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原理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29颜航国
颜航国
英语写作和语文写作一样,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对学生语言学习成果衡量的工具。然而英语的写作教学,长久以来就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老大难”。如何有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始终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潜心钻研的课题。
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的词汇充沛且语法优秀,但就是读不懂短文材料,写不好英语作文,拿不到高分。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对“句意”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读不懂,写不对。对于这件事,本文将通过语用学原理引入教学,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对词汇的认知和理解,并以此确保读后续写的内容和语言与前文连贯准确,从而达到产出与理解相协同的目的。
一、什么是語用学原理
在英语语境中体会语言意义,这就是语用学在英语教学中最大的意义。语用学更像是一种“言外之意”,这种“言外之意”存在或不存在于英语句子本身结构中,其主要依赖于所处的语境,如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语境。
例:你真是诸葛亮在世啊!———youre so smart!
这就是语用学中的背景语境,背景语境即“语意不存在于句子本身的结构之中”!读懂这句话需要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至少要知道诸葛亮是谁,他做了什么……只有理解了背景语境,才会明白:“哦!原来就是夸人很聪明、很睿智的意思。”
二、读后续写面临的问题
在新高考改革以后,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题型出现,读后续写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课题,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重心之一。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中,读后续写和语文写作教学一样重要,它对英语教学的发展有里程碑的作用。在语言输出上,通过整理文本而后进一步加工、升华,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更加遵从整体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其实我们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语用学和阅读写作的结合,在教法上可谓是毫无创新可言。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是先阅读,然后照着文本逐字逐句的、一点点的进行生词讲解、语法解读,最后再强化句式语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听说读写”四基本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我们“听”的目的在于理解“句意”,如果听不懂、读不明白,又谈何理解?谈何写作呢?所以我们要明白,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第一步,因为这是无法跳跃的输入手段。如果我们阅读完毕之后不解其意,就无法进行语言输出。
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输入和输出上,并不重视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及发展,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外语的学习。
三、语用学在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读后续写的特点呢,其实和语文作文的输入输出一样,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读懂原文、理解语篇的语意内涵,而续写是创造和再加工的过程,这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参照语言样板(关键词),把握逻辑构思,合情合理地推进故事情节,实现原文与续写的巧妙衔接,以此完成读后续写的二次创作。
而如果通过语用学原理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新高考写作题型就是典型的综合性测试,这个和语文学科的作文写作是一个道理,所以英语读后续写就是在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先不说浙江省新高考读后续写,就说常见的题型类别,阅读少不了理解能力,没有理解能力就无法推测后续要发生的事情。所以要通过语用学的教学原理,对语言输入进行处理、提取、辨认、加工、修正,使学生理解短文的“言外之意”和所要确切表达的具体意思。
就说语用学作用于读后续写这块,学生先阅读一篇短文,基于语用学原理领会原文之后,才可以处理结果并记忆于脑海之中,(以前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式知识)才可以发挥出功效,达到理解输出对等的目的。
四、语用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读后续写一般会提供一篇300词左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依据材料的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及所标关键词续写一篇170词左右的短文(满文25分左右)。要求续写内容丰富,应用了5个以上的短文中标出的关键词语,与所给材料融洽度高,与所提供的各段落开头语衔接合理,所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丰富、准确,允许一些错误但不能影响意义表达,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链接成分,使所续写的短文结构紧密。
1.理解
例:My milking stool is complete.我的挤奶凳辩述完毕。
通过字面意思来看,我们不明白什么是挤奶凳。我相信很多人读到这里是不能理解言外之意的。那给“挤奶凳”续写一个故事(像凳子一样有三个立足点)。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了,“Milking stool=Opening statement”其实是指谢尔顿为自己的法律辩述。谢尔顿的辩述有“三点”,就像“Milking stool”一样有三只脚,就好比中国的“三足鼎立”。
2.输入
我们想,至少要“输入=输出”,要达到对等的基本前提。当学生理解短文内外的意思之后,就要找出短文主旨,仔细地想象、仔细地构思WH。(WH:老生常谈的Who、What、Where、Why、When、How)。以浙江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为例吧(17年11月卷)。
例:“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
在阅读“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时很多学生会卡壳,所以读懂上下文的“语境”就很重要,就像文中“a hotel with a vacancy”,它表明的东西无它,只是旅店的相关信息而已。而妈妈则灵光一闪,有了在别人家院子安营扎寨的奇特想法。由此我们推断,可能无法入住的原因是旅馆房间住满了,也可能是旅馆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停止接客(消防问题、设备问题皆可)。学生们阅读短文的目的是理解“语意”,这时候部分生词或者是难词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谨记重要的关键词,续写才可以抓住脉络而得分(抓主干,树立全局观念)。
3.输出
思想碰撞,交流想法,头脑风暴的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很多学生词汇量、句式、短语、语法并不差,但每次面临读后续写就无从下笔。因此,教学应重点训练强化这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如下面例句)。
例:absent-minded,forgetful,trip,David,camping,tent,Mom,Dad,troule,nine.
淤The next day we remembered the brand-new tent we had brought with us.
于We drove through several states and saw lots of great sights along the way.
我们围绕关键词(tent)好好想一下,这让我们的思维得到发散,我们会想:帐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可能是爸爸认同了妈妈想法,给予了妈妈一定的支持,也可能刚出门就把帐篷丢了,导致事情夭折,同时也可能向着N多线路发展。总之,这是围绕关键词转而实施描写的过程。所以接下来我们让学生围绕“sights”进行构思,让他们畅所欲言,提供一些环境或场景的描述语,最后补上结尾即可,如一家团聚、改变计划等都可以。
读后续写不可脱离语境,我们需要注重的是,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及逻辑关系,只有符合情节发展的读后续写的叙述词,才能让人感觉自然、感觉信服。就像短文中出现的形容词absent -minded和forgetful一样,这就是妈妈的个人标签了,因为妈妈总是丢三落四,除了忘记带钱包,竟然还有遗失孩子的经历。而如果考生读懂其中的意思,就可以根据短文提供的情节,续写紧凑度极高的文章。这样,前文的铺垫和背景陈述,才会对故事发生的情节发挥作用,学生在谋划时考虑到这一点,就可以自由发挥下笔如有神了,但是要切记不可以随意发挥,一定要紧扣关键词追随故事发展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