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京城传统发廊的“魂”

2021-04-29苏烁然

中国化妆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联刘师傅美发

苏烁然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发型的多样化使得人们不再过多选择光顾传统发廊,但依然有这样一些老手艺人坚持与传承。我们采访了四联美发的老师傅归秀凤和金板寸的第三代传人刘清池,请他们来讲讲自己与传统理发、手艺传承和“龙抬头的渊源和故事,以及在各自擅长领域中对技艺、工具的传承与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也在不断地吸纳新生事物,为传统手艺在新时代能够延续作出坚守与创新。

跨越半个世纪的京城理发记忆

“南派”的老北京理发店

提到四联美发(以下简称“四联”),每个北京人都知道这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即使历经时代变迁,四联依然是北京人心中标志性的理发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早的四联是从上海“搬”来的。

四联的归秀凤老师傅介绍,1956年,北京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中,服务业的落后和发展缓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安排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店集体迁到北京。

当时,北京人的发型较单一,女士烫发也只有大花、小花的样子,过于呆板。上海作为当时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城市,在发型的设计上也遥遥领先于北方,上海师傅带来了新潮发型,还能在烫发基础上刷出漂亮的大波浪,在服务态度上也更加亲切、热情。南派的手艺相较于北方更新颖时尚,因此,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对四联情有独钟。

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发展至今,四联已有65年的历史,传统的理发技艺也被完整保留下来。归师傅介绍,在四联,男活儿的拱三茬、无声吹风、剃光头刮脸,女活儿的手卷扁花、手卷大花、刷波浪、女士绞脸都属于非遗项目,这些在店里还能够体验到。她认为,老手艺需要进行沉淀,不仅要做到传承,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这些非遗项目中,女性顾客做的最多的就是“卷花刷波浪”,用塑料卷做完小花后,再用四联特有的钢丝刷刷成大波浪。很多顾客也反映,去别的理发店,那些理发师傅不会做这样的大波浪,也没有这样的工具。归师傅觉得四联在手艺的传承上很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需要日积月累地练习技术,才能做到让顾客念念不忘。

在四联,技艺的传承以学徒制为主,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从业四十余年,归师傅总共带过六七个徒弟。与想象中需要三五年才能出师理发不同,归师傅说徒弟们一般一年就可以上椅子,因为师傅与徒弟间保留着一种长期的师徒关系,师傅可以随时提醒徒弟有哪些地方理得不到位。在实践中,徒弟在不断地学习,师傅也在不断成长,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修剪方式。同时,归师傅也强调,四联的学徒制不仅是传承技术,也要教会徒弟对待顾客的态度和服务理念。想要学理发,先要学做人。

开放思潮与烫发的流行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的思潮之风吹进中国,女孩们的装扮逐渐新潮起来,发型也成为追逐时尚的重要元素。在上海,姑娘们最先将头发烫出卷卷的弧度造型,开始带有风情万种的复古意味。20世纪50年代,四联从上海迁到北京,也将这股烫发风潮带给了更多的北京姑娘。

归师傅提到,在她工作的几十年中,女性烫发的器材和工具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她刚来四联的时候,来的顾客都想要做大卷,需要大吹风来吹出这样的造型。在烫发时,一般用电烫的挂烫机,顾客坐在椅子上,用电夹子把头发吊起来烫。归师傅说,电烫也是个技术活,时间掌握不好的话,会把顾客的卷花烫掉了,或者烫不出卷花。这样的工具在当时比较新奇,烫出的卷花保持的时间也很长。

到了20世纪90年代,烫发发型更加时尚多样,蘑菇头、三角烫比较多,也应用上电夹板这样的工具。进入21世纪,数码烫、烟花烫和陶瓷烫等,更适合年轻人,发梢有个自然的弯,也好打理。烫法在变更,顾客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和其他新式理发店不同的是,现在在四联烫发,还会使用到原始的手卷棍,依据卷棍粗细的不同,做出新潮的发型。

沉淀传统,延续创新

时过境迁,北京的理发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但都没有撼动四联在理发行业的地位。四联始终传承着传统“剃光头”“刮脸”“烫发”的手艺,成为北京理发业一块响当當的金字招牌。归师傅在四联工作的四十余年中,不仅传承着传统手艺,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生事物,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下沉淀、延续与更新着传统技艺。

归师傅说,来四联理发的顾客群非常广泛,老中青三代都有,甚至“90后”“00后”也有很多。四联的老师傅们保持着独有的技术功底,对她来说,年轻人的发型反而比中老年人的发型更好做。

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自然蓬松效果的发型,把发干用数码烫的方式烫—下,再用最粗的手卷棍烫出弯,让它更加动感飘逸。在发型设计上,她和年轻人也会互相商量、互相接受,比如“00后”来理发,有其自己的想法,作为理发师,也需要借鉴这些新生事物,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提高。之后再根据顾客的脸形以及想要的发型进行中和,达到其最满意的效果。对于年轻人的发型,也是延续2010年之后的烫发,只不过修剪的层次不一样,以修剪层次低、自然的弯和方便打理为主。

2000年,美白理发店与四联合并,在四联王府井店的三楼设立新概念工作室,特别时尚大气,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新概念工作室针对年轻女性顾客的不同情况及具体要求,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设计概念、新的创意形式等理念,吸引时尚的年轻群体。2014年,四联也筹建了全国首家功能齐全的美发博物馆,里面放了一些老物件,讲解一些美发历史,使得传统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

在新时代,延续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四联也依然保留着自身技艺的特点与长处,归师傅认为,传承必须从基础做起,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

Q&A《中国化妆品》对话归秀凤

Q您对于“龙抬头”这个日子是怎样理解的?“剃龙头,有怎样的寓意?

A“龙抬头,意味着辞旧迎新,讨个好彩头,希望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大家在“二月二”这天来理发,也是希望能够在这一年抬起头来做人,低下头来做事儿,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Q往年在“龙抬头”当天,顾客最早几点就会来排队?

A:往年“龙抬头”,四联都特别的重视,每年都会提前三个星期来设计场景、布置和准备,营造节日气氛,所有的用品都要准备平时的三倍,确保顾客能能夠“抬上头”。一般顾客早上六点多就来排队,七点多店里就开门了。

Q往年“龙抬头”,四联美发都举办过哪些活动?

A 2012年,我们举办了“二月二龙抬头”美发文化节。前几年,在“龙抬头”当天我们也会提前两个小时,免费给公安干警理发,让他们做第一拨“抬头”的顾客。2019年,我们把周边的环卫工人请到店里,免费给他们理发。

Q哪一年的“龙抬头”给您的印象比较深刻?

A我对给公安干警、环卫工人服务那年的印象比较深,因为这些普通人其实也特别值得我们尊敬,我们也愿意给他们服务好,也是传承和弘扬服务大众这种精神。而且“龙抬头”这天特别忙、特别辛苦,不论是经理还是理头的师傅,都特别有凝聚力,保障好后勤工作,大家拧成一股绳。

Q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人们对于“龙抬头,的看法有怎样的变化?

A我觉得大家对“龙抬头”都特别重视,特别是男同志,因为北京人有这样的说法。“龙抬头”是四联最忙的一天,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十点多,要服务20 -30个人。有的男顾客,可能头发没有长得很长,但是在“龙抬头”当天也要来剪个头,说想要“改头换面”,所以这些年还都挺重视的。相对于男同志,女性来剪头的就少一些。

四九城内,一把推子的坚守与传承

传承起源:

老北京独有的板寸文化

谈到怎样接触到剃头这个行当的,刘清池师傅说,剃头属于他们家的家传手艺,最早干这行,就是为了有个营生,有个职业,到现在一干就是几十年。

刘师傅介绍,板寸是受北京地域文化影响而独有的一种发型,是在清朝剪辫子以后,剃头匠们根据北京人的头型、发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发型,这种发型易于打理,而且有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大钊和鲁迅。

板寸在理时因人而异,根据头型、发质、发量、脸型进行“私人定制”,例如,在给费俊龙和聂海胜理发时,两人的发量发质完全不一样,通过板寸的手法,可以漓淋尽致地体现出他们精干的气质。有人适合板寸,有人适合圆寸,因此理寸头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的。

作为老北京的传统手艺,板寸的讲究非常多。如握推空、下推准、握梳悬、下梳稳、近推平、远看形,尤其是其中有很多规矩和门道儿,全是剃头匠需要学的。刘师傅说,现在店中保留比较完整的,就是‘‘放睡”这门手艺,包括五花锤、推拿揉按、放松经络等。“放睡”就是在理发的时候运用推拿揉按的手法,将头发从发丝到发根推揉起来,使每根头发都在掌控范围之内,这样理出的发型长出二十多天后依然不会变形。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飞天任务前,刘师傅给他们剃头时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手艺。当他们安全返航时,发型也依然潇洒漂亮,头型一点没有改变。

传承特色:

老手艺是非常诚实的

与如今的美发行业不同,传统理发更要下功夫,培养一个徒弟需要五年的时间,其中,三年培训,两年实践。不仅出师周期长,刘师傅还强调了传统理发中的各种规矩。例如在理发时,从哪里下推子和收推子都有规矩,必须要顺时针理发,必须要站着干活,永远都要站在客人的后面,不允许跟客人面对面,也不能在理发时掰客人的头。

他也补充道,传统理发也有很多技艺的传承,如握推、行推、运推、走推,以及力度、角度和速度等,是非常综合的一门手艺。而且现在店内只卖手艺,不卖产品,店里没有电吹风、没有发胶、没有各种发蜡和发油,理出来的头型突出个性,力求自然,不是因为之后的各种吹烫和修饰而做出来的发型。

传承困境:

一个时代的逝去

谈到如何将板寸手艺传承下去,刘师傅也表达了他的担忧与紧迫。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耐不下寂寞来学这门手艺,因此手艺后继无人的困境一直摆在他面前。这几十年,他带过几百个徒弟,但是到最后留下的很少,有的入学着学着就去了别的行业。

因此他认为,传承这门手艺的根本要素,是徒弟们要耐得住寂寞,要有耐心钻研一门手艺。现在的时代日新月异,板寸手艺的传承人也越来越匮乏。面对这种情况,刘师傅依然在坚持,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东西不能丢,这些东西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而且传统的手艺丢了就找不回来了,所以再难,他也要带着这帮徒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刘师傅回忆起他从小在这条街上学手艺的时候,街边还有很多老手艺人,如靖奎大爷等。几十年后,这些老人们逝去了,也把一个时代带走了,如果他再不干下去,可能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剃头手艺就真的失传了。

传承发展:

守住“四艺”

为了传承板寸这门手艺,刘师傅也从各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

在发型上,板寸作为非遗的传统技艺,金板寸原汁原味地传承了技艺、规矩、手法和手势,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他也在以老手艺,做新传承,做一些新发型的改变,也在不断跟进,如毛寸的变化、青寸的衔接渐变等,更适合年轻人的潮流。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老手艺,刘师傅还在2016年带着徒弟们参加《天天向上》,与海派复古发型的创始人陈萌同台切磋,同时为一对从事健身教练职业的双胞胎打造各自风格的发型。虽然双胞胎在长相上相似,但发质、发量却大有不同。刘师傅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出专属的板寸造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年轻人对板寸手艺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不仅是在节目上,刘师傅还在2019年受邀赴中国台湾地区参加首届京台职工美发技艺交流赛。交流赛上,中国台湾当地的理发师们准备了各种理发工具,一字排开后非常有气势。而刘师傅仅持一把推子,凭借娴熟的技艺,展示出老北京传统的理发手艺,也让两岸美发行业人士见识到板寸的魅力。

刘师傅说,做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板寸文化,知道老北京现在还有这样一门手艺值得大家去認同和传承。他认为,手艺分为“四艺”,第一是手艺;第二是守艺,守住这门技艺;第三是德艺,将德行与技艺相结合;第四是受益,通过手艺而受益。掌握好这“四艺”,板寸手艺的延续也就不是难事了。

Q&A《中国化妆品》对话刘清池

Q您对于“龙抬头”这个日子是怎样理解的?“剃龙头,有怎样的寓意?

A“龙抬头”是咱们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的人在“二月二”剃头,是想讨一个好彩头,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最早在“二月二”的时候,只有男人去剃头,女人是不去剃头的,因此才有“剃龙头”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二月二”成为一个美好的寓意和传统的节日,讨一个好彩头,一年都有好兆头。

Q哪一年的“龙抬买给您印象比较深刻?

A年复一年,每年的“龙抬头”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龙抬头”那天。当天很多理发店都是关门停业,我带着金板寸的师傅们走进北京和平里发热门诊隔离区,给医护人员理发。我们去理发的时候,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原因,对头发造型的要求不高,只要求短。虽然当时对这个疫情也很害怕,但更多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坚守,作为一名剃头匠,能为他们做点儿实际的事情,心里也舒坦。那天,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共为三十多位医护人员理发。疫情这段期间,除了去和平里医院,我们也去了东城区疾控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也没有时间理发,所以也过去为他们理发。在这样的日子里祈福国家繁荣昌盛,祈福每个人平安健康。

Q“龙抬头”的日子对于理发店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当天是几点开始营业?

A往年“龙抬头”,我们在“龙抬头”前一天便会做好准备。“龙抬头”当天刚过零点,就有几十个人前来排队,就像抢头柱香一样,这个情况持续了将近十年了.这也是和其他理发店不一样的。从零点理到一点多钟,就都理完了o之后从早上五点开始,又开始坐满了客人。以前年轻的时候,“龙抬头”当天可以理一百多个人的头发。也有很多老顾客,每年“龙抬头”都会来这里理发。那天是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但同时也是快乐和幸福的。

Q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人们对于“龙抬头,的看法有怎样的变化?

A我小时候,大家还没有这么重视“龙抬头”这个节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美的品位和追求也在提高。到近些年,一到“龙抬头”这个日子,理发店内的顾客都特别多,也标志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刘清池

金板寸创始人,板寸技艺非遗传承人、“京城板寸王”。

归秀凤

北京市劳模,四联美发“卷花刷波浪”非遗技艺传承人、技术总监、创收状元。

猜你喜欢

四联刘师傅美发
分析Hp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安全性
京城国企“头”牌
梅兰芳容人之失
心锁
想“走红”,不得用点手段吗
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四联”与“五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美发节
心锁
早春新LOOK随意换
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