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日语俳句创作的特点浅析

2021-04-30李嘉珍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俳句母语日语

李嘉珍

武汉大学

一、俳句的全球化创作

俳句是日本独有的包含季语的短诗形式之一,由“五-七-五”共17 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俳句在日本有着积淀的历史基础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日本的各大报纸上几乎都有俳句相关的栏目;日本的学校里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来教习俳句;日本每年都会举办名目繁多的俳句大赛,如“全国学生俳句大赛”等,鼓励学生们从小创作俳句。日本也积极推进俳句的推广:如借G20峰会举办的以“日本与欧洲”为主题的英语俳句大赛等;日本更是与时俱进,借助新兴手机传媒,与伦敦地铁公司联合Twitter.com 举办了“搭地铁写俳句”大赛。甚至连欧盟主席赫尔曼·范龙佩都出版过一本俳句集。由此可见,俳句创作俨然已经显现出全球化的迹象。

俳句创作的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语诗歌创作的多语言多文化的兼容性。从字形上来讲,日语里有许多假名可以替换为汉字,以汉字独有的象形功能达到画面感与音韵感的结合,这一点使得俳句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和创作。比如阿波野青畝的俳句:「山又山/山桜又/山桜」,这是一句罕见的纯汉字俳句,仅凭「山」、「又」、「山桜」几个汉字词的重复重叠,就体现出了山峦叠嶂、满目樱花的幽美景象。从音韵上来讲,即使加入了其他语言的元素,只要俳句五-七-五的形式得到完整保留,其音韵美就得以呈现,因此俳句创作也易于被表音语言的母语者接受。

日语的多语言多文化兼容性使得俳句成为了外国日语学习者模仿创造日本传统诗歌的绝佳体裁。因此,在日本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面向全球留学生的日语俳句创作实践课程。对日语俳句的模仿创作有利于日语学习者不断加深对日语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其日语学习水平;而对日语学习者创作的日语俳句的考察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语学习者的表达特点,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表达特点,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引导促进日语学习者的水平提高。

1.对俳句创作分析的语料选择。

本文在这里选取的语料,为广岛大学文学部2018 年春季面向留学生开设的「日本文学演習/日本文学語学総合演習」课程中,外国留学生所创作的俳句合集。

该课程中,共有外国留学生共计14 人,其中中国学生10 人,泰国学生3 人,印度尼西亚学生1 人。在这个课程里,留学生们共创作出俳句144 首,编集为「みんなの俳句」集。其中包含季语的俳句共87 句,不包含季语的无季俳句为57句。 其中中国留学生创作的俳句为103 首,非汉字母语国家的留学生创作的俳句为40 首。

本文以此俳句集为语料库,进行俳句创作的特点分析。

2.留学生的日语俳句创作特点。

(1)留学生日语俳句创作的季语选择会受到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基于本文选取的语料库,我们可以整理得出,全库共出现67 个季语,其中有51 个季语只出现1 次,11 个季语出现2 次,3 个季语出现3 次,一个季语出现4 次,一个季语出现5 次。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对于季语的选择是相当分散的。尽管如此,在分散分布的季语里面,出现了一个重复频率最高的季语:“蛍”,也就是萤火虫。我们列出所有的五句俳句如下:我们可以看出,这五首俳句都是在同一题目要求下创作的,诸作者也并未显示出显著的国籍差异。结合诸作者本人对于俳句创作的阐释可以发现,大家之所以一看到“夏・動物”这个题目就立刻联想到萤火虫,是因为受到了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萤火虫是日本动漫里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比如“夏目友人帐”、“虫师”、“萤火虫之森”等作品,都对于萤火虫这一意象进行了出色的描绘与塑造,使萤火虫成为了夏天的象征,蕴含了浓浓的和式风情。

?

由此我们看出,留学生在创作俳句作品时,对于季语的选择深受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

(2)留学生日语俳句创作体现了日语与其母语相结合的独特风格。通过对语料的整理,我们能够发现,留学生创作的日语俳句,引入了一些传统俳句里所不存在的表达,这些表达深受其母语国语言表达的影响,只有结合两种语言共同分析,才能解读到其精妙之处。

例如「木の陰や、琵琶を弾きけり枇杷食べる。」(李嘉珍)一句中,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众人闲聚树荫下,边品尝着新鲜采摘的枇杷果子,边听着长辈悠然弹弄古朴悠扬的琵琶,悠然闲适地度过夏日的惬意画面。「木の陰」为视觉画面,「琵琶」为听觉信息,「枇杷」为味觉信息,俳句短短几个词语就调动了三个感官同时感受到浓郁的夏日气息。另外,不论是在日语里还是在中文里,「琵琶」和「枇杷」这两个词都是同音词。这首俳句妙用同音词,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不胜巧妙。

除了日语与中文的联结互动,印度尼西亚语和日语之间也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例如「「イヤ」と「いや」、バレンタインデーの後悔。」(パラミタ・メイディアニ・プトリ)这首俳句,出现了「イヤ」和「いや」两个词语。乍一看这两个词是同一个词,实际上却并非如此。「イヤ」其实是表示外来语,即印度尼西亚语里面发音同为“Yiya”的一个词语。日语里的「いや」是否定、否认的意思,而印度尼西亚语里面的「イヤ」则是肯定、认同、接受的意思。在这里,两个词同音,却刚好反义,表达出面对爱的告白,不论是接受还是拒绝,将来都有可能后悔的复杂现实,体现出印尼女生对爱的又渴望又害怕犹豫的复杂心情。收到“Yiya”的回答的告白者,无从揣测印尼女生是接受还是拒绝,有文化差异的日印两人能否打破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爱情的担忧与犹豫,最终心心相印呢?不由得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留学生创作的俳句里,糅合进去了其母语和日语碰撞出的火花,读起来清新特立,体现了日语俳句对多语言的语音语义表达的兼容性,也隐隐显示出俳句的全球化创作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新的风格。

3.留学生日语俳句创作深受其母语文学典故的影响。

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的俳句创作并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俳句字词表达技法上,更是深受自己母语文学典故的影响,短短的十五音里蕴含大量的信息,必须结合相关文学典故方能准确解读。

比如「荒海や、礁を探して、海燕。」(陳祉含)这一句,典出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海燕》里有一句名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著名的海燕精神的象征。结合这个背景,才能立刻读懂这首俳句对海燕穿过海上暴风,在惊涛骇浪中稳立礁头的无畏精神的赞颂。而「古寺や、僧眠くなる、寒鴉。」(董鳳嬌)这一句典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古寺」、「僧」、「烏」这三个意象描绘出古寺无人、僧侣入眠,静寂的深山里唯有乌鸦的叫声划过天空的画面,与“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遥相呼应,于寂静中透出淡淡愁思。再比如「天若し情有らば天もまた老い我鬼忌。」(葉露)一句,典出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在诗中写道“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对古昔繁荣的咸阳道而今荒草萋萋的感慨,如果老天有情,看到如此盛衰变化大概也会悲从中来。这首俳句对于熟知李贺的中日学生而言不难理解,但是对不了解此典故的其他国家学生而言恐怕诘屈难懂。而化用了“青梅竹马”典故的「青梅や、本音を漏らし、笑われた。」(李玥明),不懂典故的读者也无从知道其主题是爱情。

这一类型的俳句在语料库里占比不少,通常与作者的文学素养息息相关,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日语学习者自身母语的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到其日语的学习与应用。

二、结语

俳句短小隽永且创作易上手,在语音语义上充分对多语言多文化兼容,有利于全球的日语学习者用来练习日本传统诗歌的创作,丰富自己的日语表达,近些年成为一些日本高校面向留学生的日语课堂的教学实践内容。

在广岛大学文学部2018 年春季面向留学生开设的「日本文学演習/日本文学語学総合演習」课程中,我们分析留学生所创作的俳句合集,发现了三个创作特点:在季语选择以及画面感的营造上受日本文化尤其是动漫文化影响;在字词表达技法上受日语与其自身母语的影响;倾向于选取包含其母语文学典故的信息进行创作。因此,可以对留学生从以上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传统俳句的创作思路,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内容。

这样的创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留学生对于日本传统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的日语表达,在创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日语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俳句的传承与全球化传播,通过全球化创作的改良使传统俳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讨论的一点是,这样的创作实践能否应用于中国的绝句律诗等传统诗词的现代创作实践里,推动全球的中文爱好者与诗词爱好者对中国的传统诗歌进行挖掘理解与模仿创作,需要我们的中文全球教育者尝试借鉴与研究。

猜你喜欢

俳句母语日语
趣说俳句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母语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新派俳句的倾向
母语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关于松尾芭蕉俳句汉译的研究
日本俳句的译介及汉俳的创建——以林林为中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