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不同出血性眼底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04-29骆贵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2期
关键词:眼底病出血性视网膜

骆贵军

(雅安市人民医院 眼科,四川 雅安 625000)

0 引言

出血性眼底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疾病的类型诸多并且病理复杂,很多的疾病直接引起视力功能的丧失,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出血性眼病的病变类型上,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Eales,不同的眼底病变在发病原因上存在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疾病,若不能及时的治疗,均可因为出血区域长期缺血缺氧使得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这最终可引起玻璃体积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继发疾病[2]。现阶段,针对出血性眼底病的治疗上,临床中多是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方式,利用这一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可有效阻止及延缓新生血管的生成,保护患者视功能,使得临床疗效满意,而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因疾病类型不同,使得手术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3]。本次研究中就纳入120例不同类型的出血性眼底病,探讨了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以为手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有利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122只眼)出血性眼底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眼底镜检查确诊,出现典型出血、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萎缩等症状表现[4]。②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沟通交流能力正常。③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对激光光凝治疗敏感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者认知障碍者。按照原发疾病类型分成糖网组、RVO组与Eales组,每组各30例。其中糖网组30例(40只眼)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6~66岁,平均(47.51±3.15)岁。RVO组30例(41只眼)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6岁,平均(47.12±3.12)岁。Eales组30例(41只眼)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7岁,平均(47.21±3.14)岁。对比各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各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主要根据疾病类型的差异用对应药物,针对糖网组的患者可使用降血糖药物进行血糖的控制;针对RVO组患者则应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针对Eales组的患者则可用正规的激素进行治疗。

之后对于各组同时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在手术前给予患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充分散瞳,时间控制在20~50min,应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在患者麻醉成功后,使用科林公司532nm眼科激光治疗仪进行光凝术治疗,激光光凝术的治疗参数具体设定如下:曝光时间为0.1~0.3s,光斑反应3级,若需做黄斑格栅光凝则光斑反应1级,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总体光凝量为500~1500点,每次的光凝量设为300~500点,光凝治疗分1~3次,两次的治疗间隔最短为7d,最长为14 d,总的光凝疗程控制在2个月以内。所有的患者完成光凝后局部一般不使用眼药水防感染。

在完成治疗后均对患者进行随访,嘱咐患者每隔3个月返院复查,复查视力、眼底像等,若发现仍有视网膜新生毛细血管者可进行再次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视力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变化情况评价各组治疗效果。视力判定标准参照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提高在2行及以上为有效,视力减退在2行及以上为无效。FFA结果判定:同光凝治疗前的情况比较,检查视网膜血管渗漏消失及血管壁着染消失,新生血管消退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封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有效:相关眼底病变症状均明显缓解,视力判定有效,FFA显示有效,病变停止发展;无效:眼底相关症状有所缓解,视力有所提升但未达到有效判定标准,FFA为无效;恶化:视力降低或失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FFA为无效。对比各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视力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上,相较于RVO组与Eales组,糖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有效率高于Eales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视力。术后3个月与6个月各组视力水平均是较术前时刻提高,其中以糖网组视力提高最明显,同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RVO组视力高于Eales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

表2 3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

注:与糖网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糖网组 30 0.41±0.06 0.65±0.12 0.68±0.12 RVO组 30 0.46±0.05 0.49±0.08* 0.53±0.09*Eales组 30 0.37±0.06 0.45±0.09* 0.49±0.09*

3 讨论

临床眼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为出血性眼底病,此类疾病的病因较复杂,而对于出现这一病变的患者,临床中若未能第一时间的控制眼底出血情况,会使视网膜因为持续处在缺血缺氧状态,让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继而引起视网膜增殖、玻璃体积血状况,导致如青光眼这一更加难治疗的眼科疾病发生,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失明情况,这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5]。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每年新发的出血性眼底病数量不断增加,而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传统的给药治疗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是治标不治本,患者在停药后极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情况,且长期用药也可加重肾脏负担,这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6]。

此外出血性眼底病也分成不同的类型,临床用药也显示对于一些疾病类型采取用药治疗甚至存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的情况,因此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探讨借助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不同类型出血性眼底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各组均取得一定的,最低有效率为50.00%,且各种术后视力也提高,这标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出血性眼底病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机理主要是借助激光的物理效应对病变视网膜组织产生热凝刺激,破坏患者眼底瘢痕组织,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且激光光凝术还在应用过程巩固及改善患者视力状态,这也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满意效果[7]。而本次研究中对比3组不同类型的疗效,结果以糖网组有效率最高及视力改善最明显,分析可能原因是研究纳入的糖网病例在治疗前做严格的分期,这使得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最佳,RVO在进入研究前则未做细致分型,且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明显,虽然经光凝治疗有效,但不及明确病因的糖网患者。Eales属于一种累及视网膜静脉的血管周围炎,该疾病可累及毛细血管、动静脉等,应用激光光凝术治疗难以控制疾病进展及损害,故Eales组的治疗有效率最低,视力提升也不是很明显[8]。

综上所述,对出血性眼底病,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而不同类型的疾病在治疗效果及视力提升上存在差异,需要在临床治疗上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以便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眼底病出血性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激光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