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频彩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

2021-05-01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

刘 霞

(济南市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超声科 山东 济南 250099)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是临床常见甲状腺肿瘤分类类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主要患者类型,占比可达七成以上,恶性程度较低,可在早期诊断、治疗后,有效控制病情,使患者预后得以积极提升。目前,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主要采用超声诊断技术经成像分析后进行初步鉴别诊断,但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实施中,受甲状腺结构特殊性影响,部分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及良性结节病变与甲状腺恶性病变结节二维超声诊断指征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可导致误诊、漏诊,而病理检验实施虽可为患者病情的鉴别诊断提供准确判断依据,但检验实施损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不适宜在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超声作为临床肿瘤疾病常用超声诊断模式,前者可在提升超声探头频率后提升超声成像质量,而后者则可在分析相关病变部位中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后,通过评估病变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情况及血流丰富情况,为病变良恶性鉴别提供完善诊断资料,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超声诊断中,或可在二维超声诊断模式基础上联合上述诊断模式,提升超声成像指标差异性分析效果,提升临床检出率[1-3]。因此,为分析高频彩超在PTC 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接诊疑似PCT 患者共107 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8 年7 月—2020 年6 月。107 例患者中,男24 例,女83 例,年龄区间25 ~71 岁,平均年龄(48.02±3.95)岁。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触诊及血清生化免疫检验结果均提示为高PCT 风险,需行后续诊断完善诊断资料。(2)患者均在详解后续诊断项目后,确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需在病理穿刺检验前接受高频彩超检查。

高频彩超检查采用EPIQ7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荷兰飞利浦),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检查,衬垫颈部后,引导患者将头部偏向甲状腺结节侧对侧,完全暴露颈部后,将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后置于两侧甲状腺及峡部进行高频超声扫查,分析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成像、结节内部回声信号等成像特征,其后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分析甲状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成像特点[4-6]。

完成超声检查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完成样本采集后,交由病理科实施病理检验,分析病变类型。

1.3 观察指标

分析高频彩超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二维超声诊断指征:(1)结节内部超声结构以实性结节为主,少部分患者结节内部呈囊性结构或囊实性混合结构;(2)结节内部回声信号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信号,且信号较周边甲状腺正常组织及肌肉组织回声信号明显降低;(3)甲状腺结节横切面前后径、横径比值>1;(4)甲状腺结节边缘或清晰、或模糊同时形态呈不规则形态,可见微小分叶状成像;(5)结节周边回声信号可见明显低回声声晕,结节周边小血管可见周边型水肿或黏液性变性;(6)甲状腺结节生长明显突破甲状腺被膜,且呈明显向外增长趋势;(7)结节存在较多密集分布或簇状分布微小钙化点;(8)于颈部Ⅳ、Ⅵ区检出异常淋巴结结构[7,8]。

甲状腺乳头状癌高频彩超诊断指征:经高频彩超扫查后确认结节周边存在较丰富血流信号,结节内部少量血流信号或结节内部及周边均存在明显血流信号[9]。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如统计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比病理穿刺检验结果,高频彩超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诊断敏感度为93.83%(76/81),诊断特异度为89.66%(26/29)。且相较甲状腺良性肿瘤者,PTC 患者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以3 ~4 级为主,且RI 及PSV 超声监测均数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阳性检出率对比[n(%)]

表2 血流信号、RI、PSV 对比

3 讨论

甲状腺癌人体头颈部高发恶性肿瘤类型,可由于不同甲状腺癌分型对患者疾病临床预后造成不同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作为临床常见甲状腺癌疾病,占所有种类甲状腺癌患者人数共6 成以上,在年轻女性中具有较高临床发病率,但相较其他类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即病情进展缓慢、恶性进展风险较低,故可在确认病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清除颈部甲状腺病灶,获得较好治疗预后。

研究结果表明:经对比病理穿刺检验结果,高频彩超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诊断敏感度为93.83%(76/81),诊断特异度为89.66%(26/29)。且相较甲状腺良性肿瘤者,PTC 患者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以3 ~4 级为主,且RI 及PSV 超声监测均数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超声诊断作为甲状腺结节病变主要诊断方式,对于恶性甲状腺肿瘤具有一定辅助诊断鉴别价值。在常规超声扫查中高频超声模式虽可为患者结节性质鉴别提供较为完善的二维超声诊断依据,如结节形态、结节边界成像特征、内部回声及回升信号特征等,但由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超声成像结果与上述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小直径结节成像较差,易发生漏诊、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模式的应用,则可依据恶性肿瘤进展期间血管新生高水平表达特性,通过对结节内及周边血流信号、血流阻力等相关参数的扫查分析,联合二维超声诊断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提供完善鉴别诊断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二维超声单一扫查时,虽可在明确患者甲状腺结节常规成像指标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初步诊断判定,但二维超声评估项目类型较多,综合评估实施中需对多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鉴别诊断效果,而部分甲状腺良性疾病超声成像特征相似性使得二维超声鉴别诊断大大降低。受恶性肿瘤进展机制中,瘤体生长中血管生长因子高水平表达影响,甲状腺恶性结节内部及周边新生血管数量较多,以维持甲状腺恶性结节正常血流供给,而新生血管管径较小,但血流量相对较大,这就使得高频彩超诊断中不仅可检出甲状腺恶性结节周边及内部存在丰富血流信号,且血管内RI、PSV 值也相对较高,可将上述彩超评估指标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超声诊断重要鉴别指标。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模式可在分析患者甲状腺结节基础成像特征同时,通过分析结节血流分布情况、血流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积极提升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异度及敏感度,应用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