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级主题性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04-29吴菊香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蚕豆葵花星辰

吴菊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我想套用这句话:“班级是小的学校,学校是大的班级。”要使班级成为一个小的学校,就要把最主要的事一件一件挑选出来,班级全员参与。我把自己所带的班级称为“向日葵班”,我把班上的孩子亲切地叫作“小葵花”。学校将行知园装扮成具有浓郁劳动气息的“学田”,为儿童的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我正好乘着这股春风,带领小葵花们在行知园里种花、种草、种庄稼,养鸡、喂鸭、遛小兔,探寻生命成长的奥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春种、夏夏耘、秋收、冬藏,小葵花们亲身参与了播种、浇水、除草、施肥等一系列活动,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植物生命成长的喜悦。

一、研究背景,开发课程

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但我同样向往幸福的诗意人生。我要让我的学生和我一起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知识的种子,使其萌芽、长叶、开花、结果。我乐意学习和接受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的新教育理论成了我在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我们向日葵班在学校里有一个实践的主阵地,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积累了写作素材,也丰富了学生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为儿童的生命自由生长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园内开展的各项主题性活动,受到了小葵花们的热烈欢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燕子的呢喃软语,桃李的芬芳吐蕊,都是美丽的春光。但最美的春光还是属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在行知园里看蚕豆开花,摘“小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朱周佳同学这样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远离城市的喧闹,我回归了自然,倾听她美丽的声音。听,是风儿的声音,调皮的风儿坐在绿树枝头,与绿叶共唱一首优美的小曲。听,是流水的声音,清澈的泉水跳着笑着一路欢歌,日日夜夜不停地奔腾。噼啪,噼啪,这是蚕豆萌发,土壤破裂的声音。啾啾,啾啾,这是鸟儿在枝头歌唱的声音。去吧,去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炎热的夏季来临,行知园里充满了生机。孩子亲手栽下的草莓成熟了,圣女果也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孩子们深深爱恋着夏日的校园。“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金黄的向日葵在报告成熟的喜讯。寒冬,白雪覆盖了学校的行知园,苍茫一色。只有顽强的蚕豆傲然挺立着,与蜡梅、雪松一起为单调的冬景抹上几道亮色。“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冬天的行知园保存着它独有的美。学校自主开发的《开心行知园》被评为“如东县优秀校本教材”,这本教材也是我们班级活动课程的教材。

二、制定方案,实施课程

1.守候生命,静待花开

“遇上翡翠蚕豆”主题活动课程历时七个月,跨越四个季节。守候生命成长的过程是缓慢而漫长的,但这个过程值得等待,蚕豆的生长故事可以给我们在面对学生个体教育问题方面很多启发。教育是“慢”的艺术,没有放眼四海皆准的教育方式,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成才之道。

处于快节奏时代的我们,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存在部分家长焦虑不安,学生心浮气躁,老师急于求成的现象。但教育显然不能是快餐似的。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这样的例子:星辰生活在离异家庭,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星辰就跟外婆吃住在一起。这个孩子动作很慢,对外婆的话又听不进去。以前家庭作业常常拖到九、十点钟还做不完,第二天天刚亮,又爬起来再做。外婆急得几次找到我哭诉,让我想想办法。我看到星辰,笑着问她昨夜做到多晚,待问清是八点之后才开始动笔写的原因之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她每天写完作业发个时间给我,不得超过8:40;周六不超过晚6点。有两次外婆告诉我孩子没有写完也提前发信息给我了,那天孩子的妈妈从外地第一次主动给我打来电话。我告诉她们,以星辰的性子,天天8:40之前完成所有作业不太可能,但只要多数情况下做到了,就不要去苛责她。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学校里,她是最认真的一位,作业不写完从不出教室,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作业对她来说像座山似的,她也从未落下过作业,我们做老师、家长的有什么理由去责备她呢?加上孩子的妈妈不在身边,学习有困难的星辰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帮助,她是个可怜又无助的孩子啊!所以我选择等待,这个学期,星辰每天都能在8:40之前做完,有一次竟然在7:40就做完了。第二天我和她击掌庆贺,那天之后,我发现她一点儿也不比别的同学慢了。期中考试,她考了87分,达优了,内向的她还主动告诉我期末她想努力考90分。对于星辰这样的孩子,我用的是种植蚕豆守候生命成长的教育方式的教育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却很有效。

在面对后进生时,我始终告诉自己:我面对的是儿童,儿童有自己的情感,儿童有自己的空间,要尊重儿童,爱护儿童,像侍弄花草那样精心管理他们,使其繁茂昌盛!

引领小葵花们诵读诗篇《蚕豆礼赞》,孩子们就忍不住拿起笔,写下自己的诗作“遇上翡翠蚕豆”“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等。全班共创作了48首儿童诗,在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启建主任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这本《遇上翡翠蚕豆》诗集还编印成彩册了呢!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儿童的创造性最易于得到启迪和开发。

2.放大快乐,分享幸福

微笑向日葵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与自信、坚强与团结、智慧与感恩的班集体。每一届的向日葵班是学校里最阳光的少年,他们热爱学习,并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上生长。“朵朵葵花向太阳”主题活动课程从开学前的两天启程。早早地,我就以向日葵班班主任的身份向全班公布班名———微笑向日葵。班名寄寓着对所有在这个班级学习的孩子和在这个班级工作的老师的祝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幸福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开学初,面向全班征集班徽,建立向日葵雏鹰小队。班本文化的营造,有效地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育家陶行知在“每日四问”的演讲中第一问就是:“身体有没有进步?”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小葵花们每天都参与至少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慢跑三圈,舒展筋骨。“贴烧饼”游戏强调全员参与,跑跑动动,年轻的孩子更健康,也更有朝气。不仅这样,游戏带给孩子们的愉悦感缓解了学习的紧张和压力,劳逸结合,是最科学的作息。阳光体育运动的丰富性提供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操场上的欢声笑语永久地定格在稿纸上。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戴上小葵花徽章的孩子们每天像朝阳般活力四射地投入学习中。精美的图书在班级漂流起来,书籍就像粘在了孩子的手上“爱不释手”。读书、习字、作文,孩子们越来越贪婪地品读着那些美好的文字;孩子们越来越欣喜地描摹着那工整的方块字,越来越自豪地欣赏着自己长达三四页纸的习作……

根据学生的興趣爱好及特长发展,组建朗诵、电脑、科学、剪纸、绘画、广播主持、文学创作、趣味英语、趣味数学等兴趣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儿童爱活动,活动开阔了儿童的心灵,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音乐有利于孩子的情感培养。利用晨会课吟唱古诗词,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班会课上唱响励志歌曲,时代感强又富于激励的歌词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小葵花舞台,班级开展诵读比赛、课本剧大赛、手抄报比赛、习作大赛、速算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巧手制作等活动,不失时机地为儿童创造一切可发展的空间。儿童是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儿童比成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活力和探究的主动性。

三、总结活动拓展延伸

我们是“向日葵班”,我和孩子们一起奔跑,一起游戏,操场见证了我们运动的快乐;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一起歌唱,教室见证了我们学习的充实;我和孩子们一起耕作,一起收获,行知园见证了我们劳动的满足。孩子们由内而外呈现向上的力量,是蓬勃,是朝气,是葵花永远向阳。葵花徽章一开始是标志,戴在胸前,是集体精神风貌。渐渐地,葵花徽章越来越内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象征。

孩子们说遇上吴老师是最幸运的事,我说遇上这些小葵花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快乐依旧会被放大,我和孩子们会一直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猜你喜欢

蚕豆葵花星辰
月夜星辰
奶奶跳舞
葵花田
蚕豆花
散乱星辰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找蚕豆“耳朵”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夜晚的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