀性,也可能存在锯齿状高密度硬化征象,或是低密度带,可见高密度症状,呈现为斑点状,不过彼此之间不存在连接情况,因此不存在拓展为硬化带的表现;股骨头坏死病灶处可见明显的骨碎片,以及骨塌陷表现,有明显的“炸面包征”,即中心稀疏,外围环形浓聚[4]。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X 线与CT 的检出率。

②对比X 线与CT 的检查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参考计量(±s)与计数(%)形式进行表述,若由t值、χ2值验证后显示结果为P<0.05,则证明对应数据组间有统计学性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

57 例患者经CT 检查,有54 例为阳性结果,检出率为94.74%;经X 线检查,有46 例为阳性结果,检出率为80.70%;两组数据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χ2=5.211,P=0.022 <0.05)。

2.2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征象对比

CT与X线的囊变、继发关节病变占比趋同(P>0.05),但CT 在塌陷变形、星状征异常、增生/硬化方面的检查结果优于X 线(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征象对比[n(%)]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既有研究尚未完全明确股骨头坏死病机,但认为关联因素包含创伤、药物、酗酒等,因骨质病变发硬而罹患改变。有学者指出,该病的发生发展是受到患者股骨头小凹动脉病变、旋股内侧动脉病变影响,导致正常血供受到破坏,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感,甚至会影响关节功能,导致无法正常活动。股骨头坏死病程越长,患者的预后疗效越差,所以针对该病,早期进行有效诊断并施以妥善疗法对保护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当前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例如X 线、CT 等,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为X 线,该技术支持全面反映患者股骨头性能胎以及周围结构等情况,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但由于该技术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且检查结果存在技术征象局限性,所以针对轻微病灶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反应,导致临床检查有较高的漏诊风险[5]。若患者为0-Ⅱ期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处于双重病理改变时期,即早期炎性病变、修复,坏死骨、活骨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对患者行X 线检查,可见不显性征象,例如骨密度轻度改变以及骨小梁病变等;受X 线技术分辨率低的影响,无法对这种密度改变作出准确反映,致使医生在诊断时普遍依据高密度征象,患者极易漏诊[6]。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 检查,图像表现基本上等同于X 线,但相对比X 线而言,CT 具有更高的密度、时间分辨率,此外,在软组织对比度方面也有较好的呈现,因此可以有效检出患者的早期硬化病变以及微小病变,而且出现重叠结果的概率较低。由于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医生通过分析其空间图像,可以对患者股骨头生理结构形成全面且正确的认知。参考生理解剖研究可知,健康者接受CT 检查,所构建的股骨头图像有明显的星芒状表现,若股骨头有病理性改变,例如病变早期股骨头发生硬化,骨内增厚出现囊变,便会导致星芒状呈现异常情况,所以通过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的CT 征象,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特异性[7]。在既往研究资料中,有学者发现,股骨头坏死初期会导致骨细胞、骨髓细胞发生坏死,坏死细胞碎片会损坏骨内脂肪细胞,早期脂肪物质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所以信号表现基本等同于骨髓,对患者行CT 检查、X 线检查,均为阴性结果;但随着股骨头坏死细胞数量的扩增,骨髓、毛细血管受损越来越严重,甚至引发股骨浸润表现,便会导致患者骨小梁出现表层病变,此时对患者行CT 检查,可见股骨硬化征象;但X 线检查仍为阴性结果;若患者股骨头恶化,纤维肉芽融合骨质,导致骨内出现轻度折断,CT 与X 线的征象均会表现出明显的骨塌陷、新月征[8]。

本次为探讨X 线、CT 在老年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时间内于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57 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CT 的检出率为94.74%,X 线的检出率为80.70%,组间可见统计学性差异(P<0.05);在检查征象方面,CT 与X 线的囊变、继发关节病变占比趋同(P>0.05),但CT 在塌陷变形、星状征异常、增生/硬化方面的检查结果优于X 线(P<0.05)。提示相对比X 而言,CT 在老年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所获征象特异性更为显著,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原因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有关:第一,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检查,支持多层扫描病灶点,病灶探查期间的遗漏点较少;第二,CT 在股骨头坏死临床检查中有星芒状异常这一特征性表现,以此为依据可为医生的病情诊断提供参考;第三,相对比X 线而言,CT 在关节囊肿、骨关节钙化、骨关节扩张、软骨组织病变等方面的征象辨别能力更强,且更为清晰,有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股骨头损伤、增生等情况;第四,通过CT 诊断,可帮助医生判断股骨头坏死患者是否存在骨碎裂、脱位等情况;所以漏诊、误诊风险性相对更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给予CT 检查,检出率更为可靠,可降低漏诊、误诊风险,有利于患者后期及时有效治疗。

猜你喜欢

征象股骨头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