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1-04-30马兴乐
马兴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腹腔积液甚至昏迷或全身衰竭等症状[1-2]。调查显示,PLC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第5位,病死率第3位[3-4],我国PLC新发病例占全球50%以上且逐年上升,成为仅次于肺癌死亡原因,对病人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尽管腹腔镜微创术已广泛用于PLC治疗,明显缩短病人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等应激与创伤反应,但我国肝癌5年内生存率仍只有28.4%且复发率高[6-7],因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仍为医护人员治疗重要目标。杨群等[8-9]报告,国内探究肝癌病人疾病感知、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等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尚少,了解PLC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状态、需求及相关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干预,对提升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研究将病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纳入分析,以阐明其与生活质量的内在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腹腔镜下行手术切除术的PLC病人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PLC诊断标准;③能独立阅读或在调查者帮助下完成填写所需问卷;④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⑤自愿参加本研究;⑥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有精神障碍者。
1.2 调查问卷
1.2.1 —般资料 调查问卷使用自制问卷,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费用支付、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农村、城市)等。疾病相关信息:时间、术后等慢性病。
1.2.2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LC)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生命治疗组开发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10]:包括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 5 个功能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3个症状领域,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6个单一条目(每个作为1个领域),共有30个条目;累计得分中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态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多、生存质量越差。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 选择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病人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估[11],主要包括客观支持 (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及社会支持利用度 (3个条目)共3个维度10个条目,累计得分越高,社会支持状况越佳。
1.2.4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采用沈晓红等修订后引入我国的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12],该量表有3个分量表,分为面对包括8个条目、回避包括7个条目、屈服包括5个条目,共20个条目。每条目答案有4个等级,赋值1~4分,其中12个条目为正向计分;8个条目为反向计分。3个分量表的满分值分别为32分、28分、2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使用该应对方式越多。
1.3 调查方法 研究人员向病人解释研究目的,获得病人的同意,然后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问答调查。根据受访者的文化水平、写作能力和视力,对病人进行自我评价或探究式调查,临床因素结合病人病历进行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有效回收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6%。
2 结果
表1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评分 单位:分
表2 PLC病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单位:分
表3 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r值)
表4 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现状 叶子悦等[13]研究指出,腹腔镜下PLC切除术可明确各解剖平面与血管走形情况,有助于减轻血管、脏器损伤,且手术切口小、切口渗血少,进而明显降低胆漏、伤口感染、出血、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可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成为手术治疗PLC安全有效方法,这与本研究中病人生存质量功能领域处于中等水平相符。本调查还显示,得分最低的是病人的情绪功能(57.67±11.58)分,症状领域中疲乏得分最高(58.48±11.67)分,这提示一方面除重视临床疾病分期、Child-Pugh分级、术中输血量、淋巴管浸润、术后甲胎蛋白(AFP)等指标外,还应关注病人心理情绪改善[14],另一方面应强调疲乏症状处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PLC社会支持情况研究普遍提出其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本研究得出相似结果:社会支持3维度中主观支持相对较高(20.65±2.11)分,客观支持(8.98±1.87)分与支持利用度(6.76±1.78)分处于中等水平,这有利于病人应激情绪缓解、心理状况及康复进度改善,但也反映多数病人术后缺乏主动利用社会资源意识,诊疗过程感到焦虑、抑郁时选择封闭自身、回避社交,获得较多社会关注同时却不善于接受帮助,这可能与PLC病人团体活动偏少、宣教效果差相关[15]。
此外,相关文献指出,应对方式中“面对”可调动病人内因,指导正视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16];“回避”是机体本能急性应激状态采取转移注意力措施以淡化或漠视应激事件;“屈服”则为消极对策,不利于应激压力缓解,反而降低自身防御能力。本研究还显示,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应对方式依次为:面对(21.01±1.21)分、回避(17.23±2.11)分、屈服(15.01±3.21)分,这与李艳敏等[12]对35例住院PLC病人调查发现多数能以积极或平和心态面对疾病结果相符。
3.2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病人的总体社会支持与总体健康质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感功能领域(r值分别为0.199,0.195,0.181,P<0.05),该结果提示高社会支持度会促进良好角色、认知、情感功能,分析原因:一方面社会支持会缓冲应激反应、改善困难情境、减弱个体应激评价氛围与过程[17];另一方面社会支持利于病人自我反思与内归因,帮助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错误健康行为,并调控思维、情感、方法与行为,减弱应激反应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严海鸥等[18]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可缓解症状与发展、提升机体免疫力与治疗依从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生活质量。
3.3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面对应对方式和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回避应对方式则与情绪功能呈正相关关系(P<0.05),屈服应对方式和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原因可能为“面对”的积极应对策略不仅使病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专业疗护、寻求多途径疾病医疗保健护理知识与方法,而且利于情绪自我调控、转化压力为动力;“回避”或“屈服”显示消极情绪应对倾向,严重负面心理还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机体诸多不适症状加重、躯体或心理功能衰弱,导致耐受性降低[19],此外,疾病感知功能进一步下降,表现为趋于过劳、睡眠障碍、运动缺乏等不良生活方式,并忽视定期检查、服药、身体保健、健康知识匮乏等[20]。因此,医护人员应正确评估应对方式、适时健康教育,指导正确对待病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屈服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高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均有利于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加强其心理护理,以期提升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