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释学关照下的《论语》翻译

2021-04-28周霞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阐释学英译论语

摘  要:《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翻译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即将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亚瑟.威利的《论语》英译。

关键词:阐释学;《论语》;英译

作者简介:周霞(1986.12-),女,汉族,云南红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03

前言:

对《论语》英译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是否达到对等,最大程度传达《论语》本意的角度出发的。很少有人从译者的阐释这一角度研究《论语》的翻译。本文将从阐释学的角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论语》的翻译,从而证明不忠实于原文本的翻译,也有它自身的优势与意义。

一、阐释学与翻译批评

阐释学是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问,集大成者是伽达默尔,他认为:“人类从历史性存在和世界经验中产生理解活动规律;历史流传物需要理解者参与解读才能获得存在。”(朱立元,2014:278) 艺术作品存在于意义的显现和理解活动之中,作品显现的意义并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读者(翻译者)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因此,重要的是读者的理解, 是读者(翻译者)的理解使作品存在变成现实,而不是追究作者的原意。

“人的理解总是存在于某种前理解之中,这种前理解构成了我们得以理解这个世界的前提。同时,前理解也积极介入到解释的建构过程中来,彼此更替。”(王一川,2009:201)

二、亚瑟.威利的“前理解”在英译《论语》中的案例

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is distressed by his own lack of capacity; he is never distressed 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to recognize his merits. (Arthur Waley, 2007:204)

2.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

The Master said,(A gentleman ) does not grieve that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his merits; he grieves at his own incapacities. ( Arthur Waley, 2007: 188)

這两句所表达的是君子不担心别人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只担心自己没能力。这里不是说不认可自己的美德。然而正如阐释学所传达的,一个文本完成后,意义取决于读者对它的理解,因为读者是历史中的读者,文本也是要穿越历史的文本。

3.乡原,德之贼也。

The Master said, the honest villager spoils true virtue. (Arthur Waley, 2007: 232)

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祸害。“乡原,既好好先生也。唯唯否否,含含糊糊;左右既逢源,摇摆又不倒,名誉归,人缘好,自己也圆满。”(李泽厚,2007: 301)

“乡原”不是“honest villager”诚恳的村民。李泽厚的解释是没原则,没立场,不分是非黑白,处处是“老好人”,没有正义感的人。Arthur Waley 的翻译完全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解释领域,按照 Waley的翻译:老实巴交的村民会破坏道德,所隐含的意义是否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误读让这句话具有了新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4.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has reason to be distressed if he ends his days without making a reputation for himself. (Arthur Waley, 2007: 206)

孔子说:“君子憎恶这个黑暗的世界,名称不符合实际。”(李泽厚,2007:270)

Waley的翻译是君子担忧自己至死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名声。孔子的原意是憎恶这个世界黑暗虚假。

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The Master said, The truth is, no one knows me! Tzu-kung said , What is the reason that you are not known? The Master said, I do not 'accuse Heaven, nor do I lay the blame on men.' But the studies of men here below are felt on high, and perhaps after all I am known; not here,but in Heaven. (Arthur Waley, 2007:190)

孔子说:“没有人会知道我了!”子贡说:“为什么会没有人知道你?”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真理;知道我的,只有天了。”(李泽2007:255)

Waley 的翻译是我不怨天尤人,从最底层对人的研究被上苍(或居高位的人感知)。李泽厚的翻译是:我学贯了世间的一切,自下而上,从关于人和事的学问,一直到宇市中亘古不变的真理,我都了解了。这是截然不同的理解。

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Arthur Waley,2007:176)

The Master said , It is possible to be a irue gentleman and yet lack Goodness. But there has never yet existed a Good man who was not a gentleman.

孔子说:“君子也有没仁德的时候,没有小人而有仁德的。”(李泽厚,2007: 240)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只是有时会没有仁德,但是小人就从来没见过会有仁德的时候。Waley是对君子来说,有时有可能没有仁德,但从来没有小人是个好人。

三、效果历史

作品的意义总是处在历史之中,没有超越历史而存在的亘古不变的意义,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效果历史,以下是亚瑟.威利英译中的例证:

1.性相近,习相远。

The master said,By nature, near together; by practice far apart. (Arthur Waley, 2007: 226)

人性本相接近,習俗使之遥远。

“习”在这里主要指学习礼仪。礼仪必须“时习之”。“习”在这里并非记忆,背诵,思考,而是行为和活动。Practice 在这里显然没有传达出原本的意思。然而 Arthur Waley的翻译却让我们对孔子的话获得新的理解。在这里,Waley 没有翻译出具体“习”的内容,却扩大了原本话语的意义,让古老的论语的意义变得丰富和与时俱进,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让“习”的内容不再限定于“礼”,而具有更宽广更加普世的意义。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The master said , In old days men studied for the sake of self-improvement ; nowadays men study in order to impress other people. (Arthur Waley, 2007: 186)

孔子说:“古时的学者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是为了教训别人。”(李泽厚,2007:249)

Waley 的翻译是古代的学者是为了自我提高,修身养性,现在的学者是为了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吸引别人,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以便把自己推销出去。虽然与李泽厚的“教训别人”大相径庭,这种误读也有它的意义所在。

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The Master said,A gentleman is proud, but not quarrelsome, allies himself with individuals, but not with parties. (Arthur Waley, 2007: 206)

孔子说:“君子严正而不争夺,合群而不偏袒。”(李泽厚,2007:270)

“严正”“争夺”分别翻译为proud,quarrelsome,和原意有很大的背离和偏颇,却为我们带来新的阐释。

四、结语

阐释翻译学摒弃了探讨原作和译作是否对等的思路,创造性地把理解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了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理解过程。从阐释学的角度解读Arthur Waley 对论语的翻译,让我们领略到不一定意义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才是唯一的翻译,不同的阐释反而让古老的文本与历史和时代紧密结合,在跨文化交际和现实意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rthur Waley,The Analect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李泽厚,论语今读,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王一川,西方文论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阐释学英译论语
《意象之美
——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简介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如何读懂《论语》?
摘要英译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