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科学性
2021-04-29龚悦
龚悦
语言能力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有着密切联系。近些年的教改将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上,这使得小学英语的教学也偏向于对学生的对话进行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懂会说”,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一、对话:理解输入
对话主要有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三种方式。有效的对话能够增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性输入,可使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会在课堂上体现三方面的教学环节:一是通过师生间的问答,来创设语境;二是生生间的交流,来相互提问,学用结合;三是生本间的留白,来增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考,以这三个方式为主的课堂对话更加高效。
例如:“How many”单元,在课堂上,学生在跟随原音诵读后,我和学生进行交流,采取问答形式,“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your bag?”学生开始数数,“seven”,就这样,我选取了几名学生,在提问对话中,交流的同时进行示范。其他学生也模仿我们交流的模式,我鼓励他们询问更加广泛的内容,“banana”“apple”“pear”“tree”“desk”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相互间交流对话的内容,开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课堂的最后十分钟,是学生重新温习课本的时间,也是学生与课本进行生本对话的最佳机会,依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写出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收获内容补充到课本中。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对话,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就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进行发挥,自己理解,自主记忆输入。
二、循环:植入情境
循环式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传统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的熟练掌握。学生课堂上的循环对话一般围绕单元或者课文的主要句子进行,相互间提问、自己循环朗读、循环复习等方式,都可以作为课堂练习的有效方式,特定情境下的循环对话,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深化理解的层次,对词语的灵活使用和对语句的灵活变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教学中,我采取了循环式,巧妙植入情境。这个单元的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通话色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定了“In the forest”,第一遍,我们以单词为主,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单词,“house”“soup”“just right”“soft”等,一边标注,一边进行诵读;第二遍循环以短语为主,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标记其中包含的词组,并且讨论一下每个词组的意思;第三次的循环诵读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背后的意义的理解为主,一边阅读,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对本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子都有所了解,更学习和认识到了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循环式教学并不是无目的随意练习,而是循序渐进的一种有效循环,学生先从基础入手,依次由浅入深,再在不同的情境中循环往复,强化语言的使用和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真正地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
三、活动:有效迁移
对于语言而言,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实践。学生在面对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时,往往会说、会写,但在情感、语速、语气、感受方面阅历不够,而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有效运用。小学阶段,我们会开展英语演讲、编演剧本、讲故事小竞赛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目的是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对语言有效地联系和比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例如:教学“At Christmas”单元时,这个单元内容与圣诞节有关,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我在班级内部开展了“Christmas gift by myself(我制作的圣诞礼物)”手工活动。作品的内容、形式不限,但需要学生对这个作品用双语描述。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口语。借助于这个节日,我们联系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系列活动为主题,学生将思维进行有效的迁移,结合自己学过的内容,大胆地想象,详细地表达。这个过程,学生从最初的简单交流,逐渐转变为一小段的物品描述,实现了从句子到逻辑的有效迁移,也提升了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活动课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往往可以体现在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对于小学英语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去设计、自主活动,以发挥活动的效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掌握表达技巧。
小學阶段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小学阶段,我们一边传递英语知识,一边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等基础能力。毫无疑问,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多样,总体原则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课上课下相结合,学生在懂的基础上“通”,在“通”的基础上“活”。用科学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串联知识,灵活掌握学习方法,强化英语语言能力,综合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