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一粒籽,秋收一树花
2021-04-28马曙辉
摘要:与新教育的相遇、相守和相伴,成就了属于湖塘桥中心小学的传奇:因为与书为伴,一批“书香教师”和“书香名师”从湖塘桥中心小学起航,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因为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尝到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带来的巨大红利;因为坚守,不断对“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再定位,实现了化茧成蝶的蜕变。
关键词:新教育;湖塘桥中心小学;阅读;书香校园
1998年,师生流失严重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湖塘桥中心小学迎来了一位志向勃勃的新校长。半年后,“湖小人”又遇见了新教育。从此,有“新教育井冈山”之称的湖塘桥中心小学开启了与新教育相遇、相守和相伴的日子。与新教育的美好相遇,给这所凋零的老校注入了旺盛的生命活力,如今蓬勃发展成为3个教育集团,书写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一、 相遇:相信种子
23年前,奚亚英校长接手湖塘桥中心小学时,面对的不仅仅是老校舍,还有那严重的学生流失和教师出走。校舍旧了可以想方设法改造,但教育人的心板结了,又靠什么去松土、浇灌、施肥、开花?
偶然的机会,奚校长在苏州聆听了朱永新先生的一次讲座,坚信这就是她要寻找的好教育的样子。于是,便有了每周一次的电话邀请,有了一次次赴苏州汇报学校变革思路的奔走。就这样,像一只犟龟上路了。
药方拿回来了,怎么熬?怎么对症下药?
新教育认为,阅读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于是,奚校长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撤掉学校的图书馆,把所有的书籍都搬到校园的角角落落。很多人都在焦虑:图书借走了,要是学生不还回来怎么办?可奚校长说,图书少掉总比锁在那儿强。第一个学期下来,还真少了200多本;第二学期,少了40多本;一年后,不但没少反而增加了。原来,爱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喜欢把家里的书拿来分享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把书搬到师生触手可及之处,充其量只是“书的校园”,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最有味的“书香”,是教师在书海中行走的姿态。于是,奚校长将重心放在打造一批有“书香味”的教师群体上。从最初的“周末下午茶”到后来的“阅读俱乐部”,每逢周末学校免费提供的茶点、水果、咖啡,为爱阅读的教师营造了温馨的“下午茶”环境。花很少的钱,吸引了一批爱阅读的教师参与阅读沙龙。庄惠芬来了,王小波来了,王岚来了……一批有着相同尺码的阅读者,聚成一团火。二十几年来,这些习惯和做法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与书为伴,一批“书香教师”“书香名师”从湖塘桥中心小学起航,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成为全省、全国知名的教师。
二、 相知:相信岁月
朱永新先生曾经开了一个大家熟知的教师“成功保险公司”。面对成功的诱惑,“湖小人”在奚校长的鼓励下半信半疑地上路了。“成功保險公司”收的第一个入股者,是如今在江苏教育界颇有名气的武进区星河教育集团的庄惠芬校长。朱永新先生鼓励她,只要按照新教育提倡的教师“三专”行动,坚持10年,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教师。只过了8年,庄惠芬就成了湖塘桥中心小学土壤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个特级教师,几年后又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校长团队来湖塘桥中心小学学习时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学校教师的教育激情为什么如此饱满?”是什么让我们的教师如此朝向美好?唯一的答案就是:阅读。我们的教师把课余别人话家常、唠长短的时间,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尝到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带来的巨大红利。
这二十几年来,我们纯粹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坚持不懈地推进书香校园和“完美教室”建设,诞生了王小波老师的“猫行天下”、张中权老师的“喜悦说写”、徐梅老师的“永远的C班”等享有盛名的“完美教室”。专心做、静心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得到了额外的奖赏。从庄惠芬成为特级教师,到王岚北上成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掌舵人,到第6名特级教师面世,只用了9年的时间。这二十多年间,这里还孵化出了2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4位校级管理干部。在本来贫瘠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小学,呈现出名教师成长的“井喷现象”,有什么秘诀?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上路,就能遇到庆典”。
每当有人问我该如何去做新教育,我的回答很简洁:做新教育,其实就是做“心”教育。我们坚信,一群相同尺码的人在一起,一定可以撬动未来。
三、 相守:相信未来
湖塘桥中心小学从1所学校变成有7所学校的集团,用了10年;又经历了13年,从1个集团衍生为3个教育集团。这23年的蜕变之路,其实就是一路相守的力量。
这些年,我们一直坚守“书香校园行动”。倡导“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将学校图书馆变成教材博物馆,将楼梯变成开放阅读廊,让校园内随处可见移动小书箱,还有投入巨资购置的超星阅读机、朗读亭,甚至在学校门口布点了无线网络,让等待的家长可以随时碎片化阅读。每学期用一个月时间举行校园读书节,组织阅读推广日、真人图书俱乐部、星阅读俱乐部、喜悦说写会、阅读坊、好书推荐、斗书大会等活动,引领学生的阅读。
我们还说服周边企业把即将淘汰的大巴捐给学校做“七号书吧”,把企业捐赠的小货车改造成“书式列车”,每天安排“阅读小明星”坐车游览校园。我们的校园里还配置了“星巴克”咖啡图书馆,让每一个阅读者在阳光下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我们还率先与乡村学校结对,建立新教育“乡村阅读站”,开展“21天故事田”行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集团所属的清英外国语小学,学校成立“千寻出版社”,要求六年中学生人人都出一本“书”。
这些年,我们一直坚守对“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再思考,不断对“办什么样的学校”进行再定位。学校以去行政化为管理根本导向,建构“三会一院”整体组织机构,成立“家委会”“新父母学校”等家校联合体,以“项目管理制”实现管理下沉。开发一系列基于校情的特色课程:“七号教室”倡导“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邮局”课程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8年最具创意的28个课程”之一,“领秀演讲”课程被评为新教育“十大卓越课程”之一,“儿童地球村”语言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获评江苏省优秀等次。着力缔造“完美教室”,摒弃了传统的班主任模式,推进班级共同体建设,提升师生国际知识储备,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实现“学校在世界里,世界在学校中”的教育格局。
2014年,我们设置了家校合作部,研究家校共育新途径。每天,都有家长走进学校合作共育,推进“家长讲堂”;每月20日,是固定的“新父母日”;成立了三支家长义工队;家长顾问团会议,不断创新形式,让学校、家庭教育同频共振;依托“妈妈课堂”“妈妈育儿经”“多彩教育脸谱”“最温暖的瞬间”“家庭教育镜头”“学爸行动”和“炫父行动”等活动的开展,推进家长培养工程,建构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生态;2020年10月28日,“星羽·青果父母学堂”正式开讲,通过修学分的方式,不断提升家长能力……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未来。湖塘桥中心小学式的新教育传奇,属于坚守者。
(马曙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