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临床护理对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1-04-29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5期
关键词:患肢预防性血流

杨 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下肢静脉血栓(DVT)是骨创伤手术患者常见、高发性并发症的一种,是因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聚于腔内致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等情况,DVT 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同时易发生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致患者猝死[1]。因此,DVT 的发生危害性较大,临床需加强预防,降低其发生几率,对患者早期康复及预后改善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实施预防性临床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模式,通过提前预知潜在风险,针对危险因素实施优化护理方案,可降低护理风险性,改善患者预后[2]。本次研究取80 例骨创伤患者为样本对象,着重评估预防性临床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时段2020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内80 例骨创伤患者,以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

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2)入院时Autar DVT 风险评估>10 分;(3)此研究内容及所涉风险性患者及家属均充分知晓,具有高度配合性;(4)此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1)认知缺陷、精神障碍疾病;(2)术前影像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图像征象;(3)术前凝血机制不正常;(4)机体严重感染、全身性炎症;(5)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涉及对患者病情严密监测,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给予生活护理,给予肢体按摩,指导活动等。

1.2.2 观察组:实施预防性临床护理干预,实施流程如下:

(1)风险评估。充分了解患者各项情况,包括年龄、病史、吸烟等,完善生化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参考《Autar DVT 风险评估量表》对下肢静脉血栓危险级别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健康教育。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为患者普及DVT 相关知识,介绍发生原因、危害性、预防措施、预后情况等,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积极配合。

(3)基础性护理。维持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勤通风,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定期消毒;做好患肢局部保暖,避免冷刺激,不可进行热敷止痛;患者体表使用痱子粉擦拭,热水泡脚,衣物、鞋袜尽量选择宽松、棉质类,增加舒适度;维持引流通畅性,预防局部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有效。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患者尽可能避免穿刺患肢,穿刺时确保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指导患者开展自主咳嗽、深呼吸、主被动活动。

(4)物理性预防。①术后使用足底静脉泵,在患者双侧足底放置充气垫,足弓套脚套,合理调整脉压、时间。②穿戴梯度弹力袜,每日清晨穿上,睡前脱下。③应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

(5)药物预防。术后24h 遵医嘱应用低分子左旋糖酐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6)体位指导。术后1-4d 为DVT 阶段,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下肢适度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加强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并观察高危人群体温、肢体肿胀程度、肤色、动脉脉搏、患肢感知觉,问询患者感受,定期测量患肢周径,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肺栓塞。

(7)早期开展肢体锻炼。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包括踝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并按摩肌肉,从远端到近端,对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进行按压。进行肌肉收缩锻炼,逐步开展膝关节屈曲、背伸、跖曲活动、足踝旋转(伸展、弯曲、内旋、外旋)等主动功能锻炼及肌力锻炼,加快静脉向心回流,后期指导患者床边站立,并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适应性行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1 周DVT 发生率。

(2)股静脉血流指标: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分析软件,股静脉血流指标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s表示,,实施t检验;DVT发生率为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χ2/t值P 值例数(n)40 40男23(57.50)25(55.00)女17(42.50)15(37.50)年龄(岁)56.96±8.06 57.34±8.12 0.210 0.834合并症10(25.00)11(27.50)0.064 0.799性别0.208 0.648

2.2 两组术后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DVT 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股静脉血流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股静脉血流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股静脉血流指比较(±s)

表3 两组股静脉血流指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例数(n)40 40血流峰速度(cm/s)16.69±3.25 23.66±4.69 7.725<0.001血流速度(cm/s)11.62±3.25 16.88±4.36 6.117<0.001血流量(L/min)326.21±20.58 342.33±35.41 2.489 0.014

3 讨 论

骨创伤患者发生DVT 的原因,研究提出,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液粘稠度升高是引起DVT 的危险因素。(1)骨创伤患者手术创伤极易损伤组织及血管壁,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同时手术应激反应及血管壁损伤,会使血管壁上凝集大量血小板,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而形成血栓。(2)手术脱水、失血等因素,使得血液被浓缩,呈高凝状态,增加血栓风险。(3)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因肢体制动,下肢肌肉较为松弛,血液流动缓慢,细胞成分留滞在血管壁形成血栓。在以上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血栓形成[3]。因此,骨创伤手术患者应重视DVT 的预防,通过实施有效护理措施,以控制DVT 发生风险。

预防性临床护理属于现代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入院时实施整体护理评估,术前识别护理风险,通过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来降低及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预后[4]。本次研究结果: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DVT 发生率明显低,股静脉血流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如下,对于骨创伤患者,结合患病特点,从增强患者DVT 形成认知度、体位指导、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康复锻炼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控制DVT 发生危险因素,以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5]。同时预防性临床护理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增强患者治疗及康复依从性,加快疾病恢复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取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6]。

综上,对骨创伤患者实施预防性临床护理干预,对DVT 预防具有显著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疾病早期康复,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患肢预防性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