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2021-05-01郑桂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意识形态、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教育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价值,并结合教学分析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灌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话语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016.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235-02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价值观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中国精神、中国梦、构建民族信仰等各方面的作用。习近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化多元化现象日益突出,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的传播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存在文本話语的生动性阐释乏力、大众话语的提炼借鉴不够、学术话语的实践性表达不足、教材话语的内容时代感不强、教学话语表现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认同功能发挥受阻。能否用自身具有强烈感染力、说服力话语体系深刻批判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牢牢掌握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忽视的课题。基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索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构建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提底气、涵文气、寓生气和接地气,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构建出全新的“课程思政”体系。辨识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有重要价值。
(一)增强理论自信,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太重视,思想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缺乏相应的学习责任感。但是从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青年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建设正是要用有权威、有影响力、有渗透力的话语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论自信,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融合其中,利用传统文化语言的力量来开展教学,有助于巩固好青年思想教育的阵地。比如我国儒家文化中指出“民为邦本”,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我国在国家治理中“依靠人民”“以民为本”“以人为本”都是一致的,加强这些方面的理论话语宣传,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强化话语沟通,深化立德树人教育要求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话语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出现过度“理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的接受度不高。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加上之前人文知识学习的积淀,学生对文化方面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可以实现从文化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引申。比如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诚信教育时,如果仅仅用现代话语解读“诚信”,教育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如果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传承、文化底蕴、文化脉络等角度深入阐释,则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带动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帮助大学生做到真学、真信、真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三)维系本土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还有助于维系本土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发挥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先接受和认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善于继承,才善于创新。我国文化软实力关系到在世界中的话语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其所构建的话语体系能够让青年学生形成统一的思想,自觉主动地去维系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引领文化产业发挥出新的价值、凸显出中国特色,形成更为广泛的本土文化影响力。
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规范精准表达,构建准确理论话语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高校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需要从规范精准表达的要求出发,构建准确的理论话语体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记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一论断的内在意蕴:何为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面发挥精神作用的?并结合案例为学生做出精准地解析,表达出“精神命脉”中所具有的“根”与“魂”的内涵,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有机将政治性、学理性与文化性统一起来,形成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政话语表达方式。
(二)思想内涵转化,发挥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面向成长于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展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注重相关理论在思想内涵方面的时代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发挥出时代价值,与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映照、实现沟通、形成共鸣。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背景不容忽视,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能够让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思想、话语发挥出时代影响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加以创新,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发展之间的联系,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体系。如古代士大夫的爱国精神往往表现在“苟利国家生死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概中,但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史,引发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社会价值,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三)融合学术解释,增强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注重学术方面的解释,增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为学生解析其概念内涵,指出传承下来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封建糟粕思想误导。在全球化背景下,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实现全方位的形势研判。这些专业的、具有权威性的话语表达都需要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带动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学习和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作用。
(四)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思政话语表达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优化教学资源,结合不同的思政教育主题有机融入。比如在传统美德主题教学方面,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带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同时,要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工匠等方面的“遗产”介绍给学生,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带领学生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形成民族和国家信仰,坚定学好知识、创造未来的信念,从而培养出传承优秀文化和工匠精神的社会人才。
(五)关注学生需求,注重话语亲和力、引导力
高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教师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关注青年學生的需求,注重话语的亲和力和引导力,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形成师生之前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当下学生的视野较为广阔,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思政教师不能机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要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比如在开展抗疫精神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背景,教师在做出解释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形势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深入思考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中,要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达话语的规范和准确,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将政治性、学理性与文化性统一起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接地气”“有文化”“生动有趣”,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使大学生产生共鸣、充分认同,从而有效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角》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C0464)。]
参考文献:
[1] 王舒.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4):77-81.
[2] 张楚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优化及提升路径[J].吉林教育,2020(17):95-96.
[3] 张思斯.关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路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01):121-124.
[4] 杨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何以可能——以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为切入点[J].克拉玛依学刊,2019(01):47-53.
[5] 王相东.用习近平话语风格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本话语体系[J].公关世界,2020(20):35-36.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郑桂(1981—),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