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高频彩超早期诊断的分析

2021-05-01孔海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关节镜病患磁共振

孔海燕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特检科 山东 德州 253400)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导致膝关节内侧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而且在受力活动、膝关节屈伸时疼痛加重,若情况严重还可诱发断裂、撕裂,这对病患的日常生活与机体行为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临床中,针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多选择磁共振诊断,但此诊断方案医疗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扫描箱中有噪声,需病患保持平稳的心态。近些年,医疗技术持续性升高,高频彩超在临床应用率较高,而且应用范围广,针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实施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对疾病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医疗费用低等优势性,更易获得病患认可与满意[1,2]。因此,研究选择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就诊在我院的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实施不同诊断,观察高频彩超早期诊断价值与优势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就诊在我院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78 例,男性病患45 例,女性病患33 例,年龄20 ~68 岁,平均年龄(41.77±1.62)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2 例,车祸伤30 例,摔倒20 例,其他6 例。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患本人或者家属自愿签订此次研究同意书;②接受磁共振、高频彩超检查;③膝关节存在外伤史,并发不同程度疼痛、肿胀等症状,而且膝关节活动受限。

剔除标准:①精神系统疾病;②中途更换诊断方案或者退出者;③开放性损伤;④传染性疾病者;⑤认知障碍者或语言沟通障碍者;⑥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⑦存在其他恶性疾病者。

1.3 方法

磁共振检查:仪器选择Philips Achieva 1.5T,对病患膝关节表层画圈,调整病患保持仰卧位姿势,膝关节外展5°~20°,实施矢状位、冠状位局部轴面扫描,T1加权成像重复时间为350 ms,回波时间为17 ms, T2加权成像重复时间为3000 ms,回波时间为112 ms,短T1反转恢复序列重复时间840 ms,回波时间27 ms,层厚4 mm,层距离0.8 mm,激励次数3 次,视野15.8 mm×18.0 mm。

超声检查:应用Phillips IU-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高频探头,设定探头频率为6 ~13 MHz,调整病患保持仰卧位姿势,患侧膝关节屈曲15°~35°,适当外翻,探头放置在腓骨小头上,顺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长轴走行方向实施纵切面扫描,寻找股骨外上踝与腓骨小头间的内侧副韧带,观察内部回声、厚度、连续性、韧带附着部位骨质、周边软组织是否存在血肿等情况,再实施侧方应力试验动态观察关节间隙、韧带张力变化。检查过程中,确保探头与韧带处于垂直状态,进而降低异性伪像。

磁共振检查15 d 后,实施关节镜检查,对病患疾病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掌握手术指征。

手术治疗:麻醉成功后,硬膜外穿刺针在髌上囊实施过节穿刺,扩张关节腔。在穿刺点皮肤上做切口,将关节镜置入,并对感兴趣的区域实施组织采集与病理活组织检查。

1.4 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通过关节镜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并比对磁共振与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性。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分级标准:Ⅰ级:挫伤,韧带纤维连续性存在,但出于增厚状态,回声不均匀,韧带与相应附着骨间隙增宽。

Ⅱ级:部分撕裂:韧带纤维连续性不完整,内部局部回声中断,韧带肿胀,增厚。

Ⅲ级:韧带纤维连续性中断,可观察到两断端挛缩,断端间充填均质或不均质回声。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5.0 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百分百(%)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2.1 关节镜诊断结果

78 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级:47 例,Ⅱ级12 例,Ⅲ级9 例,其余10 例为滑囊炎6 例,钙化2 例,正常2 例。

2.2 磁共振与高频超声诊断结果

磁共振与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准确率互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磁共振与高频超声诊断结果[n(%)]

3 讨论

由于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一旦内侧副韧带受到损伤可导致关节不稳,还可导致患肢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疼痛等症状,不仅影响病患的日常活动,严重还可诱发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等一系列并发症。通过临床相关数据可发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青年发病多与过度运动有关,中老年发病多与自身骨质疏松,再受到外力作用下致病有一定关联,疾病对病患的机体健康非常不利,尽早实施诊断,并开展个性化治疗非常重要[3]。

临床中,针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诊断方案较多,比如磁共振、X 射线、CT 等,其中磁共振诊断准确率较高,但由于其医疗费用偏高,无法获得较多病患认可[4]。近年来,超声技术水平逐步优化,高频超声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应用率,不仅对软组织病变有着较高的分辨能力,还可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状况进行全面观察,医疗费用较低,检查机体舒适性较高,从而深获病患认可。但,临床较多医学研究者对磁共振与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一直存在争议[5]。因此,本文就应用这2 种方案对疾病进行诊断,从而分析其应用价值与准确优势性。

为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本次研究易关节镜为金标准,针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实施磁共振、高频超声与关节镜检查。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为:磁共振:78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级47 例,Ⅱ级12 例,Ⅲ级8 例,为滑囊炎6 例,钙化4 例,正常1 例,诊断准确率为94.87%(74/78)。高频超声:78 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级45 例,Ⅱ级11 例,Ⅲ级8 例,滑囊炎6 例,钙化6 例,正常2 例,诊断准确率为89.74%(70/78)。磁共振与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准确率互比,不存在明显差异。高频超声较磁共振对疾病诊断准确率偏低一点,这多与病灶较小,高频超声对韧带扭伤所诱发的水肿,回声减低或局部撕裂回声减低,而磁共振的T2加权成像可对韧带内高信号的水肿或小撕裂等情况均可清晰显示。此外,高频超声易受医师的影响,若对局部放大,可有效减低诊断误差性。针对膝关节内侧疼痛部位,高频超声检查医师可对病患进行问诊,从而调整超声探头位置,直接对痛点进行观察,进而减低漏诊情况出现,高频超声具有准确、直接等优势性。

临床中,较多医师惯性应用磁共振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实施诊断,忽略高频超声的实用性与便捷性,这多与磁共振可对多方向成像,从而对患肢进行直观观察,而且磁共振对膝关节是否存在其他损伤更易进行判断,但其重复性检查性能差,医疗费用偏高,而且检查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临床应用率有限。此外,磁共振对金属的敏感性较强,对有金属固定支架的病患不宜应用,而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疾病分期诊断价值较高,为临床治疗与病患机体康复有着积极影响[6]。但,为进一步保证检查顺利性与结果准确性,建议检查前,对病患实施宣教,细化讲解检查流程与相关注意事宜,缓解病患内心焦虑、害怕与紧张状态,并积极配合检验医师,从而缩短检查时间。

综上所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临床中常见骨科疾病,实施高频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可对疾病分期进行判定,而且检查舒适性高,可重复操作,医疗费用低,可作为常规诊断方案。

猜你喜欢

关节镜病患磁共振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