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2021-04-28李晶
【摘要】过去,高中英语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中采取同一教学策略,导致对名著的解读较为表面,没有结合作品整体文化内涵及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挖掘,学生无法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其他价值和内涵。因此,本文将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研究,希望能改变流于表面的教学现象,探讨基于英语学习观的经典名著阅读教学案例,为教师开展英语名著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英语;经典名著;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李晶(1982.07-),女,浙江省温州中学。
为了提升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挖掘和培养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中英语教材大多选入几篇名著选编课文,这是拓展学生英语思维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怎样开展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实现让学生领悟原著精髓和作者写作风格成为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要引导高中生深入学习经典名著,掌握文章的语言运用技巧,深刻理解作者的文化内涵及感情思想,实现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概述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是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导下,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深入分析课文本身,思考文章存在哪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知识,拓展高中生的多元化思维。这样的学习、思考、探索过程能够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艺术和思维品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理解活动主要包括感知注意、获取知识与梳理知识以及概括整合文章知识的能力;应用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具体实践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运用相关技能,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能力;迁移创新指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推理、论证、想象、评价等活动,以激发高中生对文章的阅读、探讨兴趣,引导高中生理性表达观点,将能力转化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设计
经典名著阅读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节选部分,而是应该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来全面掌握文章的整体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经典名著在语言运用、写作技巧、主题意义方面有着突出表现,非常值得人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利用名著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重构能力,培养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文学鉴赏能力等。下面将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6 Module 3 “The Steamboat”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分析。The Steamboat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的改编作品,原著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是一个聪明善良、敢于追求自由生活的白人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哈克贝利在逃往密西西比河的旅途中,吉姆是哈克贝利在逃亡途中遇到的,他虽然是一个黑人奴隶,但是却心地善良,对人充满热情,也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少年。两个少年在逃亡中经历各种奇遇。“The Steamboat”主要是描述哈克贝利和吉姆与汽船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这段故事的描写更加深化人物个性和故事主题。虽然教材选取的文章是经过一定改编的,但是依然能够体现出马克·吐温的小说特点和写作风格,将景物、人物、内心活动等方面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篇文章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和情节展开,文中会涉及很多重点词汇,如steamboat、panic、shelter等,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关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句式,高中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及19世纪美国的社会状况。
2.教学设计理念。这节课会先引导高中生了解文章整体大意,然后详细探讨文本内容和分析文本结构,通过阅读本篇这章帮助高中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然后依据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主题意义,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理解、梳理整合、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过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总的来说,就是要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应用掌握相关知识。首先,高中生需要掌握语境中重点生词的含义及运用方式;然后,引导学生明确文中对小说三要素的描写,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分析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小说时代背景探究造成两者性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意义的目标,引领学生完全掌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这四个教学目标中,前兩个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让学生阅读和梳理文本信息了解到相关词语的意义和小说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个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比较两者性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对黑人奴隶的压迫,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思维。第四个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分析吉姆胆小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的教学将围绕哈克贝利与吉姆发现汽船、登上汽船、离开汽船三个环节展开,并培养学生树立小说三要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是分析吉姆胆小、服从性格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主题意义,然后帮助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及方式讲述故事。
3.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围绕这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个教学活动展开。首先,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情景导入、学习生词、阅读文章和细读文章四个环节。第一,情景导入。利用相关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与哈克贝利、吉姆相关的认知,就能激起学生探知两者汽船活动的兴趣。第二,学习生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steamboat、panic、shelter等词的含义,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第三,阅读文章。这次阅读主要是大致过一遍,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和文章结构,也就是与汽船相关的三个场景。第四,细读文章。这次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具体信息罗列出来。
首先,场景一的内容是发现汽船,相关环境描写为“时间是午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哈克贝利和吉姆是主要人物,情节为发现撞到岩石的汽船,然后接近汽船并登上汽船。场景二发生在汽船上,人物依然是哈克贝利和吉姆,但同时增加了船上的大胡子、大个子和被绑着的人,故事情节是两个主角决定救被绑着的人。场景三是离家汽船,此时的环境描写与场景一样,这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突破点,也是两个主人公,同时在情节中描写到他们俩悄悄爬上了船,并将船开走。
其次,进行应用实践类活动。要求学生在细读文章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梳理文章的内容及结构,并采用学过的词汇讲述有关The Steamboat的故事。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学习场景描写特点、人物活动过程,并运用学会的单词和句式描述整个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梳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例如,向学生提问哈克贝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学生会采用文中的kind、clever、decisive and brave等单词来回答;如果问吉姆的性格特点,学生可以用文中的timid,obedient and loyal等词回答。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句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两个环节。小组讨论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两种截然不同个性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分析是什么造成吉姆非常胆小和服从,从而探究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掌握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养成批判性阅读习惯。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作业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思考两人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行推断和预测未来的场景,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对19世纪美国的社会背景了解不全面,教师需要在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思考得更加完整、全面、深刻,实现提升学生文学品质的目的。
三、结语
基于英语学习观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引導学生对文章进行探究和重构,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评价能力,进而将文中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渐渐深入文章中心,使得教学活动更有层次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参考文献:
[1]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6.
[2]林舒迪.高中英语教学融入学习活动观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18,0(23):38-39.
[3]张展.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4):117-118.