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1-05-01梁建乐袁知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头颈部磁共振螺旋

梁建乐,冯 飞,袁知东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头颈部血管病变作为一种脑血管常见病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1]。从临床上来看,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发生原因以椎动脉狭窄或颈内动脉狭窄为主,早期准确诊断头颈部动脉病变,及时给予溶栓、栓塞或介入支架植入等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因此应重视准确诊断[2,3]。现阶段,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多选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如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应重视最佳检查方式的合理选择[4]。本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入院的62 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分析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62 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7 例,年龄24 ~78 岁,平均年龄(51.08±8.64)岁,疾病类型:18 例椎动脉纤细或狭窄,16 例颈总动脉狭窄,21 例颈内动脉狭窄,4 例颅内动脉瘤,3 例颅内动脉畸形。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且均选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与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划分为两个小组,前者设定为对照组,后者设定为研究组。

1.2 入选、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①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突发偏瘫、一侧肢体无力、头昏、头痛等症状者;④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伴精神异常者;②伴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如肾脏、肝脏及心脏等;③图像质量低,无法满足诊断要求者;④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选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即:选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制造的Ingenia3.OT 高分辨磁共振系统,给予患者仰卧头先进位,层间距与层厚分别设定为1 mm、6 mm,以正交16 通路头颈部专用圈开展扫描,扫描线与患者的眼部、耳部保持平行,常规采用钆剂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采集信号。

1.3.2 研究组 选用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选取美国GE 公司生产制造的64 排螺旋CT 机,给予患者仰卧位,选取头架固定头部,向其说明检查过程中禁止做吞咽动作,增强前进行1 次扫描,经肘静脉取双筒高压注射器输注60 ~80 mL 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控制在4 ~5 mL/s 范围内,并以同一输注速率加用4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主动脉弓位置测量得到CT 值达100 Hu 时,延迟4 s 之后予以增强扫描,2 次扫描参数、范围一致;扫描参数:层厚设定为0.625 mm,间隔设定为0.625 mm,螺距设定为0.8:1,管电流设定为300 mAs,管电压设定为120 kV,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扫描时间控制在5 ~7 d 范围内,标准重建。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成像时间、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成像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即Ⅰ、Ⅱ及Ⅲ级,Ⅰ级代表成像质量高,Ⅱ级代表成像质量一般,Ⅲ级代表成像质量差。诊断准确率主要划分为椎动脉纤细或狭窄、颈总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畸形。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9.0 软件进行计算,计数、量资料分别由%、±s代表,依次行t、χ²检验,P<0.05 即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成像时间及质量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成像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Ⅰ级图像率更高,Ⅲ级图像率更低(P<0.05);两组Ⅱ级图像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像时间及质量比较

2.2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就目前来看,头颈部血管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致残率、病死率高等特征,早期准确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可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利于提升治疗方案有效性、合理性[5]。从临床诊断方面来看,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但这一方式属于有创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穿刺部位极易出现血肿状况,且急性及亚急性出血期检查时极易再次出血,血管壁斑块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无法对血管狭窄发生原因、血管壁、斑块性质及血管壁周围病变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且检查需要花费较高费用,因此临床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应寻找更为合理的检查方式[6]。

现阶段,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多选用磁共振成像技术、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两种技术的成像时间、质量及诊断准确性还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成像时间更短,Ⅰ级图像率、诊断准确率更高,Ⅲ级图像率更低(P<0.05),提示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磁共振成像技术,主要在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等优势,检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具有一定诊断效果,但成像时间较长,噪声较大,禁忌证较多,空间、时间分辨率不高,成像极易因涡流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导致诊断准确率下降,而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立体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方式,以螺旋CT 扫描技术为基础,具有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可于7 ~10 s 内一次性完成由主动脉弓水平至头顶部层面的头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不会受到金属夹的制约,可清晰、立体及直观显示血管情况,如钙化、狭窄、大小及形态等,弥补磁共振成像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其原理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原理类似,于规定时间内平扫第一序列,然后增强扫描第二序列,最后对两次扫描图像予以数字化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影像,在此基础上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情况。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相较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即:①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非常小,经济性高;②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情况,还可任意旋转角度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降低漏诊率;③成像时间非常短,成像十分迅速,尤其适合用于急症患者的检查诊断;④合成三维图像有骨性标志,影像科医师阅片时对结果的判定更为简便与准确;⑤可全方位旋转、立体显示一部分隐藏性微小动脉瘤,通过后期成像处理可测量瘤体大小、瘤体与瘤体比例、瘤颈宽度、瘤体与载瘤动脉相关性,还可显示瘤体内是否出血血栓与血栓位置、形态及邻近颅骨结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7]。

综上所述,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成像时间更短,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更高。

猜你喜欢

头颈部磁共振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