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训干预效果研究
2021-04-30牛松乐张淑杰杨明琦李英丽
牛松乐,张淑杰,杨明琦,孟 萍,李英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威胁或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其应对过程中,医院承担着重要角色,而医院门诊工作人员的应对能力直接影响应对效果,并且他们的表现也代表了医院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民众对待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门诊护士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程中的首发人员,其应急反应能力、应急心理、沟通交流能力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护士培训中情景演练法的研究和应用较多,但针对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研究报道较少[1]。本研究通过比较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干预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变化,分析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训对相关能力提高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护士43名,全部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5岁,最大年龄53岁,最小28岁;大专10名(23.3%),本科31名(72.1%),硕士研究生2名(4.6%);副主任护师1名(2.3%),主管护师24名(55.8%),护师11名(25.6%),护士7名(16.3%)。2019-09至2020-01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干预培训。培训前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干预内容包括两个模块:个人模块和团队模块。培训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个人干预(一对一辅导);小组干预(案例分享会);线上集中培训(讲座和研讨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情景模拟演练与考评相结合。具体干预策略和方法,见表1。
表1 自我控制能力干预策略与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控制能力 采用护士自我控制能力测评问卷[2],进行自我控制能力评定。该问卷有五个维度43个条目。经过统计学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采用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3],共包含应急知识、急救能力、综合能力3个维度,18个条目。该量表在护理领域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3 满意度 应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专业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能力、沟通交流与配合等方面进行评定,采取十分制,9~10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所占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用(±s)表述计量资料,用%表述计数资料,分别采用χ2与t检验,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分析 门诊护士干预培训后的自我控制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干预前后门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分析 门诊护士干预培训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干预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
2.3.1 干预前后门诊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 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2 干预前后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 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 论
3.1 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关系分析 护理学界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在充满外界诱惑因素的环境中,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意外发作或冲动,执行已采取的决定[4]。近年来国内普遍将自我控制定义为个体按照自身意愿或社会标准,对自己行为、情绪及认知活动等进行约束和管理的能力[5]。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包含了五个维度,即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人际关系和职业素养,这五个方面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表中的三个维度存在着对应关系,职业素养对应了应急知识、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中的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对应着综合能力中的人际关系和护患沟通,三个控制维度(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应着综合能力中的心理需求识别、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从结果中的表2和表3可以看出,干预后门诊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五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干预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
3.2 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培训 本研究实施的干预措施是针对门诊护士的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培训方案,以个体指导与团体培训相结合[6,7]的形式进行,可使门诊护士获得更多的心理专业指导;以情景模拟演练和考评相结合,使护士获得更多的人际互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经验,增强医护沟通和护患互动沟通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医护团队合作效率,增强处理冲突的能力,同时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得以提升。从研究结果中的表4和表5可以看出,干预后医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P<0.05)。
表2 门诊护士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分析(±s)
表2 门诊护士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分析(±s)
维度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认知控制 53.89±4.33 55.26±3.19 -2.280 0.036情绪控制 22.91±3.28 24.51±4.62 -2.738 0.020行为控制 41.56±4.03 44.83±3.94 -2.459 0.001人际关系 28.74±2.64 31.24±3.20 -3.340 0.003职业素养 30.12±2.39 34.37±2.73 -2.721 0.020总分 177.22±13.67 190.21±14.53 -3.433 0.006
表3 门诊护士干预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分分析(±s)
表3 门诊护士干预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分分析(±s)
维度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应急知识 16.57±2.43 17.82±2.93 9.030 0.000综合能力 31.05±3.88 33.41±2.75 9.495 0.000急救能力 14.36±3.17 17.01±3.36 7.652 0.000总分 61.98±5.48 68.24±6.73 4.715 0.000
表4 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表5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值得考虑的问题
3.3.1 应对流程畅通 干预中强调全流程演练,实景演练从突发事件发生开始的情况分析、沟通交流与联络、人员与物资准备,到检伤分类(发热患者分流)、紧急处置与转运等步骤与流程[8]。充分考虑并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急”字,各环节紧密联系,运行顺畅,做到“急而不乱,稳中有序”。
3.3.2 业务能力过硬 无论怎么强调心理素质、应急反应,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都离不开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本研究中的干预更强调是以护士基本知识与技能储备,通过模拟训练,一方面锻炼心理素质[9],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否正常发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3.3 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统一调配,涉及与不同科室医师的沟通合作,这对门诊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门诊护士作为就医流程的第一环节,面对紧张氛围时的稳定情绪、清晰处理问题、合理正确护患沟通等,直接关系到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判断、理解、反应及防控措施的实施等。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中不能忽视对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和锻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