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值与尿钙的关系
2021-04-29李英俊包春春余瑞芬刘燕杨艳艳卢爱俊
李英俊,包春春,余瑞芬,刘燕,杨艳艳,卢爱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糖尿病总体人群中,2 型糖尿病占90%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几率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同样作为一种慢性、增龄性代谢性骨病,主要以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骨质脆性提高为特点,使得骨折风险上升[2]。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同时钙、磷、镁等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因此高血糖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3]。已有研究表明,尿钙水平可作为骨量流失的标志[4]。本次研究探讨2 型糖尿病骨密度值与尿钙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做出具有理论性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临床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127 例确诊为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密度情况分为骨质疏松组(67 例)、低骨量组(44 例)以及正常骨量组(16 例);骨质疏松组患者男性26 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7.48±6.28)岁;低骨量组患者男性23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龄(56.48±8.48)岁,骨量正常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55.75±7.29)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所有患者年龄均≥50 岁,女性则为自然绝经后;(4)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患有垂体、肾上腺、性腺以及甲状腺疾病患者;(2)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等影响骨代谢疾病患者;(3)有使用激素、维生素D、钙剂史的患者;(4)患有严重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5)患有严重感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糖高渗综合征等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等,见表1。
表1 所有一般资料(n,±s)
表1 所有一般资料(n,±s)
资料 骨质疏松组(n=67)低骨量组(n=44)正常骨量组(n=16)性别(女/男) 41/26 21/23 8/8平均年龄(岁) 57.48±6.28 56.48±8.48 55.75±7.29平均体重(kg) 65.84±7.94 62.48±6.81 76.31±11.12平均身高(cm) 167.49±5.81 162.84±6.48 168.25±7.91 BMI 0.002 0.002 0.043平均L1-4 t 值 -1.48±0.72 -0.81±0.48 0.06±1.13平均全髋t 值 -1.24±0.84 -0.82±0.51 -0.24±0.52平均股骨颈t 值 -2.18±0.47 -1.07±0.24 -0.51±0.77平均钙 2.28±0.48 2.18±0.38 2.05±0.29平均磷 1.06±0.25 0.86±0.34 1.02±0.14平均碱性 84.16±2.67 68.61±4.84 71.57±3.48平均25(OH)D3 18.48±3.48 16.81±2.19 14.84±2.48平均尿钙(mmol/24 h)5.84±0.67 4.84±0.98 3.27±0.18
1.3.2 检查方法
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查患者24 h 尿钙、尿碱性、尿磷。使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3。
1.3.3 骨密度检查
使用美国HOLOGIC 骨密度仪测量患者L1-4、髋部、股骨颈,以骨密度值表示(g/cm2)。
1.3.4 24 h 尿钙排泄量计算
24 h 尿钙×钙的摩尔质量/体重=24 h 尿钙排泄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三组患者血清Ca、Mg、25(OH)D3、P
三组患者间血清Ca、Mg、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25(OH)D3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以及低骨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血清Ca、Mg、PTH、25(OH)D3、P 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血清Ca、Mg、PTH、25(OH)D3、P 比较(±s)
注:与骨量正常组对比,*P<0.05;与骨量正常组对比,#P<0.05。
项目 骨量正常组 低骨量组 骨质疏松组Mg(mmol/L) 0.65±0.08 0.77±0.16 0.72±0.09 P(mmol/L) 1.07±0.08 1.08±0.08 1.07±0.08 Ca(mmol/L) 2.24±0.05 2.22±0.02 2.22±0.03 25(OH)D3(ng/mL) 18.83±6.32 14.58±9.39* 14.17±8.46#
2.2 对比三组患者骨密度
三组患者骨密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显著低于低骨量组以及骨量正常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骨密度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骨密度比较(±s)
注:与低骨量组以及骨量正常组对比,*P<0.05。
BMD(g/cm2) 骨量正常组 低骨量组 骨质疏松组L1-4 1.05±0.09 0.77±0.06 0.60±0.08*股骨颈 0.78±0.02 0.58±0.05 0.47±0.08*髋部 0.87±0.08 0.72±0.07 0.60±0.09*
2.3 对比三组患者尿钙排泄
三组患者中,骨质疏松组24 h 尿钙排泄量显著高于低骨量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尿钙排泄比较(±s)
表4 三组患者尿钙排泄比较(±s)
注:与低骨量组以及骨量正常组对比,*P<0.05。
项目 骨量正常组 低骨量组 骨质疏松组24 h 尿钙排泄量 2.00±1.78 2.19±1.31 3.40±2.06*
3 讨论
持续性高血糖作为造成患者骨量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得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几率显著提高,给患者生活、家庭以及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机制首先体内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镁等离子因高糖高渗性利尿经肾丢失,机体缺钙而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其次,糖尿病引起的肾损害,抑制了1-α 羟化酶的活性,随之阻碍了1,25-(OH)2D3合成,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而导致骨质疏松[5];最后糖尿病患者通常骨转换水平降低,伴骨形成减少,可能机制为高血糖可以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在胶原中,促使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与尿钙以及骨质疏松的发展和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临床研究中对此类研究较少[6]。因此,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机体内钙主要源于饮食摄入,同时经肠道吸收1/5 的钙经尿排出,肠道钙吸收与肾脏尿钙排出比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恒定。故而用尿钙水平来检测人体钙营养状态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在三组患者中,骨质疏松组24 h 尿钙排泄量以及尿钙/肌酐比值显著高于低骨量组和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次研究进一步发现,24 h 尿钙排泄与尿钙股骨颈BMD、髋部BMD、股骨颈BMD呈负相关,表明尿钙排泄的上升与骨量降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另外,长期高糖会造成渗透性利尿,引发尿钙排泄增加,而机体的自动代偿,使得骨钙释放增强用以保持钙平衡,从而导致骨代谢受到影响。机体因高糖而形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不仅引起骨量减少,而且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而加速骨吸收,使骨钙释放入血破坏骨代谢平衡[7-8]。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骨钙流失,依照我国相关营养元素摄入量的建议,成年人钙推荐元素钙摄入量为800 mg/d,年龄高于50 岁人群元素钙摄入量为1000~1200 mg/d,因此对于2 型糖尿病患者更应重视自身钙的补充,保持良好骨营养状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